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经切口复位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眉弓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底探查与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 标签: 颧骨复合体 颌面部骨折 开放复位 眶周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大面积横向推进及眼隐蔽切口眦定位手术修复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1例单侧皮肤缺损的患者应用此法修复,缺损水平宽度为0.8~2.9cm。沿睑缘及缺损缘作切口,通过广泛的皮下分离,水平推进,以分离的皮肤覆盖缺损区域,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眼睑较术前均获得明显改善。1例皮瓣尖角微小溃疡,1例睑裂不对称。结论应用大面积横向推进及眼隐蔽切口眦定位手术修复皮肤缺损,切口隐蔽,可一期修复较大面积眼睑缺损,是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眶周皮肤缺损 大面积横向推进 隐蔽切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断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韧带复合体,释放隔脂肪的手术在中面部年轻化应用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重庆橙尚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收治眼袋伴泪沟、睑颊沟凹陷患者39例,男2例、女37例,年龄30~58(39±7)岁。用下睑缘切口完全离断泪沟韧带和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复合体,骨膜上钝性剥离贯通前间隙、颌前间隙和颧前间隙,充分舒展内、中、外侧隔脂肪团,平整下移至骨下缘骨膜上,分内、中、外3点固定,同时行眼轮匝肌外眦骨膜悬吊。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39例患者睑袋膨出、泪沟、睑颊沟凹陷得到改善,中面部下垂组织复位较好且效果持久。3例患者术后自觉外眼角牵拉感,3~4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因术后血肿出现轻度睑球分离,抗瘢痕治疗后3个月症状消失。结论伴有睑袋膨出、泪沟凹陷、睑颊沟凹陷的中面部组织下垂患者,该术式可安全有效地解决衰老问题,达到中面部年轻化目的,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衰老 眶隔脂肪释放 睑袋 泪沟 睑颊沟 悬吊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骨折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术后随访6~12个月,绝大多数病例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外伤性骨折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并在术中进行精确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

  • 标签: 眶周骨折 外伤性 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睑及软组织外伤急诊整形处理。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诊治的300例眼睑及软组织外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整形手术时,一般采取局部麻醉。术后选取生理盐水、0.1%新洁尔灭等反复清洗伤口,为患者重新消毒(防止出现伤口感染),并提出一下相应的对策。结果本次实验患者中,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大部分较快,已有217例的患者在一个月内愈合,占总数的72.3%。患者术后对自己的外观满意度高达657%,无出现畸形,极少出现伤疤和印记,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整形外科手术治疗面部外伤及伤口,对于患者面部器官功能起到了非常好的恢复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面部形态,提高患者的修复情况以及很好的防止第二次整形手术,具有极大的影响和使用价值,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眼睑 眶周 软组织 急诊 整形 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下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6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按Zingg分类:A3型32例,B型23例,C型9例;均选择下缘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必要时辅加口内前庭沟切口和其他切口;均不做冠状切口。结果疗效优44例(68.75%),良16例(25.00%),差4例(6.25%),骨折1级愈合率达68.75%(44/64),手术优良率达93.75%(60/64)。结论下缘切口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切口隐蔽、骨折复位良好、对位精确、微型钛板固定良好等优点,适宜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

  • 标签: 眶下缘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眼睑及组织发生老化的主要解剖学病因即为支持韧带的逐渐衰老及松弛。区域的支持韧带主要包括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外眦缘增厚区以及内眦区的泪槽韧带。利用韧带进行下睑成形的手术方案可因其精细解剖学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更新,按照对韧带松解的范围、层次以及睑颊沟、泪沟及眼袋的严重程度对手术方案加以调整。文章介绍了区域主要韧带的解剖学进展,并进一步阐述了下睑手术中对于眼轮匝肌支持韧带不同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对于泪槽韧带的手术和非手术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

  • 标签: 眼眶 韧带 眼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支持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颅骨外板及额部肌皮瓣修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骨及软组织巨大缺损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广泛破坏皮肤软组织、骨及内眼球组织的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和病变范围采取扩大切除术,针对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组织缺损,采用颅骨外板游离移植及额部肌皮瓣转移术修复。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完成肿瘤扩大切除及缺损修补术,随访6个月以上,无肿瘤复发、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移植颅骨外板及额部肌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在眼眶周围皮肤恶性肿瘤侵犯眼球、眼眶骨质等器官或深部组织时,扩大切除肿瘤后形成的缺损使用颅骨外板游离移植及额部肌皮瓣转移覆盖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眶周恶性肿瘤 眶周缺损修复 颅骨外板 额部肌皮瓣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已成为发病率首位的成年人眼眶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TAO治疗方法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糖皮质激素注射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式,对眼部体征有一定的改善、不良反应小。但目前国内缺乏规范的注射治疗方案,造成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因此,规范TAO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Graves眼病 糖皮质激素类 曲安奈德 规范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眶周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张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时预防睑外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76例软组织病损患者,男79例,女97例,年龄4~53岁,病损范围1 cm×1 cm~6 cm×10 cm。术前根据病损的部位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扩张器;一期埋置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二期将扩张皮瓣转移覆盖缺损创面,切除部分包膜,并将皮瓣固定于骨膜,恢复眼睑位置与形态,预防睑外翻;术后佩戴弹力头套3~6个月进行塑形。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及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176例患者埋置的扩张器容积为30~400 ml, 扩张时间1~6个月,所获扩张皮瓣大小为3 cm×3 cm~6 cm×9 cm。术后随访2个月至4年,皮瓣全部成活。其中出现睑裂轻度闭合不全13例,为皮肤扩张不充分所致,未影响眼睑功能,患者拒绝再次治疗;下睑外翻8例,包括术后瘢痕挛缩5例,固定皮瓣的线结脱落1例,扩张器长期牵拉使下睑支撑组织松弛2例,其中5例行皮瓣修整术后矫正,3例未再次治疗;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缝线固定皮瓣所留凹陷在术后1~6个月内消失。结论以扩张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小或分散扩张皮瓣的回缩力,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睑外翻发生,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组织扩张 外科皮瓣 眼睑外翻 眶周软组织缺损
  • 简介:中、老年患者的眼袋形成是由于以下四种原因:(1)隔筋膜的退行性改变;(2)眼轮匝肌松弛;(3)皮肤松弛,隔、眼轮匝肌和皮肤被认为是下眼睑的支持结构.这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松弛;(4)眼眶为骨性锥形体结构、前口大、后端尖。只有前方的口为软组织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退行性变化,故球下脂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脱的趋势更加明显。

  • 标签: 筋膜松解 眶下缘 软组织结构 凹陷 眶缘 矫正
  • 简介:摘要作为面部美容手术的一种,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眼部并发症也逐渐在临床显现。脂肪肉芽肿是眼部并发症中较常见的一种,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无活力的自体脂肪引起,肿物出现位置与脂肪填充部位直接相关。脂肪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包括硬性肿物、上睑下垂、眼睑红肿等,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和身心健康。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手术切除。目前,国内眼科医生对该病认知较少,临床上易出现误诊和过度治疗等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后脂肪肉芽肿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自体脂肪 面部填充 眶周肿物 脂肪肉芽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脂肪颗粒移植、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改善老化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采用单纯脂肪颗粒移植及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两种方法治疗老化女性患者52例。其中,单纯脂肪颗粒移植组26例,年龄22~40(32.16±5.19)岁;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组26例,年龄25~39(30.73±4.33)岁。通过检测移植前后皮肤质地(皮肤皱纹、皮肤弹性、黑眼圈)、容量缺失等指标,评估患者老化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老化的治疗效果随移植方式不同而异。联合移植组在容量缺失和皮肤质地有明显改善。联合移植组老化的改善效果为84.61%(χ2= 4.424,P=0.035),明显高于脂肪颗粒移植组53.84%。结论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在周年轻化治疗的疗效好于单纯脂肪颗粒移植。

  • 标签: 皮肤衰老 眼眶 纳米脂肪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眶周老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悬吊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54例作为研究目标,按治疗顺序分为常规组(27名),研究组(27名)。常规组采用上眼睑松弛矫正术干预,研究组采用联合悬吊除皱术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使用的联合悬吊除皱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效果高于常规组使用的上眼睑松弛矫正术(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对比意义。结论:联合悬吊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眶周 临床效果 悬吊除皱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组织损伤患者分别实行精细缝合干预以及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探究单一治疗方式与联合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组织损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63例)以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精细缝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术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组织损伤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手术期间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瘢痕程度,提升患者治疗后瘢痕美观情况,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缝合手术 局部皮瓣修复手术 眶周组织损伤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皮肤皱纹整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治的皮肤皱纹整形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自护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眶周皮肤皱纹 整形
  • 简介:目的探讨内及颅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内及颅沟通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内肿瘤21例,颅沟通性肿瘤11例,均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13例采用经额硬膜外入路,另19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27例,大部切除4例,1例未切除。术中15例行颅底重建,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内及颅沟通性肿瘤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联合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以增加肿瘤全切的可能性,能直接改善手术治疗效果;颅底重建对于预防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键作用。

  • 标签: 脑肿瘤 外科手术 颅底 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底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底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底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底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