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病患者予以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104例,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均入组52例,对照组予以牙周翻瓣术,观察组接受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率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方案相比之下,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对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时段内牙周病患者共160例,依据抽签法纳入对照组(80例)、试验组(80例)。对照组使用牙周翻瓣术,试验组使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比较患者总有效率、PD和HPD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26%)高于对照组(87.50%)、PD和HPD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周病患者,引导再生技术的运用,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牙周袋、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翻瓣术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82例,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袋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2.68%较对照组的70.73%高(P<0.05);治疗组PD、HPD减少值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采取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牙周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择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进行实验探索,并借助信封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与研究组(30例,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FPD及PD减少值、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FPD)、牙周袋深度(PD)减少值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合理应用到牙周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口腔功能恢复进程,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常规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牙周翻瓣术,观察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牙周病中采取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诊疗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牙周病患者(以2022年1月~12月为节点)为研究核心,归纳病例数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诊疗,治疗组(30例)予GTR诊疗,比较指标:①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②状况。结果:指标①:治疗组诊疗后,所测得近中、远中骨吸收量较对照组少(P<0.05);指标②:治疗组诊疗后,所测得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等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牙周病中采取GTR诊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种植体周边骨吸收,改善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功能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严重错合畸形患者19例(患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状况。结果19例患者经-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R手术可使-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病 正畸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8例,均为牙周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34例患者予以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观察组),一组34例患者予以牙周翻瓣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5%(33/34)高于对照组患者82.35%(28/3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1/34)低于对照组患者17.64%(6/34),(p<0.05)。结论: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病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联合自体骨移植在骨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60例(95颗患)骨下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46个位点)和观察组(30例,49个位点),均进行常规翻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自体骨移植治疗,观察组给予GTR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的术区同位点槽骨密度与骨缺损高度、牙周组织指标、龈沟液中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BMP-1)水平,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牙龈美容形态评分。结果术后24,两组患者的同位点槽骨密度较术前增加(P<0.05),骨缺损高度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术后24两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两组患者的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袋深度(PD)较术前缩短(P<0.05),出血指数(BI)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GAL值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两组患者龈沟液中TGF-β、BMP-1水平较术前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牙龈美容形态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TR联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促进骨下缺损的修复和新生,患者术区牙龈美容形态良好。

  • 标签: 牙周骨下缺损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自体骨移植
  •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特异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hPDLSCs),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jaw-derived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JBMMSCs)和人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iliac-derivedBMMSCs,hIBMMSCs),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指标检测。间接共培养JBMMSCs/IBMMSCs与PDLSCs,通过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观察组织特异性来源的细胞间交互作用。构建JBMMSCs/IBMMSCs+PDLSCs细胞聚合体(cellaggregates,CAs),检测成骨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皮下8w异位再生能力。结果:经成骨诱导,hJBMMSCs的成骨相关指标表达均显著高于hIBMMSCs和hPDLSCs(P〈0.05)。经JBMMSCs诱导的PDLSCs的成骨基因表达显著高于IBMMSCs(P〈0.05);JBMMSCs+PDLSCsCA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IBMMSCs+PDLSCsCAs(P〈0.05),并且在裸鼠皮下异位再生牙周组织,前者形成排列规律的垂直于CBB表面的牙周膜样纤维,并且有更多新生骨基质沉淀。结论:PDLSCs和JBMMSCs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间充质干细胞,是更合适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

  • 标签: 牙周再生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聚合体 再生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骨内种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经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试验组联合开展内骨内种植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牙指标、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5);与治疗前相比,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Ⅱ度牙齿松动等项做比较分析,治疗后两组均有减小,且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0、6.271;χ2=5.1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行为影响、疼痛与不适的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8、9.281、6.298、15.980,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3,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牙周病的治疗过程中,内骨内种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可有效提高牙周病患者的附着效果,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同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手术安全性。

  • 标签: 牙内骨内 种植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周病
  • 简介:正畸移动总是伴随着组织改建,即张力侧的骨沉积及压力侧的骨吸收。但如果没有正常的附着.则不可能获得健康的牙周组织重建。将正畸向骨下袋方向移动.非但不能获得牙周再附着,还会加重邻骨缺损程度,因此建议在开始牙齿移动前,先通过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根据引导组织改建的原理,放置生物膜可以诱导压力侧的牙根表面形成新的再生组织。这种组织具有形成新生结缔组织附着并在正畸后诱导骨修复的潜力。如今,在骨下病损的治疗中使用釉基质蛋白可以获得与生物膜同样的效果。因此根据引导组织改建的原则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应用釉基质蛋白(Emdogain)是可行的。

  • 标签: 引导性组织再生 引导性组织改建 正畸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种植中行引导再生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从中抽选出2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直接行种植植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引导再生术治疗,对比两组种植效果及相关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

  • 标签: 种植牙 行引导骨再生术 种植效果
  • 作者: 束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
  • 简介:摘要正畸治疗中,在牙弓内进行移动,如果牙根向舌侧移动,则颊侧发生牙龈退缩的风险较小;如果牙根向颊侧移动,当颊侧骨板小于理想厚度时则有可能发生颊侧牙龈退缩。如果患者正畸前没有牙龈退缩,而原有骨板较薄或已有骨开裂/骨开窗时,则无论牙根向何处移动,牙龈退缩的风险均较高。正畸医师在面对牙根移动时,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本文从组织的角度出发,阐述与正畸治疗相关的组织增量技术及治疗时机。

  • 标签: 牙龈退缩 正畸学,矫正 牙周表型 牙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在我院收治的重度槽嵴萎缩种植患者临床中探讨应用引导再生术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研究样本为重度槽嵴萎缩种植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应用引导再生术技术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指标情况。结果:通过深入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重度槽嵴萎缩种植患者的体修复效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结论:本研究数据结果表明,重度槽嵴萎缩种植的过程中应用引导再生术技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进一步促进体美观度的提高,还具有较好的体缺损修复功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术技术 重度牙槽嵴萎缩 种植牙 边缘骨 牙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