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永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个绝好机会。因为良好习惯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要使良好习惯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老师和家长必须密切联系,把良好习惯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餐点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坚持常规要求贯彻始终。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1981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要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看成可使他们终生受益的事,主张“凡是孩子能做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做”。目前独生子女在幼儿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生活上成人包办代替过多,这些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较差。因此,研究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技能 终生受益 控制组 家庭教育 卫生常识
  • 作者: 胡碧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中班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步步进行,做到“有益有趣、有效引导、自我纠错、操作体验、习惯养成”。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年龄和接受能力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学习和模仿的能力,教师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生活,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模仿,从而达到习惯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提升自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查婕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幼儿园安全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抓一抓、停一停,因为许多事故就发生在紧一阵之后,松一阵之中,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只有时时小心,事事细心,不怕操心,才能换来孩子的开心,家长的放心。
  • 简介:〔摘要〕生活技能的教育对今天的智残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智残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和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缺乏自信,容易依赖他人,不敢尝试自己有可能会的事情。因此,我们觉得在学校完全有必要对智残儿童进行一定的生活劳动学习和训练,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态度,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长大能自食其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本着让我们特教的学生具备社会生存能力,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 标签: 〔〕培养中轻度智残障儿童 生活能力
  • 简介:一部阅读史就是一部书籍的历史。书籍出版的直接目的就是为让人阅读,尽管并不总是如此,譬如有时候,某些装帧精致的书籍仅仅是作为拥有者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标识,但是,不能为人广为阅读的书籍,其价值终究有限。的确,一本书的阅读群体越庞大,这本书与特定时期特定境遇中的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偏好、利益目的之间越可能存在某种密切的关联。

  • 标签: 阅读史 日常教育 反控制 书籍出版 阅读群体 价值
  • 简介: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必备的工具软件及各种维护方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计算机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 标签: 计算机 日常维护 故障排除
  • 简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本身不仅是物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等都离不开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习过程,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物理实验能为学生提供获得这种感性认识的环境,物理实验是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快乐愉悦中学习物理。物理实验还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得到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实验物理作用
  • 简介:〔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成为地理课改的关键。

  • 标签: 〔〕生活情境地理思维
  • 简介:网络教研是伴随教育信息化产生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具有多主体、跨时空、高效率等特点,与传统的教研活动形成优势互补。笔者在教研活动中探索将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发挥Wiki平台优势,以协作备课为核心,应用于教师的常态化教学实践中。通过共同构建的实践,教师在交流、合作、反思中逐步形成互助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标签: 网络教研 WIKI 共同构建
  • 作者: 傅静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逐渐形成一种“说教”的教学方式,忽略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要求,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岩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沃土,对生活的理解感受是写作的种子,学生学会了感受生活,他们也就具备了开山取宝的本领,这时伴之于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巧妇乐为有米之炊。写作园地必将会出现万紫千红的景象。
  • 简介:〔摘要〕“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 标签: 〔〕数学生活情境兴趣探究感悟魅力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陶尧思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专门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学习做人”是它的核心。而传统的品德教育过重于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品德融入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才能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我认为,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