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近5年来死亡病例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儿科医疗及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死亡的78例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儿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重症病毒性脑炎。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是儿童保健及临床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儿科 住院 死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6-2011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为降低我院的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875例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结论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预防,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住院死亡病例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老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年间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185例,其中以肺癌59例(31.9%)、肝癌31例(16.8%)、结直肠癌1例(11.4%)为前三位主要死因。1993~1999年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62例(33.5%),2000-2006年死亡肿瘤患者123例(66.5%)。(2)合并感染病例126例,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67.7%,104例患者的死亡与感染有关,感染直接引起死亡13例(7.0%),间接引起死亡91例(49.2%)。(3)恶性肿瘤合并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91例(49.2%),各脏器出现功能衰竭的时间顺序依次为呼吸系统、肾脏、肝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各脏器功能衰竭的频率顺序为肺脏、心脏、肝脏、神经系统。(4)分析住院天数、是否合并感染、感染部位数目、感染次数、转移部位数目、合并基础疾病数目等因素对MOFE的影响中,显示基础疾病数目、感染部位数目是MOF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感染、MOF等并发症已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死亡病例性别、年龄、死因分布情况,降低病死率,提高人们的期望寿命,为有关部门确定疾病防治重点、提高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ICD-10进行分类,同一患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诊断时,以最终致死疾病进行统计。结果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71,70~岁年龄组老年人居多,以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为主要死亡疾病。结论根据死亡病例构成情况提出防治重点,为了全民健康长寿,卫生部门应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 标签: 死亡病例 恶性肿瘤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30例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影响神经系统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降低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30名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30例神经内科住院死亡患者在死亡前的治疗记录、临床病症等,分析其死亡的时间及死亡的原因。结果统计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30例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疾病中脑出血死亡患者6例(20%)、脑梗死死亡患者10例(33.3%)、颅内或颈髓转移性病变4例(13.3%)、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16.7%)、猝死4例(13.3%)、呼吸衰竭1例(4.0%),其中神经内科患者死亡主要死因为肺部感染。结论医护人员在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加强看护,减少神经内科死亡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近二十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住院病死患者死因及临床特征的变迁。方法将本院1978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共二十年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病人分为前后各十年共二个阶段,按导致死亡疾病的第一诊断分类,资料输入电子计算机,以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后二个阶段比较显示,心血管疾病总住院病死率有明显下降(11.2%vs7.8%,X~2=82,P<0.001);死亡患者中,疾病构成比有显著差异(X~2=19.3,P<0.05),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病、心性猝死所占比例增加,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后十年冠心病(73.4±9.0vs68.9±9.9,P<0.05)、感染性心内膜炎(38.8±16.7vs23.5±15.1,P<0.05)死亡年龄明显延迟,其它各种疾病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反映了当前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趋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诊断 心脏病 病因学 构成比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死亡病例疾病构成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2013年6648例住院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病死率为0.85%,男性死亡病例多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病例最多,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肿瘤、呼吸、损伤与中毒及消化。结论应对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防治,控制疾病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死亡病例 疾病构成 死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G模式下某三甲医院住院死亡病例。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01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共计401045例,其中死亡病例2050例。结果:2015年至2019年出院患者共计401045例,其中死亡病例2050例,病死率为0.51%,各年病死率对比,P

  • 标签: DRG 三甲医院 住院 死亡病例
  • 简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迄今为止病因未明,其发展可能与初始的病毒感染介导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网以及细胞的凋亡有关。近十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病死率较高。有资料显示心肌病占心脏病住院总人数的25%。我院自1985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235例,其中死亡36例。

  • 标签: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DCM 临床分析 病毒感染 免疫反应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0-2014年5年来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进行性别、年龄和死因构成统计分析,反映死亡病例的疾病谱,为临床医师加强技术培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救治原则与防范措施,同时也为院领导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4年138例死亡病例的原始病历资料,根本死因根据病案首页第一临床诊断结合病历进行推断后,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进行统计,数据采用Excel和SP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病人死亡率为0.15%,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按年龄段划分死亡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本死因前三位的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心血管疾病和交通事故。结论加强儿科、循环系统疾病和急救中心的业务力量建设,强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优化就诊流程,可以增加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医护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住院病人 根本死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肿瘤病人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按年龄,部位,期别,生存期等分别归纳统计。结果(1)肿瘤病人死亡年龄偏大(2)死亡排列前三位肺、肝、胃(3)生存期两年内死亡占本文死亡总数82.4%。(4)分期首次就诊中晚期占80.2%(5)死亡主要因素转移占82.1%。结论积极干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长生存期。

  • 标签: 死亡 生存期 相关因素
  • 简介:如何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目前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急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死亡主要病因及其他相关因素。

  • 标签: 急诊死亡病例 病因 胸腹伤 颅脑损伤 多发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院内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3年我院院内感染死亡病例,通过比对和分析掌握了医院感染死亡病例现状,查找死亡与医院感染之间的规律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死亡人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3年我院医院感染死亡病例共105例。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死亡病例 病原体 病原体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各项干预措施对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CCU死亡的2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根据其出生地、医保类型、心肌梗死类型作为匹配条件进行13配对。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各项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从中找出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死亡的有效措施。结果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对照组在年龄≥70岁、Killip分级≥2级、入院后心率≥100次/分、入院24小时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当前广泛再灌注策略开咱的影响下年龄≥70岁、Killip分级≥2级、入院后心率≥100次/分可能是导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高危因素,同时入院24小时内能够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死亡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