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地下开采所形成大量采空区安全隐患,普通测量方法已不能满足矿山对采空区管理和隐患治理的需求。精确勘察采空区的空间位置,形态,体积等三维立体的数据及建立三维模型,科学管理地下采空区,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采空区潜在危害性评价及合理确定采空区处治对策的关键技术难题。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采空区 安全隐患 精确勘察
  • 简介:摘要:本文涉及三维物体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激光扫描拼接校正装置。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上面,多种新型工业技术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快速普及,气体工业作为大部分工业的配套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特别是大型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各大工厂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不忘开拓独立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道路。在进行泵内压缩流程的工艺创新中,也要注重安全问题以及创新性能等问题,由此为企业工厂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 标签: 大型空气分离装置 双泵内压缩流程 工艺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腮腺良性肿瘤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病理检查确诊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多排螺旋CT扫描,对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腮腺良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以及鳃裂囊肿,其中腺淋巴瘤是比较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有41例,占比51.25%,多形性腺瘤的平扫CT值相比于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均较高(P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双期扫描 腮腺良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扫描措施实施后,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各指标状况,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入选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研究样本为: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措施,对其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腮腺淋巴瘤患者、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别为10例、45例、25例。不同类型肿瘤的平扫CT值、期净强化值分析结果显示,基底细胞腺瘤增强幅度大于其他疾病,数据分析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 腮腺良性肿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协同育人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更要加强实践的锻炼。本文在分析创视角下商科类专业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教学流程优化、校企深度合作、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 标签: 双创 协同育人 实践教学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取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重建诊断痛风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的患者均为2020年全年本院收治的疑似痛风结节患者共计82例,针对全体患者先后使用常规CT检查以及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结果 源能谱CT的灵敏度92.86%(65/70)、特异度58.33%(7/12)、准确率87.80%(74/82)均显著高于常规CT组灵敏度61.43%(43/70)、特异度75.00%(9/12)、准确率60.96%(50/82)。结论 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和重建本身能够有效地应用在痛风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方面,能够很好地分辨关节周围的结节性质,在对于痛风结节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准确度也更高。

  • 标签: 痛风结节 双源能谱CT 混合能量扫描 重建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迭代重建算法联合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在64排双下肢CTA扫描中降低千伏值对保证图像质量以及降低患者吸收辐射剂量的意义。方法 取本院需行双下肢CTA扫描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管电压分别为120kVp、100kVp。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采取阈值120HU自动触发扫描方式,其余扫描条件均一致。后计算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利用统计学spss23.0软件根据计量资料用(`x±s)实行标识,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检查均达到了诊断要求,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所受辐射剂量(ED)降低30%。 结论 将双下肢CTA扫描使用的120KVp降低到100KVp同样能达到诊断要求并且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对降低双下肢CTA检查所增加的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

  • 标签: 64排螺旋CT 双下肢 CTA 低剂量 千伏值
  • 作者: 陈俊锴 孙玉春 陈虎 曹悦 柯怡芳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明确扫描范围与扫描精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全牙列固定义齿预备体简化模型,借助加工正确度为5 μm的数控机床,使用7075铝合金制作实体模型5个,用测量精度为0.7 μm的三坐标测量机检验加工偏差,选取5个模型中加工偏差最小的模型作为后续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的实体模型,导出模型设计数据作为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真值。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采用相同扫描路径扫描实体模型各10次,共获得60个数字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中,提取数字模型肩台外缘线以上预备体,分为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全牙列组,分别与设计数据配准以及组内两两配准,进行三维偏差分析,计算扫描精度(包括扫描正确度与精密度)。结果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和全牙列组的扫描正确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3.3~29.6、15.4~30.9、17.0~66.1和24.0~107.9 μm,扫描精密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7.6~20.7、8.7~26.5、11.3~44.2和24.6~150.1 μm。结论随着扫描范围的增加,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三维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3种全牙弓扫描策略的扫描精度和扫描时间,探讨临床适应性更强且可获得高扫描精度的全牙弓扫描策略。方法采用相互对照实验设计,使用光学扫描仪ATOS Core扫描上颌模型,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真头颅模型上,由1名具有3年口内扫描经验的主治医师使用4种口内扫描仪[A(TRIOS 3)、B(CS 3600)、C(CEREC Omnicam)、D(iTero)],分别使用3种扫描策略(扫描策略1、2、3分别由10、5、7段路径组成)各扫描9次,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口扫数据,并记录扫描时间:完成所有扫描路径、获得1个完整的全牙弓数字化模型的时间为全牙弓扫描时间;补扫模型表面图像空缺处的时间为补扫时间;全牙弓扫描时间与补扫时间之和为总扫描时间。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的最佳拟合功能,获得口扫数据与参考数据三维偏差的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正确度;对同一口内扫描仪同一扫描策略9次扫描获得的口扫数据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精密度。结果使用同一扫描仪的条件下,3种扫描策略扫描正确度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扫描策略扫描精密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扫描策略3在各扫描仪中的扫描精密度均为最高。扫描策略1、2、3的全牙弓扫描的时间分别为(130±24)、(72±17)和(90±19)s,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策略1和3的补扫时间分别为(26±18)和(25±21)s(P>0.05),均显著少于扫描策略2[(50±24)s](P<0.05)。扫描策略2和3的总扫描时间[(122±30)和(115±29)s(P>0.05)]显著少于扫描策略1[(156±31)s](P<0.05)。结论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使用扫描策略3进行全牙弓扫描,可获得高精度扫描数据,操作更便捷,扫描时间更短,且普适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口内扫描仪。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牙模型 成像,三维 扫描策略 精度 全牙弓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采用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90例临床体检或检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n=40)、恶性肺结节(n=50)两组均实施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T 灌注参数值、平扫CT值、增强扫描CT值、征象。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量CT一站式冠状动脉联合心肌灌注扫描技术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对患者均进行一站式检查,并对患者的检查图像进行处理,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的检查诊断中,共诊断出0级4例,1级6例,2级7例,3级9例,4级5例,5级3例;在心肌灌注中,共分析出435段心肌,其中无灌注缺损49段,前壁灌注缺损70段,前间隔壁灌注缺损48段,下间隔壁灌注缺损57段,下壁灌注缺损54段,下侧壁灌注缺损41段,前侧壁灌注缺损32段,间隔壁灌注缺损 25段,侧壁灌注缺损29段,心尖灌注缺损30段。结论:在检查中,采用能量CT一站式冠状动脉联合心肌灌注扫描技术可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和心肌灌注情况进行有效的显示,对病情进行诊断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能量CT 心肌灌注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椎间盘轴位扫描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后行三维重建两种方法进行腰椎间盘扫描的图像效果及辐射剂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腰椎间盘CT扫描患者100例,根据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扫描时间以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的扫描时间和所受的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种扫描方法所得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轴位扫描 螺旋扫描椎间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60次组数据,每个扫描头每次灭菌循环后重复扫描模型5次。使用模型扫描仪(D2000,3Shape,丹麦)扫描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将扫描数据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及测量软件分别测量石膏模型和4个灭菌组模型跨弓长度(上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距离)和牙弓前后长度(上颌右侧中切牙舌隆突至上颌右侧第一磨牙颊尖的距离)。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的差异;将所有扫描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比较灭菌组和对照组结果的三维偏差,将拟合对齐后得到的均方根估计值作为正确度,将每个灭菌组中每个扫描头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作为精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正确度值和精密度值差异。结果4个灭菌组跨弓长度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前后长度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4个灭菌组正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灭菌1次组[(114.85±3.75) μm]、灭菌20次组[(124.65±3.85) μm]、灭菌40次组[(131.45±3.04) μm]和灭菌60次组[(144.64±3.34) μm];4个灭菌组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可影响口内扫描扫描结果的正确度,且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扫描的误差也呈增大趋势,灭菌次数对扫描的可重复性无影响。经高压蒸汽灭菌60次后口内扫描数据精度仍可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灭菌 消毒 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 正确度 精密度
  • 简介:摘要: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成为可能。信息流程是记录业务流程中作业事件形成的数据流,维护、更新于企业业务活动相关的资源、参与者、作业地点等实体最新数据,反应业务活动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的经济关系,为信息使用者报告对计划、组织、执行、控制和评价业务流程有用的信息。i

  • 标签: 业务流程 信息流程 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招标属于规范化和程序化比较明显的采购模式,在激活市场竞争、规范采购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采购流程。企业依法合规实施招标采购,较好地解决了公开公平公正问题,较好地规范了权力运行,推动阳光透明采购,净化采购环境。本文针对企业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所存在的采购问题,分析其可行方式,为企业招标流程管理作出合理探究。

  • 标签: 企业 招标流程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