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人沈起凤的.中有则的故事,说的是南昌某生,随父任在京.一天在书肆中见一少年买时,无意将一枚钱落于地上.某生就用足踏着,待少年走后,拾起了这枚钱.旁边一老翁看到,叩问了姓名,冷笑而去.后某生得常熟县尉,投刺拜谒上台汤公,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得赴任,名已挂弹章矣!"某问:"何事弹劾?"汤公回答说:"贪."某自思尚末思职、何得有贪?复传汤公命日:"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能不为纱帽下窃贼乎?"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员干部 工作作风 干部人事制度
  • 简介:<正>中华法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以法治,历史上每一时期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无一例外地将其作为强调的重点。决定中国文化命运的儒家主张以道德礼制为中心,化民成俗,拱手而治,天下归仁,即所谓“为政以德”,也就是每为今人所不满的我国古代的“人治”观念。事实上,儒家的“人治”并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功能,这一点,早已为学人们所认可,关键是富有理性且应有建树的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并加以借鉴。

  • 标签: 以法治吏 我国古代 吏治 儒家 礼制 诸葛亮
  • 简介: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先生有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明智”者,心明眼亮之谓也。他所说的“史”不知是否包括中国的历史。唐初著名的政治家魏徵先生则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他所说的“古”,大概指的就是文字留存的中国历史了;千古兴亡事,过眼似烟云,倘不凭借寿于金石的文字,又怎么能够以之“为鉴”呢?这么说来,读读中国的历史,也是“可以明智”的。

  • 标签: 明智 中国历史 哲学家 “史” 政治家 “古”
  • 简介:《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古代中国,君子的任务是弘道,与之相对的文则执掌具体事务。古代执掌刑名、审理案件的司法官员,属于"文"一类,他们常常被称为"刀笔""巧""酷吏",地位上低于清要官员。中国古代所谓能,多指有才但操守欠缺的官吏,有的甚至近于法家的酷吏。然而,明清鼎革之历史巨变,引发了人们对待法的观念转变,随着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法律知识和法律职业者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清朝初期,出现了一批精于法律的能要员,如汤斌、陆陇其、于成龙。本文将分析明清之际法观念的转变,并介绍清初善于司法事务的能群体及其特征。

  • 标签: 明清之际 法律知识 法吏 能吏
  • 简介:唐代统计者总结了历代惩治贪官污吏的立法经验,对官吏贪赃枉法的刑事责任不仅在立法上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如严密的防范措施,犯赃涉及的范围和量刑幅度等,而且在司法上对犯赃官吏的处罚也相当严厉。唐律以立法形式整顿吏治,缓和了阶级矛盾,提高了统治效能,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唐朝社会呈出出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在我国封建法制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唐朝 唐律 立法 治吏 法制史
  • 简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必须先要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古人"治国先治"这一深邃的道理和进步因素同样适用于今天,同样可以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一、从严治""势在必行."治国先治",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的共识;抓住了"吏治",就抓住了理政治国的纲.二、"治"必须要害问题入手o"治"的核心问题是治权;"治"的首要问题是治思想.三、"治"必须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从严"治",思想是前提;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 标签: 治吏 依法治国 治权 适用 廉洁 健全
  • 简介:为政之要,治国之道,在于用人。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吏治如何直接关.系它的盛衰兴亡。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当朝廷政治清明,任用忠良时则社会稳定、国家昌盛;当朝廷昏暗,任用奸佞时则社会动荡、国家衰微;当一个朝代制腐败、官场黑暗,忠而见弃、奸而得宠,贪官污吏穷凶极恶、横行不法时,

  • 标签: 腐败 吏制 治国之道 中国历史 社会稳定 社会动荡
  • 简介:一"以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策,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私学起于孔子,但他的学说在当时始终未被各国君主采纳。他虽然东跑西颠儿,游说诸侯,

  • 标签: 以吏为师 解放思想 李斯 秦始皇 发明 秦王朝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从严治置于全面从严治党首要和关键的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新要求。从严治是从严治党的逻辑延伸,理所当然地具体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把"全面"的要求贯穿于从严治中,把"从严"的尺度贯穿于从严治中,把"治理"的理念贯穿于从严治中。

  • 标签: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 从严治吏
  • 简介:明初重典治的主要措施肖光辉,黄晓明明太祖即位不久,即用“重典治”,这是明代别于封建社会其它各朝代而独具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明太祖重典治的得失,史家评述甚多,但对朱元璋重典治的措施却缺乏系统的总结。今梳理有关典籍,将其重典治的主要措施归纳为以下...

  • 标签: 主要措施 《大明律》 朱元璋 治吏 枉法 初重
  • 简介: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吏治、提升官德的呼声也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回应的问题。整饬吏治先从提升官德开始,而提升官德应以修身正心奠基础,以制度伦理作核心,以民众监督为重点,,官德正则吏治清,治之道,提升官德为先。

  • 标签: 吏治之道 官员道德 修身正心 制度伦理 民众监督
  • 简介:无论是明智的封建君主,还是清醒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均实行“重典治”,严刑惩罚贪官污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打击不力。

  • 标签: 治吏 腐败分子 反腐败斗争 遏制腐败 打击 无产阶级革命
  • 简介:从严治“”必须搞好干部离任审计王水成杨才元郝建平对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实行审计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们在干部离任审计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

  • 标签: 离任审计 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 党政干部 被审单位 人大常委
  • 简介:“严于治”的精神在汉律中有深刻的反映。零星记载的汉律条文中可以窥见:在汉代,“严于治”的主要表现是制裁各级官吏的渎职、失职行为;严惩各级官吏的经济犯罪活动;约束官吏结党营私、朋比为奸等等。

  • 标签: 西汉 严于治吏
  • 简介: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三十余年,在恢复社会生产,整顿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特别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有不少建树。对其后继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立法、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可称为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 标签: 朱元璋 重典治吏 惩贪 严刑 试析 吏治
  • 简介:<正>3月15日到20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一汽董事长徐建一、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福建省副省长徐钢相继落马。中央6天打4虎,力度之大,非比寻常。更为关键的是,纵观已经落马的99只大老虎,很多都被坊间认为是"能"。比如刘铁男、刘志军。而这6天打的4只老虎,更是"能"中的代表人物。贪腐官员中不乏"干臣"、"能",这不仅是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官场怪像,其本身也是一道希冀求解的历史性难题。一边是功成名就的履职业绩,一边却是以权谋私的贪腐劣迹,其向社会展示出的"当众是英雄、背后是蛀虫"的"两面人生",不能不让人们重新审视对"能"标准的正确定义,也再次佐证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德才

  • 标签: 能吏 用人原则 选人 以德 刘铁男 徐建
  • 简介: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风暴 问责 环保 治吏 治水
  • 简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经验的累积,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丰富的以法治思想,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且行之有效的吏治制度。作为一位博古通今的法学家,乔伟教授生前也曾对中国古代以法治的思想和制度给予热切的关注,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他立足于史,又能不囿于史,在总结古代以法治基本特征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还从借鉴传统经验的角度,为我们解决当代法制建设中的问题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他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一个法史学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知识分子对现实关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标签: 乔伟 以法治吏 传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