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吸氧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中辅助通气方法之一,传统多采用低流量湿导管吸氧治疗,但是其不能准确调节氧气浓度,对于患者的通气功能作用较弱,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湿流量导管吸氧治疗,具有应用广泛,患者耐受性良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对鼻部的损伤及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其容易染菌,加速疾病的发展,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并且防止感染发生。

  • 标签: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成人患者 应用 缺陷
  • 简介:摘要辅助呼吸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辅助呼吸治疗方法包括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无创及有创通气等。流量导管吸氧(HFNC)是一种新型的辅助呼吸支持方式,最早在儿科的应用是在早产儿中替代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但近年来除了在早产儿及新生儿中应用,HFNC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儿童重症监护室及普通儿科病房中。现对目前HFNC在儿科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

  • 标签: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 急性呼吸衰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湿与未湿低中流量(<4L/min)导管吸氧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导管吸氧>12h的住院患者700例,按病区护理责任分组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0)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湿吸氧,观察组(n=350)在自然室温条件下接受未湿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率为96.86%(339/350),对照组为87.42%(306/350),P<0.05;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340/350),对照组为93.72%(328/350),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为0.85±0.14h,对照组为2.23±0.58h,P<0.05。结论低中流量导管吸氧无须常规湿,既能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避免湿吸氧产生的水泡噪音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而且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减少继发呼吸道感染及院内感染的机会;患者易接受,同时操作简单,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时间,减轻工作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湿化 吸氧 低中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就循证护理在中低流量导管湿与非湿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研究目标抽取我院各科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收住院进行中低流量导管氧疗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研究组各63例,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上分别为两组采取吸氧湿吸氧湿策略,探讨相应策略效果。结果:分析两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指标对比差异不强烈(P>0.05);分析两组吸氧护理操作时间,研究组用时更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湿中低流量导管吸氧的应用及效果,为无湿吸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将141例需持续中低流量导管吸氧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实验组64例,对照组采用湿吸氧,而实验组采用无湿吸氧。比较两组病人在吸氧120h后的舒适度、湿瓶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季节无湿中低流量导管吸氧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吸氧后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后湿瓶细菌污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湿中低流量导管吸氧舒适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P>0.05)。结论在中低流量导管吸氧中采用无湿对患者的舒适度无影响,但有利于减少湿瓶的细菌污染情况,而且吸氧效果不受季节交替影响,建议采用无湿中低流量导管吸氧

  • 标签: 无湿化 鼻导管 吸氧 舒适度 污染率 季节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导管流量吸氧在 ICU患者撤机后后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8月至 2019 年 8 月我院 ICU病房收治的 58 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脱机程序撤机, 29 例患者接受常规吸氧,作为对照组, 29 例患者接受经导管流量吸氧,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情况、咳痰难度、耐受性评分、舒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性评分、咳痰难度评分和舒适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ICU患者撤机后给予患者经导管流量吸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耐受性和降低咳痰难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撤机 ICU患者 经鼻导管 高流量吸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导管湿流量吸氧患者护理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80例吸氧患者,均分入实验和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护理效果较好(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ICU气管插管 鼻导管湿化 高流量吸氧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温加湿流量导管吸氧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以及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我科治疗食管癌术后患者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进行分组,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的面罩吸氧,观察组16例采用加温加湿流量导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h、24h舒适度评分、咳痰难度评分以及痰液的粘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h、24h后舒适度、咳痰难度、痰液粘稠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食管癌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湿与未湿对中低流量导管吸氧过程中氧气湿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持续中低流量导管吸氧≥12h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湿组和未湿组各80例,观察比较2组湿瓶内的氧气湿度变化,同时监测室内湿度,观察湿与未湿对中低流量导管吸氧过程中氧气湿度的影响。结果2组湿瓶内的氧气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中低流量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

  • 标签: 湿化 未湿化 吸氧 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湿与未湿流量(1-4L/min)导管吸氧对COPD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将呼吸科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湿吸氧,观察组采取干式吸氧,观察两组患者上呼吸道干燥、分泌物性质改变、鼻腔黏膜充血、患者舒适度等方面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上呼吸道干燥、分泌物性质改变、鼻腔黏膜充血及患者舒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低流量双腔导管持续吸氧在COPD患者中无需常规湿

  • 标签: 湿式 干式 吸氧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0例拔除气管导管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55例患者分为甲组(给予雾化面罩吸氧治疗),剩余患者分为乙组(给予经导管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临床结局。结果:乙组的临床指标与临床结局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 危重症 拔除气管导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在ICU患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所收治病患142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71例病患。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路径,常规组则为基础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气道湿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的评分、护理干预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经导管加温湿流量吸氧治疗的ICU病患,实施护理干预路径,能改善病患气道湿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提升护理干预效果,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鼻导管 高流量 加温湿化 吸氧 ICU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中的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9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标准氧疗的对照组及采取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的观察组各45例,均接受重症护理,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标准氧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经流量吸氧的氧疗及气道湿效果。方法:该次实验自2020年7月开始,至2021年7月结束,病例信息即100例呼吸衰竭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50例,常规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50例,经流量吸氧。比较氧疗、气道湿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氧气分压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咳嗽难易程度、痰液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流量吸氧适用于呼吸衰竭患者,氧疗及气道湿效果显著。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吸氧 急性呼吸衰竭 氧疗 气道湿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ICU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与护理治疗,关注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ICU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在实施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1小时后为(20.55±1.14)次/min、治疗8小时后为(22.65±2.28)次/min,治疗24小时后为(22.69±1.57)次/min。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2.23±0.16)分、(1.66±0.27)分和(1.18±0.19)分。结论采用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ICU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与护理治疗,关注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 ICU 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4 例,在实施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 1 小时后为( 20.55±1.14 )次 /min 、治疗 8 小时后为( 22.65±2.28 )次 /min ,治疗 24 小时后为( 22.69±1.57 )次 /min 。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 2.23±0.16 )分、( 1.66±0.27 )分和( 1.18±0.19 )分。 结论:采用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患者施以经导管流量+温湿吸氧疗法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4~2022.4就诊于我院的ICU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疗法,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优质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对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舒适度、耐受性、气道湿评分均明显较好(P

  • 标签: ICU患者 经鼻导管高流量 温湿化吸氧疗法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