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创呼吸机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创呼吸机湿效率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提高护理创呼吸机湿效率的进展,在具体方面阐述湿装置、湿液的分类、加湿流体温度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提高呼吸机湿效率的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作了一个总结。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湿化效能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应用及效果,为湿吸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将141例需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实验组64例,对照组采用湿吸氧,而实验组采用湿吸氧。比较两组病人在吸氧120h后的舒适度、湿瓶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季节湿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吸氧后舒适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后湿瓶细菌污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舒适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P>0.05)。结论在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中采用湿对患者的舒适度无影响,但有利于减少湿瓶的细菌污染情况,而且吸氧效果不受季节交替影响,建议采用湿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 标签: 无湿化 鼻导管 吸氧 舒适度 污染率 季节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湿中低流量吸氧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0例需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患者,根据吸氧方式的差异分成参照组(湿吸氧,100例)与实验组(湿吸氧,100例),对比两组吸氧120h后舒适度情况、湿瓶细菌污染情况、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舒适度情况与参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湿瓶细菌污染阳性率、下呼吸道感染率等均低于参照组,而湿瓶更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P

  • 标签: 无湿化 中低流量吸氧 舒适度 污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接受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COPD)患者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路湿管理的价值。方法:将75例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内的COPD患者,管路湿管理模式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设观察组行PDCA循环模式管路湿管理。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湿效果高达97.4%高出对照组83.3%,不良反应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管路湿管理模式,在提升湿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机管路湿化管理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耳鼻喉科199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的2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法组(观察组)和传统定时气道灌注湿法组(对照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和相同的综合护理。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法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求,而且患者痰液稀薄易咳出,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吸痰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患者自述舒适感增加,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定时气道灌注湿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自来水组8h、白开水组12h、蒸馏水组28h及生理盐水组28h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自来水组4h、白开水组6h、蒸馏水组12h及生理盐水组12h细菌培养阳性,湿液分别采用自来水、白开水、蒸馏水和生理盐水

  • 标签: 不同湿化 临床实验研究 吸氧湿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90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将0.45%氯化钠溶液100ml输液器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后,将静脉输液管针头插入距氧管12cm处,然后将氧管放入气管套管内5~8cm,进行气道及氧气雾化。对照组将0.9%氯化钠溶液100ml用输液器排气后,用无菌剪刀剪去静脉输液针头,然后将头皮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以0.2~0.3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度、痰液活菌比例、肺部感染、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操作流程比较,研究证明实验组简便了操作流程,方法安全,保证有效的持续湿法及雾化,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从而证明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具有优越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西安地铁五号线太乙路站~兴庆路站暗挖区间土层为饱和软黄土呈软流塑状局部流塑有压缩变形大、沉降不均匀、厚度变化的特性,以及施工自承能力差,特别是降水施工时,压缩变形量大等问题,基于湿陷性黄土遇水变饱和软黄土的理论研究,运用力学理论研究揭示了黄土湿陷性作用机理,并采取收缩注浆的方式对地铁暗挖正洞穿越湿陷性黄土的防水加固作用,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无收缩注浆的施工工艺。结果表明: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有效的起到了防水加固的预期效果,并且为相似条件下的施工起到指导的作用。

  • 标签: 地铁隧道 湿陷性黄土 无收缩注浆 注浆止水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则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气道湿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人工气道湿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气道湿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道湿,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氧疗已广泛运用于现临床治疗手段中,未来氧疗更会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为了达到更好的氧气湿效果,设计发明实用新型装置。超声雾化湿化装置,原理是通过超声,改变水的性状达到湿氧气的目的。装置运行简便适用度高,运用超声产生负离子达到湿供氧专属通道内的除菌,减少细菌进入呼吸道的可能,从而起到最好的湿效果,达到最高的氧疗作用,实现氧疗对治疗和改善疾病的目的及意义。

  • 标签: 氧疗 超声 氧气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湿与未湿低中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导管吸氧>12h的住院患者700例,按病区护理责任分组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0)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湿吸氧,观察组(n=350)在自然室温条件下接受未湿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率为96.86%(339/350),对照组为87.42%(306/350),P<0.05;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340/350),对照组为93.72%(328/350),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为0.85±0.14h,对照组为2.23±0.58h,P<0.05。结论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须常规湿,既能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避免湿吸氧产生的水泡噪音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而且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减少继发呼吸道感染及院内感染的机会;患者易接受,同时操作简单,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时间,减轻工作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湿化 吸氧 低中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传统湿液与吸了舒湿液吸氧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实行鼻塞吸氧的病人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行传统湿液对照组和实行吸了舒湿液实验组。对两组病人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24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0.0%)小于对照组(4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在96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6.0%)小于对照组(6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士的有效的护理工时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了舒湿液可以明显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传统湿化液 吸了舒湿化液 院内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就循证护理在中低流量鼻导管湿与非湿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研究目标抽取我院各科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收住院进行中低流量鼻导管氧疗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研究组各63例,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上分别为两组采取吸氧湿、吸氧非湿策略,探讨相应策略效果。结果:分析两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指标对比差异不强烈(P>0.05);分析两组吸氧护理操作时间,研究组用时更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创呼吸机与高流量湿治疗仪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创呼吸机)和实验组(30例,高流量湿治疗仪),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更低,心率、血压更高,呼吸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创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效果更好,高流量湿治疗仪改善血气指标效果更好。 

  • 标签: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湿液加注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优化患者气道湿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传统间断加注湿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加注湿液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湿液加注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湿液加注干预,在患者湿灌液面水平以及患者痰液稀释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痰痂产生率和湿过度问题产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应用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湿液加注方法十分可行,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湿灌液面水平变化情况和患者痰液稀释情况,还能在降低患者后期不良问题产生率的基础上优化气道湿效果.关键词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湿液加注;传统间断湿液加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效果;影响中图分类号R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75-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按分钟通气量计算的湿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30例容量控制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前30例患者按分钟通气量分成A(6~8L/min)、B(8~10L/min)两组进行湿液滴注速度的计算;然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按照计算的速度进行湿液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湿液滴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1h、2h、3h3个时间点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的距离,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痰液黏稠度,用行×列卡方检验比较气道湿效果。结果A组湿液滴注速度为(27.4±1.54)mL/h,B组湿液滴注速度为(30.7±1.73)ml/h。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湿液滴注速度下1h、2h、3h时,湿罐内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设定为容量控制条件下,分钟通气量为6~8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7~28mL/h,分钟通气量为8~10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9~31mL/h。按分钟通气量计算出的湿液滴注速度可改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效果。

  • 标签: 湿化液滴注速度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效果
  • 简介:妈妈总说爸爸爱我,可我怎么也感觉不到,因为他从不像奶奶那样搂着我使劲儿亲我,也不像妈妈那样细心地帮我穿衣、戴帽。相反,我觉得爸爸特别“讨厌”我,平时总喜欢对我吆三喝四,像什么“还不快吃饭”、

  • 标签: 妈妈 奶奶 吃饭
  • 简介:慵懒的午后,空气好像一把能捏出水来,我坐在窗前,目光扫过茶几上几个橙黄的橘子——这是执意留守石门老家的爷爷送来的。伴着飘飘洒洒的细雨,脑海中温润的记忆缓缓流淌……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