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转移相关基因1(MTA1)的表达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TA1 siRNA转染至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同时设置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对Eca109细胞中MTA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各组Eca109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Eca109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Eca109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ca109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转染MTA1 siRNA 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转染对照组和MTA1 siRNA组Eca109细胞中MT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0、0.98±0.09和0.21±0.03,MTA1 siRNA组Eca109细胞中MTA1 mRNA的表达水平被抑制,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转染对照组比较,MTA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对照组比较,MTA1 siRNA组Eca109细胞在48、72和96 h时的吸光度(A)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转染对照组48、72和96 h时的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转染对照组和MTA1 siRNA组Eca109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58.64±6.86)个、(60.02±7.04)个和(18.10±3.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转染对照组比较,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转染对照组和MTA1 siRNA组Eca10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13±0.54)%、(2.27±0.61)%和(32.61±5.28)%。MTA1 siRNA组Eca10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转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MTA1 siRNA组Eca109细胞中PCNA蛋白的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与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TA1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过程可能与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促进caspase-3蛋白的活化有关。

  • 标签: 食管肿瘤 转移相关基因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沉默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染毒肝细胞(L02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6至9月,根据GenBank提供的p38MAPK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条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LVX-shRNA2-puro中,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L0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对p38MAPK基因沉默效果进行鉴定。用浓度为50 μg/ml的PM2.5水溶物和10 μmol/L阳性对照Cr6+分别染毒L02细胞、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24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癌基因(c-fos、c-myc、k-ras)、抑癌基因(p53)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中p38MAPK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L02细胞明显下降(P<0.05),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株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M2.5染毒L02细胞组癌基因c-fos、c-myc、k-ras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2.5染毒L02细胞组比较,PM2.5染毒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组癌基因c-fos、c-myc、k-ras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下降,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2.5对L02细胞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而p38MAPK基因沉默可抑制PM2.5对L02细胞的影响。

  • 标签: 肝细胞 基因沉默 细颗粒物 雾霾 凋亡基因 癌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alubrinal调控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放射抗拒口腔癌细胞KBR (4 Gy/次,7~10d 1次共4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alubrinal预处理后口腔癌细胞放射敏感性;蛋白印迹法检测射线及Salubrinal调控口腔癌细胞NF-κB-HIF-1α信号通路及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的表达;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分数。结果克隆形成实验示Salubrinal增加口腔癌细胞放射敏感性,KB及KBR细胞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9和1.24。蛋白印迹法结果示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NF-κB-HIF-1α细胞活化具有时间依赖性,而Salubrinal抑制射线诱导其异常活化。Salubrinal增加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表达及凋亡指数,而NF-κB激活剂TNF-α逆转了这一作用,提示Salubrinal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加射线调控口腔癌细胞凋亡。进一步应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同样增加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KB及KBR细胞系Bay11-7082+IR组cleaved PARP的表达为2.67±0.26、1.91±0.17,IR组为2.1±0.16、1.44±0.15(P<0.05)。结论Salubrinal抑制射线诱导NF-κB活化增加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进而调控口腔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 标签: Salubrinal NF-κB 口腔癌细胞系 凋亡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抑制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HepG2(甲胎蛋白阳性)和QSG-7701(甲胎蛋白阴性)两种常见肝癌细胞系。分别在HepG2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干扰质粒和在QSG-7701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过表达质粒,培养12、24、36和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HepG2和QSG-7701细胞中分别干扰和过表达甲胎蛋白24 h后,加入凋亡诱导剂顺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甲胎蛋白对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检测甲胎蛋白与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RAR)的相互作用;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实验联合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对DNA损伤诱导转录基因1(DDIT1)表达的影响,以及甲胎蛋白和DDIT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质粒转染12、24、36和48 h后,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升高28.7%±2.7%、49.8%±6.1%、65.8%±3.0%和79.3%±2.0%,而敲减甲胎蛋白后的HepG2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6.5%±6.1%、28.5%±5.7%、42.5%±1.7%和5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8、4.357、3.461、3.636、2.858、2.446、3.233、4.492,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QSG-7701细胞过表达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降低46.3%±2.9%和47.7%±7.4%,HepG2细胞敲减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升高86.7%±4.0%和31.6%±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3、3.893、2.336、2.561,P均<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AFP与RAR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表达后,提取核蛋白发现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增加;而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减少。ChIP实验结果显示,AFP能够调控DDIT1表达。敲减甲胎蛋白的HepG2细胞中DDIT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中DDI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转染DDIT1后,HepG2和QSG-7701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上升53.1%±4.0%和73.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2、3.012,P=0.009、0.017)。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下降46.6%±4.8%,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过表达DDIT1后细胞凋亡率较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上升43.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2.545,P=0.018、0.029)。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上升73.3%±6.1%,敲减甲胎蛋白+顺铂+敲减DDIT1后的细胞凋亡率较敲减甲胎蛋白+顺铂下降32.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2.773,P=0.032、0.020)。结论甲胎蛋白能够通过与转录因子RAR相互作用,抑制其下游基因DDIT1表达,不仅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还可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削弱顺铂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斯钙素2(STC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STC2敲减组和对照组SMMC-7721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应用黄色噻唑蓝(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测定、克隆形成实验和膜联蛋白V-别藻蓝蛋白荧光素(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阵列(PCR Array)技术检测92个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且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T-q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TC2敲减组SMMC-7721肝癌细胞中的STC2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2±0.041比1.003±0.091,t=9.207,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90±0.045比4.190±0.052,t=27.218,P<0.01),其集落形成数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6.670±4.163比161.000±3.606,t=20.232,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113±0.350)%比(6.397±0.350)%,t=37.546,P<0.01]。与对照组比较,STC2敲减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稍增多[(67.183±0.945)%比(64.500±0.341)%,t=4.625,P<0.05],S期的细胞比例则稍减少[(29.360±0.403)%比(30.777±0.640)%,t=3.243,P<0.05],G2~M期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3.457±0.558)%比(4.723±0.598)%,t=2.684,P>0.05]。PCR Array筛选和RT-qPCR验证的结果显示,STC2敲减组细胞中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AF1:2.49±0.29比1.00±0.03,t=8.724,P<0.05;PTEN:2.10±0.15比1.00±0.06,t=11.888,P<0.01;APC:2.59±0.14比1.00±0.05,t=18.113,P<0.01)。结论STC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APAF1、PTEN和APC等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斯钙素2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内质网相关凋亡基因肺内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基因和蛋白表达。方法通过肺癌肺叶切除手术收集不吸烟非COPD、吸烟非COPD、吸烟COPD患者肺组织标本各10例;细胞凋亡情况选用TUNEL法检测,CHOP mRNA表达水平选用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果TUNEL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主要是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对照组人群肺组织的凋亡率最低(13.5±2.4)%,在吸烟非COPD组人群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5.5±1.7) % 比 (13.5±2.4)%,P<0.05],在吸烟COPD组人群中则进一步明显升高[(32.0±2.9)%比(25.5±1.7) %,P<0.05],CHOP的表达在吸烟非COPD患者中明显增加,在吸烟COPD患者中则进一步增加。结论吸烟能够诱导COPD患者肺内内质网相关凋亡基因CHOP表达增加,从而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细胞凋亡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涉及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下调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肠嗜铬细胞(EC细胞,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增殖的影响,以确定索拉非尼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将EC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短发夹RNA以下调荧光素酶的质粒(shLuc)组和索拉非尼+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下游作用底物磷酸化ets样基因-1(Elk-1)短发夹RNA(shElk-1)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Elk-1、Mcl-1、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5和10 mol/L的索拉非尼作用后EC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7.42±5.08)%、(50.81±6.11)%和(38.49±5.41)%,显著低于0 mol/作用浓度(99.98±0.25)%(t1=5.148,t5=2.142,t10=1.764,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索拉非尼作用12、24和48 h后EC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5.41±4.61)%、(49.64±4.73)%和(42.49±5.02)%,显著低于0 h作用时间(99.99±0.18)%(t12=4.624,t24=1.856,t48=1.751,P值均<0.05);而与作用6 h比较,EC细胞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1.266,P>0.05)。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12.235,P<0.05);与索拉非尼组比较,索拉非尼+shElk-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9.271,P<0.05);各组间bcl-2相对表达量、bax相对表达量和bcl-2/bax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bcl-2=0.198,Fbax=0.541,Fbcl-2/bax=2.679,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细胞Elk-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lk-1蛋白=1.426,P>0.05),而Elk-1 mRNA、Mcl-1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Elk-1 mRNA=2.266,tElk-1 mRNA=0.045,tMcl-1蛋白=2.774,tMcl-1 mRNA=2.98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索拉非尼组比较,索拉非尼+shElk-1组细胞Elk-1蛋白及mRNA、Mcl-1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Elk-1蛋白=5.340, tElk-1 mRNA=6.240, tMcl-1蛋白=6.248,tMcl-1 mRNA=5.21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细胞Akt蛋白及mRNA、GSK3β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Akt蛋白=3.579,tAkt mRNA=3.641,tGSK3β蛋白=2.694,tGSK3β mRNA=3.091,P值均<0.05);与索拉非尼组比较,索拉非尼+shElk-1组细胞Akt蛋白及mRNA、GSK3β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tAkt蛋白=8.041,tAkt mRNA=6.342,tGSK3β蛋白=4.391,tGSK3β mRNA=8.32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索拉非尼可促进EC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lk-1/Mcl-1和Akt/GSK3β通路有关。

  • 标签: 索拉非尼 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蛋白降解 肿瘤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CRNDE)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6种骨肉瘤细胞株(Saos-2、HOS、MG63、143B、U-2OS)及正常骨细胞(hFOB1.19,购自中国北京医学科学院)中lncRNA CRNDE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MG63 lncRNA CRNDE低表达株。将lncRNA CRNDE小干扰RNA(lncRNA CRNDE-siRNA、无意义阴性序列(si-NC)分别转染MG63细胞,然后将转染后MG63分为3组,lncRNA CRNDE小干扰RNA(siRNA)组(lncRNA CRNDE-siRNA)、阴性对照组(Control-si)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nc);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增殖结果以及流式细胞法凋亡结果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细胞迁移检测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骨细胞(1.037±0.025)比较,5种骨肉瘤细胞株的表达量升高,分别为Saos-2(4.034±0.033)、HOS(3.896±0.045)、MG63(5.932±0.045)、143B(2.905±0.030)、U-2OS(5.632±0.015),而骨肉瘤细胞中MG63 lncRNA CRNDE1表达水平最高(F=215.568,P<0.01);RT-qPCR显示,转染后MG63细胞内的lncRNA CRNDE表达明显降低,低表达细胞株构建成功(F=32.535,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Control-si)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nc)比较,lncRNA CRNDE-siRNA组MG63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受到抑制,24、48、72 h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22±0.023)%、(0.402±0.019)%、(0.320±0.021)%(F=48.632,P<0.01)、(0.659±0.032)%、(0.696±0.035)%、(0.409±0.032)%(F=18.110,P<0.05)以及(1.006±0.078)%、(0.982±0.069)%、(0.713±0.030)%(F=27.751,P<0.05);Annexin V-FITC/PI检测结果显示,Control-si、Control-nc和lncRNA CRNDE-siRNA组MG6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分别为(5.871±0.501)%、(4.231±0.261)%、(14.231±1.591)%(F=119.480,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Control-si、Control-nc和lncRNA CRNDE-siRNA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5.0±3.2)、(88.0±8.0)、(54.0±1.9)个(F=282.690,P<0.01)。结论lncRNA CRNDE在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且与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高度相关。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 骨肉瘤 增殖 凋亡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UBXN7(circ_UBXN7)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circ_UBXN7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irc_UBXN7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体积、病理分型、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构建携带circ_UBXN7全长序列的慢病毒(Lenti-circ_UBXN7)和携带circ_UBXN7 shRNA的慢病毒(Lenti-circ_UBXN7-shRNA)分别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CCK-8实验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对HepG2和HUH-7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Annexin V/PI实验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HepG2和HUH-7细胞的凋亡变化。JC-1法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HepG2和HUH-7细胞线粒体势能的变化。Transwell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HepG2和HUH-7细胞迁移能力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化标志蛋白TWIST、E-钙黏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circ_UBXN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且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circ_UBXN7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 < 0.05)。Lenti-circ_UBXN7可以上调HepG2和HUH-7细胞内circ_UBXN7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Lenti-circ_UBXN7-shRNA可以下调circ_UBXN7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Lenti-circ_UBXN7-shRNA可以导致细胞线粒体膜势能降低。Lenti-circ_UBXN7可以促进细胞迁移,而Lenti-circ_UBXN7-shRNA可以抑制细胞迁移。Lenti-circ_UBXN7可以诱导Twist、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增高,并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而Lenti-circ_UBXN7-shRNA对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则相反。Starbase V2.0软件显示miR-203a与circ_UBXN7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并且在HepG2和HUH-7细胞中miR-203a与circ_UBXN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irc_UBXN7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癌作用,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肝细胞癌 增殖 迁移 环状RNA-UBXN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NOB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不进行转染、siRNA阴性对照组(siRNA-CON)、NOB1-siRNA组。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三组细胞中NO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处理NOB1-siRNA组细胞,设置为NOB1-siRNA-FH535组,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情况和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OB1-siRNA组NO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iRNA-CON组和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1-siRNA组细胞活力低于siRNA-CON组和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NOB1-siRNA组细胞凋亡率高于siRNA-CON组和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1-siRNA组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iRNA-CON组和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1-siRNA-FH535组细胞活力低于NOB1-siRNA组(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NOB1-siRNA-FH535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OB1-siRNA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OB1-siRNA-FH535组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低于NOB1-siRNA组(P<0.05)。结论干扰NOB1表达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而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 标签: 膀胱肿瘤 细胞,培养的 NOB1基因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高糖状态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25只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确定造模成功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Res灌胃组,另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Res灌胃组大鼠用Res 40 mg/(kg·d)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灌胃后当日(0周)、4、8、12周测定大鼠体质量和经尾尖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连续给药12周时处死大鼠并取双眼眼球,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RGCs超微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RGCs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将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及Res处理组,分别用含5.5 mmol/L葡萄糖、30 mmol/L葡萄糖和30 mmol/L葡萄糖+10 μmol/LRes的培养基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给药4、8、12周时,Res灌胃组大鼠体质量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糖尿病模型组(均P<0.01),给药后8、12周时,Res灌胃组糖浓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糖尿病模型组(均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糖尿病模型组RGCs核染色质凝聚,线粒体肿胀及细胞质空泡化;Res灌胃组RGCs超微结构变化明显轻于糖尿病模型组。Res灌胃组RGCs层和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8.36±3.37)%和(23.67±8.98)%,分别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的(83.91±9.8)%和(64.26±1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高糖组、Res处理组ARPE-1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1±0.26)%、(11.41±1.06)%和(5.38±0.58)%,Res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组细胞核中bax蛋白荧光明显增强,bcl-2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Res处理组细胞核bax蛋白荧光强于正常对照组,但弱于高糖组,Res处理组bcl-2蛋白荧光弱于正常对照组,但强于高糖组。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Res处理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5±0.06、0.31±0.09和0.21±0.08,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0±0.14、0.23±0.09、0.66±0.25;高糖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es处理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es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es处理组bcl-2/bax值明显高于高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es可抑制糖尿病大鼠RGCs以及高糖环境下RPE细胞的凋亡

  • 标签: 白藜芦醇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94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脊髓表面挫伤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1个假损伤对照组和5个脊髓损伤组,每组5只大鼠(购自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用miRNA芯片分析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miRNA的表达。用agomiR-494鞘内治疗后,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正态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侧t检验。结果与假损伤对照组比较,有14个miRNA上调,有46个miRNA下调2倍,而miR-494是最显著下调的miRNA之一。与单纯SCI组比较,agomiR-494鞘内治疗后的SCI+agomiR-494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剩余组织(甲酚紫染色评估)增多,TUNEL阳性细胞减少。agomiR-494对miR-494的上调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小病变大小并抑制凋亡细胞。脊髓组织中miR-494的表达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4,P<0.05)。此外,miR-494通过直接靶向BV-2细胞中的3’端非编码区(3’UTR)来抑制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负调节剂PTEN。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miR-494的过表达通过抑制PTEN的表达来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微小RNA-494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 作者: 赵伟 石洪涛 刘瑞超 郑娇 杜杰 张海滨 陈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10114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 ,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062550 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教育部重塑相关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10114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及20只Atg5+/-小鼠分为WT假手术组(10只),WT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Atg5+/-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复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管腔面积,Real-time PCR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 mRNA表达;Westem-Blot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明确平滑肌细胞中LC3表达。结果WT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出现管腔狭窄[(4.21±0.32)×104 μm2比(1.63±0.15)×104 μum2,P<0.05],Atg5[(0.51±0.17)×10-3比(1.49±0.08)×10-3]、LC3[(1.9±0.4)×10-2比(3.8±0.9)×10-2]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WT小鼠相比,Atg5+/-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Atg5[(0.39±0.05)比(0.16±0.08)]、LC3[(2.17±0.46)比(0.78±0.19)]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平滑肌细胞中LC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管腔狭窄明显减轻[(1.63±0.15)×104 μm2比(2.96±0.12)×104 μm2,P<0.05]。结论Atg5下调抑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

  • 标签: 静脉桥血管狭窄 平滑肌细胞 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下调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549细胞中FGF4蛋白的表达,设计并合成干扰FGF4表达的小干扰RNA(siFGF4),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siFGF4组,收集各组转染48 h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查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siFGF4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51.10%±3.51%),与空白对照组(99.05%±3.11%)和siNC组(99.00%±3.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3,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iFGF4组细胞凋亡率为59.99%±5.52%,高于空白对照组(2.98%±2.24%)及siNC组(4.76%±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4,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siNC组相比,siFGF4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51.53,P<0.01),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41.33,P<0.05)。结论下调人肺癌A549细胞FGF4基因表达有望为肺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位。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基因 肺癌 A549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系表达基因3(MEG3)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膀胱癌T24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空质粒pcDNA3.1)、实验组(转染pcDNA3.1-MEG3)和空白组(生理盐水)。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528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53、鼠双微体基因(MDM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MEG3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53、MDM2、bcl-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EG3靶基因p53的转录活性。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培养24、48、72 h时,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为0.26±0.02、0.60±0.03、0.88±0.02;空白组的细胞A值为0.49±0.07、0.81±0.04、1.71±0.07;对照组的细胞A值为0.35±0.02、0.71±0.05、1.30±0.09;实验组A值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及对照组(F=6.431、6.470、36.340,P<0.05)。Hoechst33528核染色实验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6.72±4.07)%,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F=26.100,P<0.05)。转染48 h后,实验组p53、MEG3的mRNA相对表达为7.24±0.90、30.72±2.15,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F=51.020、188.900,P<0.05),而实验组MDM2、bcl-2的mRNA相对表达为0.15±0.04、0.45±0.04,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F=12.660、19.27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实验组p53的蛋白相对表达为0.80±0.02,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F=555.400,P<0.05),实验组MDM2及bcl-2的蛋白相对表达为0.05±0.01、0.06±0.01,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F=41.730、2.098,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共转染p53启动子和MEG3过表达质粒组比p53启动子和空质粒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强,前者为后者的139.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80,P<0.05)。结论MEG3过表达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启动子的转录并调节p53、MDM2及bcl-2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膀胱癌 长链非编码RNA 母系表达基因3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L)联合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MV4-11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V4-11细胞,分别接受不同浓度(100、200、300、400 nmol/L)JQ1单药、4 nmol/L TPL单药或4 nmol/L TPL联合上述不同浓度JQ1处理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JQ1单药作用MV4-11细胞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283.9±10.7)nmol/L,而4 nmol/L TPL能增强JQ1对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联合用药IC50值降低至(148.1±2.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29)。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4 nmol/L TPL联合不同浓度(100、200、300、400 nmol/L)JQ1作用MV4-11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1.9)%、(27.5±2.1)%、(32.9±3.6)%、(35.5±3.0)%,与JQ1单药组[(9.6±2.3)%、(12.6±1.4)%、(19.5±3.3)%、(22.7±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P<0.01)。4 nmol/L TPL联合JQ1作用MV4-11细胞12 h后,细胞膜电位水平低于JQ1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nmol/L TPL联合JQ1作用MV4-11细胞24 h后,抗凋亡蛋白bcl-2、Mcl-1水平下降,而促凋亡蛋白bax水平上升。结论TPL可增强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 标签: 基因重排 白血病,髓样,急性 雷公藤甲素 BET蛋白抑制剂JQ1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通过下调 p75NTR表达,然后观察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脊髓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 实验采用 8周龄雄性 Wistar大鼠 72只,以改良 Allen 打击法制作脊髓胸 9-11(T9-11)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四组:( A)对照组;( B) 脊髓损伤组;( C) P75NTR-RNAi注射组 ,;( D)空载慢病毒组。各组分别造模后 1d、 7d、 21d三个时间点( 1) 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病理情况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 P75NTR表达;( 3) TUNEL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4)进行 BBB 评分。结果( 1) HE染色:造模后 1d时 P75NTR -RNAi 组、脊髓损伤组和空载慢病毒组受损脊髓组织内出血、坏死及渗出,炎性细胞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造模后 7d、 21d时 P75NTR -RNAi 组较脊髓损伤组和空载慢病毒组的脊髓坏死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存活神经元数目较多。( 2)免疫组化:造模后 1d、 7d时, P75NTR -RNAi 组 P75NTR表达量低于脊髓损伤组和空载慢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TUNEL检测: P75NTR-RNAi组神经细胞的凋亡明显少于空载慢病毒组、脊髓损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4) BBB 评分: 造模后 1d各组间大鼠 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造模后 7d、 21d P75NTR-RNAi组 BBB评分高于空载慢病毒组、脊髓损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下调脊髓损伤后 P75NTR表达,可减少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并在恢复期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75NTR 神经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隐睾模型隐睾组织中NEK2基因mRNA的变化特点,NEK2蛋白表达定位及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睾丸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小鼠隐睾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曲精小管内精细胞的损伤情况,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成功后HE染色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精小管内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损伤越严重。Tunel检测结果显示凋亡细胞数随着时间推移先上升后下降。Tunel检测结果显示建模后凋亡细胞数1、3、6、9和15 d分别为3.67±2.08(t=2,P=0.0412),7.67±1.53(t=6.325,P=0.003),17.67±3.51(t=7.906,P=0.001),30.67±3.51(t=14.072,P<0.001)和14.33±3.21(t=6.860,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EK2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免疫组化和RT-PCR的结果显示建模术后NE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逐渐上升,达峰值后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隐睾组织中NEK2的表达趋势与隐睾组织细胞凋亡的趋势相一致,提示NEK2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细胞凋亡作用影响曲精小管内精细胞的损伤,导致隐睾症患者的不育。

  • 标签: 隐睾 NEK2基因 细胞凋亡 不育
  • 简介:摘要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是失巢凋亡效应分子,可通过下调bcl-2表达发挥非caspase依赖型促凋亡功能。已有研究发现,Bit1可通过Erk、FAK-PI3K-Akt-NF-κB等通路影响细胞生存与凋亡。Bit1在各肿瘤中表达水平呈现显著肿瘤特异性,并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文章将对Bit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主要作用机制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细胞凋亡 肿瘤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 作者: 马秋玲 杨敏 金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杭州 31000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郑州 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4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杭州 310003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