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家庭照护类型对术后脑肿瘤患儿的家庭韧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家三级甲等儿科医院210名术后脑肿瘤患儿照护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照护测量量表和家庭韧性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家庭照护6个量表中,患儿认可、管理能力、家长关系与家庭韧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12,r=0.470,r=0.391;均P<0.05),家庭困难、疾病负担、疾病影响与家庭韧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46,r=-0.177,r=-0.348;均P<0.05);(2)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四类:管理负担型(22.9%)、管理有效型(24.8%)、管理低下型(28.6%)及管理默契型(23.8%);(3)四类家庭照护模式家庭韧性得分[(197.21±20.08)分、(205.92±14.25)分、(181.47±18.13)分、(198.06±17.08)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98,P<0.01)。结论脑肿瘤患儿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四类,不同类别家庭的韧性水平存在差异,提示护士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特征,实施改变家庭照护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家庭韧性。

  • 标签: 儿童 脑肿瘤 家庭韧性 家庭照护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日本家庭访视照护的体系建设、运营模式、社会保障等经验,对比中日家庭访视照护模式,了解到中国家庭访照护视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和保障制度缺位。因此相关部门要统一规划,盘活现有的二级医疗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积极参与到家庭访视照护工作中,并将家庭访视照护纳入保险报销范畴,努力培养专业人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访视照护体系。

  • 标签: 家庭访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保险
  • 简介:摘要:家庭沟通模式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沟通类型以及亲子关系会影响儿童的矛盾解决行为、意识和沟通模式,以及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沟通行为的其他方面。家庭为孩子提供了社会化的第一步,家庭的沟通模式会在很多情况下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以及未来的发展。

  • 标签: 家庭教育 沟通模式 遵从 对话
  • 简介:摘要: 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产科服务,实施以家庭作为服务中心 (FCMC) 护理模式,目前在临床上成为关注焦点。主要采取“待产、分娩、恢复房间”的顺序进行。 FCMC 为产科的现代护理方向,要求护理人员为孕产妇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提供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具体措施等,提高孕产妇的自我护理与保健意识,并掌握自我护理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开展,依然是目前产科护理中所面对的新问题。该研究主要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进行分析,现论述如下。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 模式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以青岛地区的家庭为样本,通过探究青岛地区家庭空间的变化,总结出家庭空间模式变化所带来的需求。并且通过对青岛现有各类型住宅及家庭空间模式的调研及研究,找出现有住宅产品的问题和不足,寻求与新的家庭模式相适应的户型设计发展趋势,从而对新形势下的户型各功能空间提出创新的设计研究和思考。

  • 标签: 家庭空间 更新 居住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于我院产科选取了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均符合入组标准。同时,在入组后将60例产妇随机分配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产妇,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十分满意19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6例、9例、5例,满意度83.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在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心理状态改善前情况更佳,(P<0.05)。结论:将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心理压力,对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心理状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9年 12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6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建制 30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家庭化产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研究表明,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几率以及窒息发生率,从而大幅度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化产科护理 基础护理措施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社会影响较大,能够解决患者日常的护理工作,患者在社会中就可接受护理服务。本文基于家庭医生团队,对社区护理模式进行探讨。

  • 标签: 家庭医生团队 社区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自然分娩率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09 月 ~ 2019 年 09 月收治的 90 例 初产妇 作为实验对象 , 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 护理效果。对照 组( 45 例):应用 常规分娩准备 ;实验组( 45 例):应用 家庭式分娩准备。 对比 两组 初产妇新生儿 1minApgar 评分、疼痛得分、产时与产后 2h 出血量、自然分娩率 。 结果: 实验组 新生儿 1minApgar 评分为( 9.62 ±0.46 )分、疼痛得分为( 7.03 ±2.24 )分、产时与产后 2h 出血量为( 158.47 ±30.16 ) mL ,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 ;实验组 自然分娩率 为 93.33% ( 42/45 ),比对照组高, 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 ( P<0.05 )。 结论: 家庭式分娩模式在产科的应用,使新生儿 Apgar 评分明显提高,且分娩疼痛感得以缓解,出血量少 。

  • 标签: 产科 家庭式分娩模式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以家庭为核心的儿科护理模式,通过对家长和患儿进行调查来了解他们对定制的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以满意度的高低来大概判断创建的儿科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抽取400例进行研究,对患儿采取创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分析护理过程给药的错误率以及患儿出现安全问题等的概率,在护理结束后还需要让患儿和家长填写自制的护理调查问卷来调查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后,取得了患儿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满意度高达95.6%,比较之前的护理模式提高了5.8%的满意度。并且,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患儿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也取得了显著的降低。结论:在采取以家庭为中心和护理方案后,以人性化的服务来给患儿带来了更舒适的护理体验,弥补了在原本护理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在护理中具有推广的作用。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儿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7~18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并评估影响饮食行为模式家庭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市、乡村、小学、初中进行分层,每层抽取4所学校,通过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共得到2 438份学生及其家长合格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采用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家庭特征与饮食行为模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饮食行为模式与不同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确定了2种饮食行为模式,即风险饮食行为和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母亲BMI是儿童青少年风险饮食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P=0.011)。除父亲BMI外,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父母生育年龄和母亲BMI均与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有关(均P<0.05)。调整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城乡和BMI z评分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有更高家庭月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风险饮食行为模式(β=-0.10,95%CI:-0.16~-0.04;β=0.07,95%CI:0.02~0.12)。保护饮食行为模式与父母文化程度(β=0.08,95%CI:0.02~0.14)、家庭月收入(β=0.06,95%CI:0.02~0.11)和母亲生育年龄(β=0.02,95%CI:0.00~0.03)呈正相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符合保护饮食行为模式(β=-0.13,95%CI:-0.22~-0.03)。结论不同家庭特征下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存在差异,在饮食行为干预中应促进较低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母亲生育年龄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保护饮食行为的建立,纠正低父母文化程度和高家庭月收入孩子的风险饮食行为。

  • 标签: 饮食 家庭特征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医养结合模式下延续性护理模式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对 2019 年 1~10 月我院出院的 9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管理,随机分成两组后: 45 例实验组患者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实施延续性家庭护理; 45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家庭护理。比较护理成效 。结果:护理后评价见:实验组 QOL-AD 、 MMSE 评分值皆较对照组有提高( P < 0.05 )。 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医养结合模式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确,有利于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其生活质量,保证身心的良好状态。

  • 标签: 医养结合模式 延续性护理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护理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方法:将社区患者依据随机形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均为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并对比两组护理各项指标。结果: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护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整个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落实国家各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有效落实的关键举措,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直接影响后续的奖助学金等评选工作的质量和社会回应,资助育人也是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举措。

  • 标签: “互联网+”模式 家庭经济困难 认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高危产妇孕期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 120 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60 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的门诊随访,实验组患者对其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模式,邀请高危产妇填写焦虑 /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高危产妇对护理满意度,分析高危产妇的妊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高危产妇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 (SDS) 表得分分别为 (45.2±4.3) 分和 (42.8±6.3) 分,这两个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6.3±7.5) 分、 (58.1±3.9) 分,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危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危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家庭护理指导模式比起常规的门诊随访,能起到调节高危产妇心理状态的作用,帮助她们走出焦虑和抑郁,提高产妇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庭护理指导模式在临床对高危产妇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家庭护理;指导模式;高危产妇;孕期保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10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48/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40/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2.43±5.42)分,(61.98±5.79)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5.72±3.4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46±4.18)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社区-康复护理模式 脑卒中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山区 儿童是 山区农村 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 山区农村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关注的对象。受以往观念影响 , 一些 山区农村 家庭的家长 , 认为孩子的读书仅限于课堂 , 不太支持孩子读课外书籍 , 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对于 山区 儿童而言 , 他们的父母将更多关注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 , 没有意识到扩展阅读的重要性。所以, 山区农村 学校更要注重更新观念 , 关注 山区 儿童的阅读学习 , 让书籍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 润泽其心灵 , 保障其健康成长。 在我看来 阅读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生活技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得益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在这三者中,学校仍然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笔者多年在 山区农村 一线从事教育工作,本文从笔者亲身经历谈一下 山区农村 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

  • 标签: 小学 家庭阅读 分析
  • 简介:摘 要:随着每个早产儿的降生,都将会给一个普通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一直是护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随着人文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家庭参与护理模式逐渐受到各个学科的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参与护理模式(FICare)也能为早产儿带来巨大获益。所以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早产儿的治疗效果转移到“婴儿-家庭”这一家庭内部关系。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得到进一步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该模式希望早产儿父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生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来,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作为家庭强化育儿的有效措施,到目前为止,已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本文将通过重点介绍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的起源,以及目前其在国内外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便FICare 模式能够尽快的普遍适用于我国早产儿救治。

  • 标签: 早产儿 家庭参与式护理 育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高血压进行预防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100例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85.94±15.43)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68.37±15.8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96.0%(48/50),血压控制率为94.0%(47/50),服药依从率为90.0%(45/50),对照组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50.0%(25/50),血压控制率为54.0%(27/50),服药依从率为52.0%(26/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管理、血压控制情况,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 高血压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以前在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工作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力军、领头羊,大多数时候家长都是被动的,都是跟着教师的步伐和理念来开展幼儿园的家园共育的工作。而今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新时期,家长群体已经完全蜕变,他们都是一群有思想、有想法、有个性的高素质家长群。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的家园共育更便捷、更高效,家园共育的合作需要教师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探索和创造出更适合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合作的模式

  • 标签: 共养 成长 新时期 家庭教育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