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劳动生产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即选取劳动生产这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为切入点,从总量、三次产业、地区构成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云南省劳动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物质基础、生产技术、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地区经济等多个层面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劳动生产和云南省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究和纵深思考.

  • 标签: 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时代的变迁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人类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意味着变革与创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是中心工作。在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过程中,为了追求最大效益和树立自身企业品牌,很多企业的目标是把公司 “做强”和“做大”。朝着这种方向发展下去,企业的品牌效应将得到扩大,企业的规模也将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企业提高劳动生产,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企业得到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本文基于生产劳动效率,对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源管控机制 管理机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曾经有一个方针: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过去说得很多,现在说得少一些了。我们对于过去的东西抱什么态度可以分门别类来看待。例如过去谁整了人、谁被人整了,现在只要整人的人醒悟了、被整的人平反了,这一类的事就不必多提了,了结过去的时代造成的悲伤。

  • 标签: 劳动生产 生产结合 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以立足于市场经济之中。对于制造加工行业来讲,要想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就需要给予相应的生产机械以充分的重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机械生产,就需要在实现完善设计的同时,提升机械工艺技术,进而才能够以高效的生产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综合竞争实力。本文从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两方面着手,为如何提高机械生产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机械生产率 设计 机械工艺 探究
  • 简介:将绿色低碳生产解读为一种追求节能和碳减排的生产方式,引入全局DEA和'环境技术'概念框架,基于方向距离函数和SBM构造非参数化的绿色低碳生产测算模型,分析21世纪以来中国全国范围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在绿色低碳生产方面的'得'与'失'。研究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2001-2005年间中国绿色低碳生产出现小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退步和资源配置无效率,2006—2012年间的大幅提升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显著进步。(2)从区域层面来看,三大地区绿色低碳生产在2001-2005年间负增长源于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技术退步现象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西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得到显著提高;2006-2012年间三大地区绿色低碳生产较大幅度增长源于技术的显著进步。但三大地区的规模效率在此期间均出现大幅下降,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

  • 标签: 绿色低碳 节能减排 生产率增长 源泉
  • 简介:文章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GML指数法测度了纳入化肥、农药和农膜三种化学品残留污染的农业绿色生产,在此基础上,构建受限Tobit模型估计分析财政政策支持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政策支持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的提升,财政政策支持并没有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基于对粮食功能区和三大区域的进一步估计分析,发现财政政策支持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 标签: 财政支持 农业化学品 农业环境 农业绿色生产率
  • 简介:通过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指数方法,本文测算了2006—2011年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1年期间TFP呈增长趋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TFP的作用随时间动态变化,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同时,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呈现出"苏中>苏南>苏北"格局,并且技术进步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间差异波动程度最大的是TFP,其次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波动最小。基于此,江苏文化产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除了提升技术进步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技术效率。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文化产业 江苏省
  • 简介:借助于土地产权结构安排理论和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指出不同土地产权结构安排会使得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还是土地等生产性资源要素都具有不同的安排和配置方式,土地产权结构安排越是具体到个体劳动者,来自于人力资源配置和资源配置的优化越会导致更高效率的经济。

  • 标签: 土地产权结构安排 农业经济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向量自回归模型 对外开放
  • 简介:目前学界就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影响的大多数研究文献在研究方法上都是假定完全竞争市场这一前提而忽略了对市场竞争结构的考虑。有鉴于此,将HHI衡量的市场结构因素纳入到实际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作用机制的分析中,并且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从事出口和不从事出口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汇率升值对所有类型企业的生产的直接影响均显著为负;(2)汇率升值会通过进口竞争效应显著提高国内竞争程度较弱的行业中非出口企业的生产;(3)汇率升值会通过出口市场冲击显著降低国内出口企业的生产,并且这种负面影响与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和企业出口依存度正相关。

  • 标签: 汇率 企业生产率 工业企业 行业实际加权汇率 行业集中度 全要素生产率(TFP)
  • 简介:高等教育支出是支撑一个国家或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支出与地区全要素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支出不仅对本地全要素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而且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了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研究进一步发现高等教育支出提高了高水平人力资本的投资意愿,进而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积累对地区全要素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政府教育支出 人力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基于DEA—CCR模型测算2000—2016年我国全要素生产(TFP),利用探索性分析工具测算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来考察地区TFP的空间关联性特征,构建邻接权重矩阵的空问计量模型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生产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TFP值由东往西,由沿海至内陆递减;通过人均GDP、环境规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几个方面影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进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的作用情况,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针对上述结论,应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DEA-CCR模型 莫兰指数 空间计量模型
  • 简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基于2012—2016年科研投入-产出数据,对广东省域内11所高职学校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指数进行测算。随后利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对各类别高职学校指数特征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同时也对各高职学校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指数的分解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据此,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如何提升科研效率提出建议。

  • 标签: 高校科研 科技创新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 简介:<正>一、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我们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的讨论有必要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在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时,马克思首先抽象地撇开劳动过程的各种历史形式来考察一般劳动过程的生产劳动的含义。他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又说:

  • 标签: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企业 剩余产品价值 直接生产过程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 资本生产
  • 简介:将收入差距因素引入全要素生产体系,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指数估算西南边境11个州(市)2003-2014年的全要素生产,并与传统不考虑收入差距的Malmquist生产指数对比,结果表明:样本期内西南边境地区不考虑收入差距的平均全要素生产大于1,考虑收入差距时平均全要素生产则小于1,而且全要素生产增长很不稳定,全要素生产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考虑收入差距的全要素生产、技术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不考虑收入差距大大高估了西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西南边境地区收入差距约束下全要素生产增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与TFP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TF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西南边境地区 收入差距
  • 简介:历史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劳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生产劳动的性质的认识不应该拘泥于物质生产领域,认为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物质文化的需要,能直接或间接提供某种使用价值(实物或非实物)并用于交换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我们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认识.

  • 标签: 非生产性劳动 知识经济 劳动价值 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