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异氟及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90例需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组、异氟组、丙泊酚组,各30例,分析其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术后患者咳嗽、休息时疼痛数字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中追加芬太尼量、麻醉中芬太尼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2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低于异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较低,影响较小;异氟麻醉,患者术后疼痛感持续时间较长,临床推广以七氟和丙泊酚为优先。

  • 标签: 七氟烷 异氟烷 丙泊酚 麻醉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七氟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疝手术患儿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A组给予丙泊酚静脉诱导以及维持麻醉,B组给予七氟吸入诱导以及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躁动、PONV发生率;苏醒时间、诱导时间;不同时间点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的差异。结果B组相较于A组躁动、PONV发生率更高,P<0.05;B组相较于A组苏醒时间更短,P<0.05;诱导时间相似,P>0.05;A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跟切皮即刻跟切皮前3分钟比较显著降低,而B组虽然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切皮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跟切皮即刻对比均一定程度升高,但B组升高更为平稳,P<0.05。结论七氟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诱导,保持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抑制切皮应激反应,苏醒快,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疝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在右眼小梁切除+羊膜覆盖术后第2天因出现咳嗽、流涕而自行服用复方氨酚胺1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胺100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服药后约30min,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尿失禁,上肢及小腿瘙痒,面色苍白,血压80/44mmHg(1mmHg=0.133kPa),脉搏90次/min。立即给予抗过敏、扩充血容量及吸氧等处理。约30min后患者血压90/62mmHg,2h后头晕、恶心等症状逐渐减轻,6h后血压106/69mmHg。

  • 标签: 复方氨酚烷胺 过敏反应
  • 简介:采用无溶剂一步法,在聚氨酯主链上引入乙氧基悬挂链,制备了水性高固含量乙氧基悬挂链聚氨酯(WHPU)。考察了软段相对分子质量和软段含量对WHPU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含量和软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乳液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乳液黏度增大;当以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g/mol和2000g/mol的PTMG为复合软段,二者摩尔比为1,其含量为55%时,制得的聚氨酯乳液固含量可达50%以上,乳液粒径呈双峰分布,黏度较小,涂膜具有一定的微相分离,低温转变温度(Tg)为-72.6℃,热分解温度为293℃,成膜抗张强度可达35.7MPa,断裂伸长率可达760%,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 标签: 聚醚软段 高固含量 乙氧基悬挂链 水性聚氨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小儿腭裂手术为例,研究七氟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行小儿腭裂患者110例,根据术中麻醉方法分为丙泊酚组(6-10mg/(kg.h))和七氟组(8%七氟面罩吸入)各55例,比较组别间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术后清醒状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期间心率(HR)较手术前均明显加快,但丙泊酚组心率明显高于同期七氟组(p<0.05),七氟组患儿术后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临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七氟全凭吸入麻醉方法简单,术后患儿易苏醒,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广泛应用于儿童手术中。

  • 标签: 小儿腭裂手术 七氟烷 全凭吸入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在我院进行手术的小儿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手术中小儿的麻醉状态,探讨七氟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手术的50名小儿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异氟麻醉治疗,而实验组均使用七氟进行麻醉,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表现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根据统计学方法,此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得出的结论可靠。结论研究表明,在进行小儿手术时,使用七氟对小儿进行麻醉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有助于小儿更快的从疾病中恢复过来,可以被推广。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小儿患者七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吸入麻醉,手术结束前5分钟治疗组静脉给予芬太尼1u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芬太尼应用于小儿七氟麻醉能减少患儿苏醒期疼痛感,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 标签: 芬太尼 七氟烷 小儿腹股沟斜疝 躁动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入室前开放静脉,若不配合,肌注氯胺酮+阿托品,咪达唑仑+丙泊、氯胺酮或芬太尼诱导,术中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维持,观察组入室后面罩下吸入七氟,梯度增加浓度,起效后开放静脉通道,2.5%~3.5%七氟维持麻醉,对比相关指标。结果T2、T3、T4、T5时间段,对照组HR、SBP高于观察组,T3、T4、T5对照组DBP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术中并发症9例次,观察组辅1例,察组喉罩置入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可作为小儿手术麻醉诱导,还可用于维持麻醉,麻醉效果较好,适用于各类儿科小手术。

  • 标签: 小儿手术 七氟烷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通过随机的选择的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共4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丙泊酚静脉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吸入七氟诱导和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段的有创动脉压(I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气道压(Peak)的变化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手术T4以后观察组EtCO2(38.1±2.7)、Peak(13.1±1.5)和对照组EtCO2(38.1±2.6)、Peak(14.1±1.5)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间上观察组(13.5±5.2)min,对照组(13.6±5.2)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醒后,观察组出现躁动、恶心呕吐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时,运用七氟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而且刺激相对来说比较小,患儿还可以快速的清醒,但是术后患者极易出现躁动的情况,而且恶心呕吐的出现的次数相对来说比较多,必须做好及时预防和处理工作。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腹腔镜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额全身麻醉中七氟与氯胺酮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的64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七氟联合氯胺酮麻醉)和对照组32例(氯胺酮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清醒时间、苏醒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七氟和氯胺酮两种药物进行混合使用来对患儿的身体进行麻醉,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是一种较为安全和便捷有效的临床麻醉方式。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对于患儿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出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异氟静吸复合麻醉,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心脏自行复跳率以及电除颤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体外循环转机开始、复跳时、手术结束时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比对照组患儿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动脉阻断时间、开发至复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心脏自行复跳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电除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心脏手术中采用七氟能取得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促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术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异氟烷 小儿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 简介:自10月份以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年产500吨PC装置改造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该公司新建20L反应釜研发实验室,进行公斤级样品生产,先后完成45批次合成实验,合成样品供下游用户试用,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质量水平。

  • 标签: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PC市场 增长点 硅氧烷 改造工作
  • 简介:近年来,挥发性环甲基硅氧(cVMS)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导致其环境和人体暴露风险日益增加,由于其具有持久性、潜在的生物积累性和毒性而被受关注。目前,人们对cVMS在全球各种环境介质中的赋存、行为及效应有一定的了解。排入环境中的cVMS大部分进入大气,在水体、沉积物、土壤和生物体中也有一定的含量。研究表明,希腊室内空气降尘中总的环硅氧含量中位数最高(1380ng·g^-1),其次为中国(362ng·g^-1);中国污水处理厂总的硅氧年人均通量(10g·y^-1)低于英国(D4-D648.3g·y^-1)和美国(D4-D693.5g·y^-1),其中大连市一家采用CW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进水中cVMS的总浓度(1.05μg·L^-1)普遍低于希腊(5.14μg·L^-1)、西班牙(9.2μg·L^-1)、加拿大(44μg·L^-1)和一些北欧国家(17μg·L^-1);我国大部分废水处理厂污泥中甲基硅氧的含量(0.1-lμg·g^-1dw)比一些北欧国家(26μg·g^-1dw)、希腊(20μg·g^-1dw)和加拿大(64μg·g^-1dw)等要低得多。中国普通居民吸入+摄食D4-D6的PELs中位数(173ng·d^-1)远低于中国普通人群的皮肤暴露(中位数18.5μg·d^-1),更低于英国成人日暴露量(1.875mg·d^-1)和美国妇女对总硅氧的日暴露量(307mg·d^-1)。环境中cVMS的行为和效应取决于其理化性质和具体的环境条件。进入大气的cVMS会与·NO3、O3和·OH反应,而与·OH反应脱去甲基生成硅醇是其主要的消除机制。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部分cVMS被污泥吸附固定,D6吸附污泥的能力最强,其次为D5和D4。挥发、吸附和非生物降解是cVMS在土壤中主要的环境行为。D4和D5可能存在生物放大作用。评估cVMS的TMF(trophicmagnificationfactor)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且与BCF、BMF和BSAF的评估结果相反。总之,国内外对污水处理过程中cVMS的赋存状态和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比较多,且�

  • 标签: 环甲基硅氧烷 环境分布 环境行为 环境效应
  • 简介:以石家庄某制药企业生产的7-氨基头孢酸(简称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L球型爆炸系统研究氮气抑制粉尘爆炸的规律。通过设计的混气系统向爆炸容器内充入氮气以降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创造不同氮气体积分数环境来进行一系列粉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在化学点火能量为10kJ、7-ACA粉尘质量浓度为775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在该粉尘质量浓度条件下,随氮气充入量增加,其最大爆炸压力逐渐降低;当氧气体积分数达10.93%时,测试系统显示7-ACA粉尘不发生爆炸;继续充入氮气,也没有发生爆炸现象,表明抑爆效果明显。

  • 标签: 安全工程 氮气惰化 7-氨基头孢烷酸 最大爆炸压力 极限氧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