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3

双源 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李伟 彭霞 王杰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九 0医院 影像科 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采用双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90例临床体检或检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n=40)、恶性肺结节(n=50)两组均实施双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T 灌注参数值、平扫CT值、增强扫描CT值、征象。结果:(1)CT 灌注参数值:恶性结节组BF、BV、MTT、PS高于良性结节组,经检验差异显著。(2)平扫CT值:恶性结节组平扫CT值与良性结节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3)增强扫描CT值:恶性结节组第30s、增强扫描CT值(52.64±19.04HU)高于良性结节组(36.48±16.81HU);第60s、120s、180s增强扫描CT值与良性结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征象:恶性结节组分叶征(72.00%)、毛刺征(76.00%)、胸膜凹陷征(62.00%)、空泡征(32.00%)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组。结论:双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极具优势,值得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双源CT多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致死率居于全世界恶性肿瘤首位,近年双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被广泛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中[1]。为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遴选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基础资料

纳入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n=40)、恶性(n=50),良性组40例中男/女=27/13,年龄35-75岁,均值(54.25±10.26)岁,年龄、性别数据统计P>0.05。

1.2方法

纳入研究90例患者均实施双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于扫描前常规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扫描时指导其平静呼吸,对胸部进行平扫(范围:胸腔入口至膈顶);其次根据平扫将扫描范围缩小至结节所在平面上下各增加2cm的范围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以4ml/s的速度高压注射器团注碘对比剂370mg/ml,并由高年资医师进行肺动脉期扫描,其后于30s扫主动脉期、延长时间为60s、120s、180s。扫描完成对兴趣区、增强扫描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待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曲面重建等处理。

1.3观察指标

  1. 测量两组CT 灌注参数值(自动生成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渗透系数~PS)、平扫CT值、增强扫描CT值(第30s、60s、120s、180s)。

  2. 分析两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连续性变量资料(以62317d2150b00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表示,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统计两组CT 灌注参数值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恶性结节组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详见表1。

表1:CT 灌注参数值(x±s)

组别

例数

BF(ml/100g)

BV(ml/min/100g)

MTT(s)

PS(ml/min/100g)

恶性结节组

50

851.65±61.52

51.24±4.62

3.21±1.02

23.43±1.92

良性结节组

40

351.25±31.25

16.11±3.72

2.41±0.82

6.21±2.14

t


46.803

39.014

4.026

40.17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统计两组平扫CT值、增强扫描CT值

恶性结节组平扫CT值与良性结节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恶性结节组第30s、增强扫描CT值高于良性结节组(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2。

表2:平扫CT值、增强扫描CT值(x±s,HU)

组别

例数

平扫CT值

增强扫描CT值

第30s

第60s

第120s

第180s

恶性结节组

50

23.49±15.62

52.64±19.04

54.16±20.16

55.53±20.29

58.47±22.92

良性结节组

40

20.35±16.34

36.48±16.81

49.21±19.52

50.14±21.62

51.33±23.17

t


0.925

4.212

1.174

1.216

1.461

P


0.357

<0.001

0.244

0.227

0.147

2.3统计两组征象

恶性结节组分叶征(72.00%)、毛刺征(76.00%)、胸膜凹陷征(62.00%)、空泡征(32.00%)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组,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3。

表3:征象[n(%)]

组别

例数

分叶征

毛刺征

胸膜凹陷征

空泡征

恶性结节组

50

36(72.00)

38(76.00)

31(62.00)

16(32.00)

良性结节组

40

8(20.00)

9(22.50)

6(15.00)

4(10.00)

62317d2150b00_html_2c1911cf584c9247.gif


24.047

37.982

22.201

6.222

P


<0.001

<0.001

<0.001

0.013

3.讨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通过SPN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而后启动灌注扫描程序,该检查技术可反应SPN患者灌注参数,以便医师对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及鉴别,本研究显示恶性结节组BF(851.65±61.52ml/100g)、BV(51.24±4.62ml/min/100g)、MTT(3.21±1.02s)、PS(23.43±1.92ml/min/100g)低于对照组,且恶性结节组第30s、增强扫描CT值高于良性结节组,结节组分叶征(72.00%)、毛刺征(76.00%)、胸膜凹陷征(62.00%)、空泡征(32.00%)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组,因此在诊断中需结合多征象、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诊断,从影像学特征、血流信号等多方面进行鉴别,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将双源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在疾病良恶性诊断中医师可根据检查结果准确鉴别疾病类型,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邢媛媛,张庆,赵佳佳,等.CT靶扫描联合三期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07):1405-1408.

[2]崔艳.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鉴别肺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06):122-123.

[3]张守民,张金贵,崔丽丽,等.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