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陶红梅谢蓉芝于翠香郭兆旺钟劲

陶红梅谢蓉芝于翠香郭兆旺钟劲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应用及效果,为无湿化吸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将141例需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实验组64例,对照组采用湿化吸氧,而实验组采用无湿化吸氧。比较两组病人在吸氧120h后的舒适度、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季节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吸氧后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舒适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P>0.05)。结论:在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中采用无湿化对患者的舒适度无影响,但有利于减少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情况,而且吸氧效果不受季节交替影响,建议采用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关键词】无湿化;鼻导管;吸氧;舒适度;污染率;季节变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15-02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含氧量,从而纠正机体的缺氧状况,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目前病人给予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时是否湿化仍是护理界存在争议的热点问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在关于氧疗的指南中指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须湿化[2]。但国内有关氧疗的护理常规(如广东省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仍采用传统氧气湿化瓶给氧。国内已有医院开始使用新型一次性湿化吸氧管,但因其价格较贵而未广泛使用。为了探讨无湿化在中低流量(1~4L/min)鼻导管吸氧的应用及效果,为无湿化吸氧提供数据依据。具体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住院需要持续中低流量吸氧(≤4L/min)1~5d的患者141例,男72例,女69例;年龄32岁~78岁(62.56岁±14.67岁);患者均意识清醒,能进行正常语言沟通。两组患者从年龄、病情、病程、吸氧时间、吸氧流量方面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系统随机派号的方法,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77例)和实验组(64例)。

1.2方法

1.2.1患者及用物准备患者入组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无湿化和有湿化中低流量吸氧注意事项,获取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所有操作过程遵守广东省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吸氧标准操作程序。两组所使用的吸氧管、吸氧表、湿化瓶和过滤芯都分别属于同一厂家生产,而湿化瓶和过滤芯都采用“一人一瓶一用一消毒”。

1.2.2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有湿化)用无菌注射用水作为湿化液,湿化液的量控制在湿化瓶的1/2~2/3范围内,开瓶后湿化水存放有效时间为24h,湿化液、湿化瓶和过滤芯每天更换;实验组(无湿化)则保持湿化瓶干燥,湿化瓶和过滤芯每天更换。

1.2.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吸氧中,患者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听诊肺部呼吸音,必要时复查胸部X线片以确诊肺部感染情况;每日检查患者鼻腔、口腔或咽部干燥程度及自感上呼吸道干燥不适的症状;将吸氧前和吸氧后120h的湿化瓶从氧气装置取下分别采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的要求采样、培养、计数菌落和判定为有细菌污染[3]。比较两组病人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每组患者经鼻间歇吸氧第120h作为观察终点,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如表1)

3.讨论

3.1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

病人应用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前必须湿化氧气并无根据。患者在中低流量吸氧时,其鼻咽部无效腔并未完全被氧气预充,而且患者的潮气量远大于吸氧流量,患者鼻腔完全可充分对其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前是否湿化对氧气湿度并无影响。由表1可知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141例患者进行分组吸氧,从咳嗽、鼻/咽部的干燥、鼻腔刺激、吸氧噪音等方面分析患者吸氧前后的舒适度,结果发现无湿化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对病人吸氧的舒适度并无影响。另外,田芳等研究结果则显示无湿化吸氧病人的舒适度不会随着吸氧时间延长而变化。因此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

3.2有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可增加湿化瓶细菌污染率,但并不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氧气湿化瓶在给氧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污染加重。首先,湿化瓶内存放湿化液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然后湿化液滋生的细菌经过大量的氧气气泡与湿化液碰撞会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可通过吸氧管输送至患者鼻咽部,最后会被患者吸入肺泡,但并不会因此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由表2显示,有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可增加湿化瓶细菌污染率,但不会因湿化瓶被细菌污染而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3.3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舒适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鼻腔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关口,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静脉丛,构成海绵状组织,具有灵活的舒缩性,能迅速改变其充血状态,为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的主要部分,因此鼻腔对吸入的气体进行了充分的加温、加湿。在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时,患者吸入气体的温湿度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例如中心输出氧气的湿度和流速、患者呼吸频率、患者呼吸潮气量、患者鼻腔功能、季节交替引起大气温湿度变化等等,单一因素的变化不会直接导致患者鼻导管吸氧舒适度改变。本研究发现(如表3)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效果并不因季节交替引起的大气温湿度变化而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夏利华,古满平,张克标,等.非湿化低流量氧疗对AECOPD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15):50-51.

[2]AARC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xygenTherapyforAdultsinTheAcuteCareFacility-2002RevisionandUpdate[J].RespiratoryCare,2002,47(6):717-720.

[3]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S].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