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往往死于循环衰竭而非低氧。在关注呼吸相关性损伤的同时,呼吸相关性血管损伤血管功能不全在也受到人们的重视。血管损害和血管功能不全在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循环衰竭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循环保护通气策略中,应重视血管功能的保护和评估。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肺血管损伤 肺血管功能衰竭 循环保护通气策略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MV)是外科患者手术全麻期间及重症患者常用的呼吸支持方法。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MV是一把"双刃剑",其本身也可作为一种损伤因素诱发或加重损伤,即呼吸相关性损伤(VILI)。目前有关VILI发生机制的研究已从传统的气压伤、容积伤和不张转变为生物伤。尤其应当注意的是,MV不仅可引起自身损伤,还可诱发外远隔器官损伤。本文就目前关于VILI生物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更新对VILI分子机制的认识,为防治VILI及远隔器官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分子机制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肥胖因素对大鼠呼吸相关性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6~8周龄,按照体重分为3组(n=15):正常体重对照组(C组)、正常体重VILI组(CV组)和肥胖VILI组(FV组)。C组和CV组体重为233~267 g,FV组体重为288~332 g。C组潮气量VT 10 ml/kg,CV组和FV组潮气量VT 40 ml/kg,通气频率40次/min,吸呼比1∶ 2,PEEP 0 mmHg,FiO2 21%,机械通气4 h,制备大鼠VILI模型。分别于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机械通气4 h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剩余血样收集血浆。机械通气4 h时采血后处死大鼠,分离两侧组织,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浓度、血浆及BALF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测定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结果并进行损伤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和CV组比较,FV组血浆瘦素浓度升高(P<0.01)。与C组比较,CV组和FV组机械通气4 h时血浆和BALF中TNF-α、IL-6和IL-1β浓度升高,PaO2降低,损伤评分和组织W/D比值升高,NF-κB p65表达上调(P<0.01)。与CV组比较,FV组机械通气4 h时血浆和BALF中TNF-α、IL-6和IL-1β浓度降低,PaO2升高,损伤评分和组织W/D比值降低,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肥胖因素可减轻大鼠VILI,其机制可能与血浆瘦素水平升高有关。

  • 标签: 肥胖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烧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改善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稳定身体内环境并促进患者康复。但是机械通气使用不当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其中呼吸相关性损伤(VILI)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死率高。预防VILI的目标是将机械通气导致损伤的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就烧伤患者使用呼吸导致VILI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如何早期预防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烧伤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治疗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给予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中40例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给予无创呼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包括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利好转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无创呼吸治疗对改善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提升临床疗效作用明显,是值得推广的一类治疗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有创呼吸、无创呼吸序贯治疗重症慢阻 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择取该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52例重症慢阻 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方式将 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6例。对照组给予间歇指令通气加压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脱机时间( 4.2±1.20) d,对照组脱机时间( 5.8±1.4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36 9,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各项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稍优于观察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观察组 7.69%显著低于对照组 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16 4, P<0.05)。结论 针对重症慢阻 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可给予有创和无创呼吸序贯治疗的方式,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缩短脱机时间,患者耐受性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 有创呼吸;无创呼吸;序贯治疗;重症慢阻 II型呼吸衰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quential treatment of severe COP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rospective way, 5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26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sequential ventila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4.3369,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ga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ligh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in terms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7.6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9.2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 2 = 5.7164,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sequential treatment of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an be given to improve the blood gas index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time of weaning,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无创呼吸治疗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定我院收入的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合计 74 例为探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治疗组别的分配,其中参照组 (n=37 例 ) 选择常规治疗;而探究组 (n=37 例 ) 选择无创呼吸治疗。然后,对比患者们的各项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探究组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 (P<0.05) ;探究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 (P<0.05) ;探究组的死亡率少于参照组的死亡率 (P<0.05) 。结论:无创呼吸治疗应用于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还能减少住院时间以及疾病死亡率,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治疗措施。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呼吸相关性肺炎与呼吸集束干预策略。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总共 20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1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呼吸集束干预方案。最后将两组 VAP(呼吸相关性肺炎 )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 7%低于对照组 45%的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 5%低于对照组 11%的死亡率;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 3天短于对照组 5天的是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上研究组为 7天, 短于对照组 10天,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从临床上来看,对于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介入呼吸集束干预策略具有良好的效果,呼吸集束干预策略有很多方面的优点,护理人员在操作和实施上比较容易而且临床效果很好,实际运用可行。目前在防止呼吸相关肺炎工作有显著进步,此方法需要医生和护士密切予以关注,值得临床应用和业内推广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集束干预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儿科 ICU呼吸相关肺炎的治疗中呼吸管道护理的效果及影响。方法:从我院儿科 ICU中于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相关肺炎患儿中抽取 9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各有 48例的两组,并记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使用呼吸管道护理,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护理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05)。结论:对儿科 ICU中呼吸相关肺炎患儿使用呼吸管道护理能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 ICU 呼吸机管道护理 呼吸机相关肺炎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慢阻)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随机分组研究。给予对照组慢阻治疗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使用无创呼吸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功能及病情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单纯的给予慢阻患者常规治疗,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选择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无创呼吸机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在72小时机械通气中对重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呼吸系统撤离、呼吸系统肺炎发病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对重症监护服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由一个中心、观察和评价人员进行的盲法实验,选定82名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41名病人,两个组定期接受ICU治疗,实验组的病人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VAP增长率、急诊和缓慢健康增长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和治疗的apacheⅱ和CPIS评分无显着差异(p > 0.05)。试验组病人疏散成功率(87.80%)明显高于监测组,而VAP发病率(14.63%)明显低于监测组。 机械通风时间(6.90 4.61d)和ICU住院时间(12.34 7.23d)大大短于监测组(p < 0.05),CPIS治疗后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监测组(p < 0.05),差别很大(p < 0.05 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撤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减轻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ICU 撤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治疗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33)。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治疗,对比患者的血气、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整体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患治疗后的FEV1、PEF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两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CO2、PaO2血气值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和治疗前指标(p<0.0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96.97%,参照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84.8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无创呼吸治疗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功能指标,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BiPAP 无创呼吸治疗慢阻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8 年至 2020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慢阻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的 100 例病人,并将这 100 例病人 按照随机 抽签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病人。对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对实验组病人实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阻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治疗的重要价值。方法:取46例慢阻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加以观察,因治疗法不同,将其分为1组、2组,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1组,行BiPAP无创呼吸治疗的患者为2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指标水平均得到改善,较之1组,2组患者功能指标中FEV1、FEV1/FVC水平升高幅度均较大(p

  • 标签: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BiPAP无创呼吸机 常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呼吸相关性损伤(VALI)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5只,体重22~30 g,8~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VALI组(V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20 ng,2 h后采用机械通气(潮气量30 ml/kg,通气频率70次/min,吸呼比1∶2,吸入氧浓度21%,呼气末正压0)4 h的方法制备小鼠VALI模型。P组机械通气前1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30 mg/kg。于机械通气4 h时处死小鼠,生理盐水灌洗右肺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和TNF-α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L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及肺泡巨噬细胞磷酸化酪氨酸激酶2(p-JAK2)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表达;取左确定湿重/干重(W/D)比值,观察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损伤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V组和P组损伤评分、W/D比值、BALF IL-6、IL-10和TNF-α浓度、iNOS、Arg-1、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V组比较,P组BALF IL-10浓度、Arg-1、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升高,损伤评分、W/D比值、BALF IL-6、TNF-α浓度和iNOS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小鼠VALI,可能与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环氧化酶2抑制剂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肺泡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雷帕霉素对大鼠呼吸相关性损伤(VILI)时NOD样受体C4(NLRC4)炎症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VILI组和雷帕霉素组(RAPA组)。RAPA组造模前连续3 d腹腔注射雷帕霉素4 mg·kg-1·d-1,C组和VILI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VILI组和RAPA组行机械通气4 h,通气参数设置:RR 80次/min,FiO2 21%,PEEP 0 cmH2O,I∶E 1∶1,VT 20 ml/kg。机械通气结束后采集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浓度。收集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测定中性粒细胞计数及IL-1β、IL-18浓度。取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损伤评分,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LRC4和caspase-1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NLRC4 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VILI组和RAPA组组织W/D比值、损伤评分、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BALF IL-1β、IL-18浓度均升高,PaO2下降,组织mTOR、NLRC4、caspase-1及NLRC4 mRNA表达上调(P<0.01);与VILI组比较,RAPA组组织W/D比值、损伤评分、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BALF IL-1β、IL-18浓度均降低,PaO2升高,组织mTOR、NLRC4、caspase-1及NLRC4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雷帕霉素减轻大鼠VILI的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NLRC4炎症小体活性有关。

  • 标签: 西罗莫司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NLR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管道湿化模式对(VAP)的影响及含加热导丝的呼吸管道对降低VAP的作用。方法将199例进行呼吸辅助通气28 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9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型无加热导丝呼吸管道,实验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管道。分别于上机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管道VAP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及呼吸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管道护理时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呼吸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每日呼吸管道护理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管道的湿化效果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可降低VAP的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机械通气的湿化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道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