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眼际层楼耸立,屋里机器依然。东风岁岁过窗前,老树新枝暗换。点亮前途灯塔,探索规律先鞭。便当影子也非凡,夜夜星光灿烂。

  • 标签: 恩格斯 西江月 故居 参拜 探索规律
  • 简介:恩格斯从早期的暴力革命论者转变为晚年的和平发展道路论者,既是他晚年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研究的结果,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反思的新结论.

  • 标签: 暴力革命 和平道路 整体反思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内蕴于其共产主义思想,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社会和谐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社会和谐思想 唯物史观 唯物辩证法
  • 简介:国内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的研究仍然处于众说纷纭中,对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马恩是否有分权制衡观念,党内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民主集中制是否由马恩提出,马恩晚年是否倾向于民主社会主义。因此,梳理国内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的文献,提炼党内民主研究的争论,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内民主的产生、困境以及逻辑。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党内民主
  • 简介:恩格斯晚年结合新的历史时代背景,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基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只能把握起点和方向,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需要有中间环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宝贵的思想,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晚年 社会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传统的历史作用、对待传统的态度和传统的形成发展规律等方面均有精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观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应扬弃一切人类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丰富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 标签: 传统 传统文化 启示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是不提倡道德说教的,也没有明确提出道德要求,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职业道德思想的内容和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职业道德思想的挖掘,以期对我国现在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起到启示作用。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职业道德 教育
  • 简介:近年来流行的“恩格斯晚年放弃共产主义”说,是对恩格斯晚年一段论述的曲解。这一曲解为许多人所接受,盖由于他们虽有从马克思学说中寻找理论资源的愿望,但缺少独立阅读原著和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民主问题的论争,应从事实出发分析现实矛盾,把对民主的期望由“空想”转移到“科学”的基础上来。

  • 标签: “马恩晚年思想转变” 恩格斯的“93个字” 共产主义
  • 简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著作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民众生存生活需要关注的民生思想、关于民众应该公平公正享有基本权益的民生思想和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民生思想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在当代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更深刻的阐释和发展。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民生思想 精神实质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家角度对阶级社会国家的社会管理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提出了框架性的科学预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对于我们在社会管理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展民主政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社会管理 科学预见 国家职能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文化动力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批判过程实现的。他们通过批判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决定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费尔巴哈的人性决定论等,逐步确立了文化动力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晚年的恩格斯又批判了“经济决定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化动力思想。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动力 批判
  • 简介:在人类实践过程中,空间发生着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的让渡与转换,这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揭示空间社会化和社会空间化的相互生成机制。马克思是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给空间之双重再生产的分析出发,从而进行空间社会化重构现象之解析的,他极其关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物质实践的不同状态对生存空间带来的不同的生产、构建和形塑,以致我们可以从生存空间的形态去判定历史发展的分期。就整个世界历史进程而言,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实质上就是资本逻辑通过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刚性力量,将生产实践和活动空间都纳入资本运行的轨道,遂使率先发达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世界霸权。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空间理论 社会逻辑 世界历史进程 实践过程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始人,但他们无疑是意识形态现代话语的开创者。虽然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出现了变化,但他们基本上是将意识形态作为观念来展开他们的话语的。在他们之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谱系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谱系,没有人超越这种研究范式。直到阿尔都塞,他经由葛兰西实现了意识形态研究范式的转变,即将意识形态的理解由人的思想观念转向了社会结构和实践结构等物质性的存在。本文虽然不赞同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作为物质性存在的思想,但认为这种研究范式暴露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框架性问题,同时,在意识形态的研究域及其微观运行机制方面也超越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标签: 意识形态 马克思 恩格斯 阿尔都塞 研究范式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亲密合作中,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固有矛盾,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批判,发现新世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和宽阔大道。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释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认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的早期思考成为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

  • 标签: 经典作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问题 认识
  • 简介: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科学概念的提出始自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工业社会诞生以来,有关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与时代关系等问题成为社会学关注的焦点,由此衍变出众多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首次提出了生活方式的概念,而且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对生活方式的实证调查,包括设计了首个生活状况问卷调查。通过考察他们实证调查的详细内容及其意义,可以梳理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在中国的衍变,从中获得启迪,进而对当代中国社会学调查中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实证调查 生活方式研究 《工人调查表》 中国社会学
  • 简介:在中文图书以及中译文图书的书后索引中,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各种索引,无论从索引种类与范围还是从索引数量与质量上来讲一直走在最前列。这与中国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编译紧跟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潮流,注重跟踪并依据最权威、最可靠的版本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索引工作 经典著作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研究 保存
  • 简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遗产中,保存着一份恩格斯学习波斯语时留下的4页语法摘录。这份学习笔记约写于1853年5月到6月间,摘自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爵士的《波斯语语法》。这份手稿不但为考察恩格斯学习外语的一般方法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是恩格斯“曼切斯特岁月”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真切见证。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随着东方危机和克里木战争,恩格斯和马克思敏感而严肃地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他们既关注欧洲列强的殖民战争在东方社会经济中造成的直接后果,同时也关注东方战争的进程及其结果对欧洲各国外交关系和内政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

  • 标签: 恩格斯 波斯语 “曼切斯特岁月” 东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