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纳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定我院收入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合计74例为探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治疗组别的分配,其中参照组(n=37例)选择常规治疗;而探究组(n=37例)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然后,对比患者们的各项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探究组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的死亡率少于参照组的死亡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还能减少住院时间以及疾病死亡率,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治疗措施。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死亡率

引言

慢阻肺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气流阻塞的特征,发病原因相对较为复杂,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以及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着严重的影响和威胁。慢肺阻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极容易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后果十分严重。而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规的治疗方案并不能达到高效治疗和病情控制的目的,因此,为了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本次实验研究分析观察了在实施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定我院收入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合计74例为探究对象,时间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治疗组别的分配,其中参照组(n=37例):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2例,51~81岁,平均年龄为(67.3±5.2)岁;探究组(n=37例):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67.7±5.8)岁。予以统计学方面的相关处理后,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①对照组行医院的常规治疗措施,首先以支气管舒张剂平喘,纠正患者的酸碱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表现出感染的患者行抗感染治疗,可选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展开治疗。②观察组则是以无创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治疗,口鼻罩首先行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选择Flexo无创双水平呼吸机,以S/T模式,调整参数为:IPAP:5 cm H2O,后可根据患者情况上调10 cm H2O;EPAP则是从0开始逐渐上调到6 cm H2O,根据患者的舒适度适当调整标准。控制呼气频率在10~18次/min,每天至少有4 h以上的通气模式,氧浓度在40%以上,氧流量在3~6 L/min。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适当调整通气时间。③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 h后进行血气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转有创通气的概率、病死率统计。

2结果

2.1相关指标 探究组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通过比较后,差异明显,表现为P<0.05。

2.2住院时间、死亡率 探究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的死亡率0.00%少于参照组的死亡率13.51%(P<0.05)。

3讨论

呼吸衰竭属于功能障碍疾病,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并由于肺组织病变、神经中枢异常、呼吸道病变引起,且多数患者患有心肺疾病、支气管疾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出呼吸困难、急促等症状。引发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神经肌肉疾病、胸膜病变、肺组织病变等,而这些疾病都是由于呼吸肌群衰弱而引起的,导致潮气量下降。慢阻肺则属于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加重,并多为2型呼吸衰竭。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有助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改善,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中轻度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良好,得到了一致认可。无创正压通气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机体气体交换,减少心脏负荷和呼吸机氧消耗量。此外,在现阶段的研究中,针对呼吸机模式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本文则针对这一具体问题作出深入讨论。在临床治疗中,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有采用抗生素平喘祛痰类药物的策略,有助于减轻气道感染和阻塞问题,但是针对呼吸肌疲劳的控制效果不强。而使用呼吸兴奋剂的方案则可能增加呼吸肌负担,加剧耗氧量。此外,也有学者建议使用人工气道有创通气,但是引起的并发症会加剧病情,治疗结果并不乐观。故而,本研究推荐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模式,其具有操作便利、患者痛苦小的优势,且治疗费用低,患者易承受。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呼吸频率以及对痰液的及时清除。在并发症护理上要根据情况降低氧流量,并防止咽干咽痛、胃肠胀气等。除此之外,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可以防止面罩漏气、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能够更好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最后,强调在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要加强排痰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机管理等,并做好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解决好心理问题、营养问题,保障治疗的成效。就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的通气方案疗效更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潮气量来调节呼吸压力、气流速度,并采用最低的吸气压提供恒定的潮气量,有助于降低呼吸肌负荷。此外,在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模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少,能够降低人机对抗,促使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的,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劳,实现对呼吸衰竭的控制。反观ST通气模式,会导致患者产生不适,人机对抗性高,并延长了通气治疗时间,一定程度上导致通气效果下降。慢阻肺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α1-抗胰蛋白酶缺少所致,尤其是有吸烟病史的患者,具备比较高的发病指数。致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病因较多,再者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常用多索茶碱、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等。多索茶碱具备扩张气管的效用,进而改善患者肺部通气情况。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属于半合成类青霉素制剂之一,它和左氧氟沙星都具备比较好的抗感染效用,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情况。以上三种药物对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明显,但若长时间使用,患者极易出现抗药性,且不良反应增多。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革新,无创呼吸机被广泛使用的临床治疗上,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比较便利,可确保氧气进入到肺泡中,且气体进入肺部比较均匀,提升PaO2,进而显著改善肺部通气情况;并能够克服气道的阻力,以便药物到达病灶位置,进而提升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PaO2、Sa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PaCO2指标要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无创呼吸机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方式,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患者的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完全值得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亚.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2018,11(9):30-30.

[2]欧美珍,阿依努尔·阿不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115-115,121.

[3]任红伟,王海龙,袁巍,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19):615-615.

[4]沈宏韬,顾雪峰,邵传利,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