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浅筋膜术是继小针刀疗法、刃针疗法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其特点是针具刀口只有04~05mm,切割、时一般只需达施术部位08~1cm深度,安全、高效、微创,而且适用范围较传统针刀疗法不断扩大,笔者运用该技术在临床中用以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例举如下

  • 标签: 浅筋膜松解术 顽固性偏头痛 乳腺增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术与单纯的游走罐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比,找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0例患有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游走罐结合肌筋膜)和对照组(单纯游走罐),每组30例,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结果两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3.3%(2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术和单纯的游走罐对肌筋膜炎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术优于单纯的游走罐。

  • 标签: 游走罐 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松解术
  • 简介:摘 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筋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在足底筋膜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推拿方法,对观察组实施筋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在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进行筋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治疗等有效率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筋膜松解技术 康复训练 足底筋膜炎患者 应用疗效
  • 简介:中、老年患者的眼袋形成是由于以下四种原因:(1)眶隔筋膜的退行性改变;(2)眼轮匝肌松弛;(3)皮肤松弛,眶隔、眼轮匝肌和皮肤被认为是下眼睑的支持结构.这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松弛;(4)眼眶为骨性锥形体结构、前口大、后端尖。只有前方的眶口为软组织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眶周骨退行性变化,故球下眶脂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脱的趋势更加明显。

  • 标签: 筋膜松解 眶下缘 软组织结构 凹陷 眶缘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针刺疗法联合推拿手法与普通针刺疗法联合徒手筋膜对于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针灸科收治的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推拿组(推拿组)、针刺联合徒手筋膜解组(手法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两个疗程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VAS评分,两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普通针刺疗法联合徒手筋膜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腰肌劳损 普通针刺 徒手筋膜松解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术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骨科对经过保守治疗9个月以上仍无效的20例(22足)跖筋膜炎患者,在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术。在足底内侧建立两个通道,首先在跖筋膜下方进行清理、,切开跖筋膜内侧1/3-1/2,进入跖筋膜上方间隙进一步。12例存在跟骨骨刺给予切除骨刺,3例存在足底麻木者给予足底外侧神经及第一分支。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9月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OFAS-AH)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0例(22足)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经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跖筋膜术治疗后,随访6~9个月,20例(22足)患者AOFAS-HA评分明显增高,平均由46.8分升高到89.1分,VAS评分明显下降,平均由8.6分下降到1.2分,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术具有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势,是治疗顽固性跖筋膜炎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双入路法 跖筋膜松解术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微针刀术配合中药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痛点封闭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微针刀术联合中药导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与痛点封闭疗法相比,微针刀术联合中药导入疗法疗效确切,可达到疏通脉络,消炎止痛的干预目的。

  • 标签: 微针刀松解术 中药导入 治疗 腰背肌筋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保健院中随机选择50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入院,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接受盆底肌训练,实验组则选择电刺激与手法按摩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电刺激 手法松解 雷火灸 盆底肌筋膜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刀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之间我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8例和参照组48例,参照组患者进行针灸以及局部按摩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针刀寰枕筋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参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为:97.91%,83.33%,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间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寰枕筋膜治疗可有效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刀 颈源性眩晕 寰枕筋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筋膜联合关节动力术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筋膜结合关节动力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改善颈椎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颈源性头痛 筋膜手法松解 动态关节松动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膜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观察组同时辅以筋膜术治疗及核心肌群训练,筋膜解组则辅以筋膜术治疗,核心肌训练组则辅以核心肌群训练,3组患者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3组患者远期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70±0.78)分]、ODI指数评分[(17.47±2.75)%]以及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差值[分别为(4.28±1.13)分、(22.47±2.69)%]均明显优于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现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6周、12周时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0±0.66)分、(3.50±0.97)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上述时间点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筋膜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NLBP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

  • 标签: 深层肌肉刺激仪 核心肌训练 非特异性下背痛
  • 简介:从理论上说,文本对理解总是开放的。但一种符合常识、影响深远的权威理解定型之后,文本的开放性就有意无意被遮蔽。再度敞开它,需要一种与传统、权威保持距离的“外向之思”,甚至需要执著于自身某种独特、私人化的体验和领悟以及对这种体验和领悟锲而

  • 标签: 王维 《酬张少府》 诗歌 知觉思维 艺术风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选择麻醉下手法联合关节镜的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在2019-2021期间接诊治疗的4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41±1.23)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51±1.06)分,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冻结肩 肩关节镜手术 麻醉下手法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取前侧入路治疗肘关节屈曲萎缩的效果,并对术后早期持续被动功能(CPM)的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回顾77例采取前侧入路治疗肘关节屈曲萎缩患者的手术、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77例肘关节活动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手术前后最大主动伸直位以及屈曲位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CMP与未使用CMP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前侧入路萎缩的肘关节前关节囊治疗伸肘受限安全、有效,且术后早期使用CPM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

  • 标签: 伸肘受限 肘关节松解术 CMP 活动范围
  • 简介:背景:表皮坏死型游走性红斑被认为是一种副肿瘤性皮肤病。典型症状与Q细胞型胰岛细胞瘤或胰高血糖素瘤相关。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的皮肤外表现包括体重减轻、糖尿病、贫血和腹泻。观察:作者报道1例39岁女性患者,有3年顽固的银屑病样皮损病史,常规检查无其他相关症状。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表皮坏死型游走性红斑。腹部CT示胰尾部肿瘤。胰腺远端切除术后一段时间,患者皮肤症状消失。切除的肿瘤组织病理符合胰高血糖素瘤。4年后,该患者临床痊愈,无症状且无转移迹象。结论:仅有表皮坏死型游走性红斑、高血糖素血症和胰岛细胞瘤而没有其他皮肤外症状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很罕见。据作者所知,在文献报道中本例为第2例。皮肤症状很重要,常常是诊断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线索。

  • 标签: 表皮松解坏死型 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组织病理检查 胰岛细胞瘤 副肿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