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正义是人类以实现正义为目的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情操。一个以正义调节的社会,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有序。和谐社会是一个制度正义的社会。制度正义既以正义为前提,又以正义为当然表征。因此,和谐社会亦是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在当前,正义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对于道德教育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 标签: 正义感 制度公正 和谐社会
  • 简介:程序正义作为一种法律价值,是一项要在审判的过程而非裁判结果中实现的价值,它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内在要求。法院的审判能否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与其能否做出公正的裁判并无必然的联系。中国在走向法治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在审判方式的改革中,合理的借鉴、吸收程序正义原则的精神内核无疑是推进改革快步前进的有效方式,但无论这一原则的本土化运作是何等的谨慎、完美,它势必会带给中国社会极大的影响。

  • 标签: 程序正义 价值 改革 社会现实
  • 简介:8年前,樊纲在《读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不道德”的经济学》,从而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经济学伦理问题的大讨论。经济学把“自利”作为分析人类行为的预设,似乎是一件无可挑剔的事。甚至连茅于轼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遵循着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也许,它反映了人们对“休谟法则”的深信不疑:我们不可能从“实然”(is)中推出“应然”(ought)。1739年,休谟在《人性论》中严格区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提出不可能从“实然”推出“应然”的著名论断,被道德哲学家黑尔和政治哲学大师罗尔斯称为“休谟法则”(Hume‘sLaw)。1785年,《人性论》发表约50年后,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为他的“道德律令”做了如此诠释:“我们确实不理解道德命令的无条件实践的必然性,但我们却理解它的不可理解性;对一种力求以其原理来达到人类理性极限的哲学来说,也只能作如此程度的要求。”

  • 标签: 道德命令 合作效率 经济学家 自由 维度 正义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在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差序氛围感知对职场孤独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揭示差序氛围感知对职场孤独的影响机制和相对剥夺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差序氛围感知与职场孤独存在显著关联,差序氛围感知通过相对剥夺的中介作用影响职场孤独的产生。这为深入了解员工在职场中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差序氛围感知 职场孤独感 相对剥夺感
  • 简介:罗尔斯正义论中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旨在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这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吸取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中的合理方面,推动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分化,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 标签: 分配正义 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
  • 简介:人类对于商品的需要即欲望具有无限性,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资源的供给却严重不足,即具有稀缺性。人类在其欲望无限与资源稀缺这对矛盾之中苦苦挣扎,再加上其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导致一种说法,即人生本质是受苦,人来到世上就是来受苦的。但是,人是有理性的。人的理性致力于创造一种甜蜜的味道即幸福,来稀释甚至抵消痛苦,让人生充满快乐。有钱就幸福吗?

  • 标签: 幸福感 资源稀缺 人的理性 无限性 欲望 人类
  • 简介:本刊第六期曾刊发“以市场为基础的环保改革是否加剧了环境非正义?”一文,介绍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环保规制改革类型、以市场为綦础的环保规制中固有的不平等,并以排污交易项目为例,介绍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环保项目巾潜在的分配不公,受到读者关注。本期特刊发此文,继续从污染税费、优秀环境管理计划和废弃地改建计划等方面介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环保项目潜在的分配不公,同时就如何应对环境规制市场化改革中的环境非正义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市场化改革 环保项目 市场机制 环境管理 非正义 环境规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及以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旨在更好地推进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 标签: 居民收入分配 马克思 分配正义理论 居民收入差距
  • 简介:本文讨论了不同人群主观幸福的影响因素,并在对概率模型进行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之间的主观幸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结论发现,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高于城镇居民主要是由于预期的满足程度、收入变化预期、对生活状态改善的评价等差异所引起的;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的主观幸福差异则主要是由收入效应导致的。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预期 城乡分割 就业
  • 简介:组织支持可以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进而减少员工离职倾向,增加员工工作绩效。文章从组织支持和组织承诺的各个维度出发,运用spssl8.0对t00份样本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支持与组织承诺中的理想承诺呈现强正相关关系;组织支持与组织承诺、组织承诺中的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呈现中度正相关关系;组织支持与组织承诺中的经济承诺、机会承诺呈现弱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组织支持和组织承诺以及各个维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中国特色。

  • 标签: 组织支持感 组织承诺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环境中,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创新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与单纯的创新行为行为相比,员工的双元创新行为同时拥有“探索性”和“利用性”两种属性。当员工对于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越强烈,员工参与双元创新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在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引起员工双元创新行为时,如何促进其发生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支持性组织氛围 员工双元创新行为 自我价值感 工作控制感
  • 简介: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问世以来,公平或者说正义成为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哲学聚集的一个问题。哈萨尼、高德和宾默尔等学者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尤其是博弈论的最新成果,对公平正义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公平正义理论。哈萨尼认为“无知之幕”之后的“理想观察者”根据贝叶斯决策原理订立公平正义的契约,以追求个人效用贝叶斯期望值最大化;高德则认为新古典经济世界的经济人会根据“最小最大相对让步原理”公平地分配“合作剩余”;宾默尔的公平理论要解决的是一个根据移情偏好而非个人偏好来计算效用的新问题,他认为公平的契约是生存博弈的均衡。笔者对数理学派中公平理论从预期最大化到移情偏好这一发展逻辑进行梳理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伦理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理想观察者 协定道德 合作剩余 生存博弈 道德博弈
  • 简介: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影响力的、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困境。本文基于公平正义视角,深刻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公平正义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保障 户籍制度 参保率 城乡二元结构
  • 简介:中国当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需要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抑制财富的不公平分配,个人所得税与消费税虽然具有调整社会财富分配的作用,但二者的税制模式限制了它们在税收正义上的效力,故有必要开征更具社会公平价值的遗产税,并且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与道德水平以及法律环境为遗产税的开征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遗产税 必要性 可能性 税收正义
  • 简介:公平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其核心内容是:所谓公平是指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常常将个人贡献与个人所得包括物质报酬与社会荣誉、地位等跟另外和自己条件相等(或相近)的个体进行比较,如果二者各自的贡献与所得之比值相等(或相近),则双方都有公平,此谓之公平,反之,则认为不公平。这种比较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其结果将在较大程度影响到个体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换言之,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其士气及积极性不仅取决于个体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受制于横向比较(即自卑与其他个体间各自贡献与所得之比值),个体有公平时,则心情舒畅、工作努力、乐于承担责任,且富于进取心;若产生不公平,则积极性受挫、牢骚满腹,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工作。降低效率。

  • 标签: 高校 师资队伍 不公平感现象 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1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甘肃省居民获得进行统计分析。以教育、消费、就业和社会四个方面为基础,建立了获得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获得的内涵,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出获得指数。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横、纵向比较分析,探究影响居民获得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获得感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简介:多缴及误缴退税源自于税收法定原则、不当得利制度和税收债务关系理论的共同作用,它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征纳一方或双方的非主观故意原因而发生的公法上之不当得利之债。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关于退税的规定一直备受质疑,也造成了司法裁决中关于退税构成的认定之难。2015年《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对此条文进行了修订,有所进步,但亦有所缺憾。结合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规定并反思,退税的缘由合理与程序正义两项主题是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进一步修缮理应着力的地方。

  • 标签: 多缴 误缴 退税 缘由合理 程序正义
  • 简介:2010年我把博士论文的核心章节拿去复旦大学做报告时,初识了陆铭教授。那时我初出茅庐,而他已是学界很有名气的明星教授了。这几年,他的学术影响力扩展更广,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和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在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并没有太多的好名声,但陆老师是难得一见的有扎实研究基础的公知。在那次会议后,我一直关注陆铭老师的研究,很喜欢他的研究范式,

  • 标签: 公共利益 读后感 大城 公共知识分子 2010年 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