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肿瘤组织移植(PDX)模型在肿瘤治疗和中药研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PDX模型发现,许多中药在多种癌症上治疗的相关机制。本文综述应用PDX模型在中药治疗胃癌上的研究情况。

  • 标签: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 中药 胃癌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肝恶性肿瘤移植(PDX)模型,分析影响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原代肿瘤和PDX模型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通过手术收集新鲜肝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BALB/c-nu小鼠皮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信息与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并比较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从63例肝恶性肿瘤样本中成功构建出33例PDX模型,整体成瘤率达到52.4%(33/63),其中原发性肝癌成瘤率为46.3%(25/54),肝转移癌成瘤率为88.9%(8/9)。影响成瘤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均P<0.05)。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组织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肝恶性肿瘤PDX模型,且成瘤率较高,并能保持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 标签: 肝肿瘤 人源性异种移植 成瘤率
  • 简介:摘要细胞源移植(CDX)与原发肿瘤比较失去了肿瘤的异质。虽然这种移植模型容易构建,但由于这种肿瘤模型不能充分代表每个癌症患者的独特特征,因此具有一些局限性。通过将患者新鲜的肿瘤组织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从而构建肿瘤组织移植(PDX)模型,保留了原发肿瘤的分子学、基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临床前模型。PDX模型在药物筛选、生物标志物开发和肿瘤精准治疗中已显示出作为临床前模型的优势。本综述介绍目前构建PDX模型的方法及PDX的最新应用,并对该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 标签: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 细胞源性异种移植 免疫缺陷小鼠 转化医学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胰腺癌肿瘤移植(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实验。方法将新鲜胰腺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胰腺癌PDX模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挑选1例胰腺癌PDX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将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G)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组,每组各5只。记录不同时间移植瘤体积,给药第27天后处死裸鼠,评价2化疗方案对该胰腺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并与该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比较,组间的数据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11例胰腺癌PDX模型,成瘤率达到73.3%(11/15),原代肿瘤移植瘤病理学形态及关键蛋白的表达相似。实验结束后对移植瘤进行称重,AG组(0.12±0.05) g、FOLFOX组(0.20±0.09) g移植瘤湿重显著小于模型组(0.65±0.31) g (F=13.41,P<0.05),AG组肿瘤抑制率约为(79.94±0.08)%,FOLFOX组肿瘤抑制率约为(67.90±0.0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2.48,P<0.05)。结论成功构建胰腺癌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与临床基本相符。

  • 标签: 胰腺癌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胆囊癌肿瘤移植(PDX)模型,筛选胆囊癌相关突变基因,为胆囊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前模型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取10例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新鲜组织建立裸鼠胆囊癌PDX模型。通过对其中两例PDX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Ki67免疫组化染色和全外显子测序(WES),比较其在组织结构和分子病理方面与原代供体肿瘤的生物学性状差异,高通量筛选肿瘤突变基因。结果胆囊癌PDX模型构建成功率为70%(7/10),PDX肿瘤组织与供体肿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和生长特征基本相似;经WES测序的2例建模患者中,PDX模型有害突变基因与原代供体肿瘤相同率为71.4%(15/21)和65.2%(15/23),相同基因分别占模型有害突变的93.8%(15/16)和71.4%(15/21)。两例供体肿瘤与PDX模型肿瘤共同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ABCC4、AMPD1等22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出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TP53、ABCC4等10个基因。结论胆囊癌PDX模型可以有效替代胆囊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前研究,TP53、ABCC4等10个突变基因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胆囊肿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胃癌的人源肿瘤移植(PDX)动物模型,探讨化疗药物在该模型中的抑瘤效果。方法将胃癌组织接种于NOG小鼠两侧腋窝皮下,传3代。挑选第3代NOG小鼠肿瘤组织,接种于21只重度联合免疫缺陷-非肥胖糖尿病(SCID-NOD)小鼠左腋皮下,建立胃癌PDX小鼠模型。将接种后的小鼠分为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奥沙利铂组、顺铂组、紫杉醇组、氟尿嘧啶组、替吉奥组、卡培他滨组,每组3只,给予相应药物。记录不同时间小鼠存活情况、瘤体积及瘤质量,给药第61天后处死小鼠,评价6化疗药物对该胃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结果胃癌组织传3代后PDX动物模型传瘤稳定性提高,肿瘤生长初期均一良好。该模型用药前期对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较为敏感,第31天的肿瘤生长抑制指数(TGI)分别为63.37%、52.11%和78.48%;用药末期,模型对卡培他滨的敏感性最好,第61天TGI为59.22%,抑瘤率为58.65%。用药后TGI曲线显示,紫杉醇对模型无明显抑瘤效果,顺铂抑瘤效果最差,模型对替吉奥的耐受较差。结论成功建立胃癌PDX动物模型,卡培他滨对其抑瘤效果最好。

  • 标签: 胃肿瘤 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 小鼠,近交NOD 疾病模型,动物 抗肿瘤药
  • 简介:摘要胰腺癌预后欠佳,以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代表的全身综合治疗是改善胰腺癌术后预后的关键,也是延长晚期胰腺癌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胰腺癌细胞的耐药性、异质等原因,目前的全身综合治疗方案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胰腺诊疗模式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肿瘤组织移植(PDX)模型的应用,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将成为可能。本文将在回顾胰腺癌PDX模型建立方法的基础上,对PDX模型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腺肿瘤 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分子靶向治疗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上市,给肝癌患者带来曙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为肝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肿瘤移植模型保留了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并可以进行体外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人源肿瘤移植模型在原发性肝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耐药胃癌源化移植瘤(patient-derivedxenograft,PDX)模型的有效治疗策略。方法建立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建模成功后,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帕替尼标准剂量组(150mg/kg);阿帕替尼加大剂量组(300mg/kg),阿帕替尼联合CPT-11组。定期监测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裸鼠重量及毒副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标准剂量阿帕替尼无明显抑瘤作用;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可以使肿瘤体积生长减少20.3%(P=0.024),联合治疗组具有更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肿瘤体积生长减少了28.0%(P=0.0038)。结论阿帕替尼标准剂量联合CPT-11及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在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上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胃癌 PDX模型 阿帕替尼
  • 简介:器官移植中的耐受诱导,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动物实验显示,移植前给血可以提高肾移植的成活率;胰脾联合移植能延长移植胰的成活时间,骨髓移植诱导的造血嵌合体可以阻断移植后所引起的急慢性排斥反应,T淋巴细胞疫苗可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抗CD4单体克隆抗体使小鼠接受胰岛移植而不需要其他免疫抑制剂。

  • 标签: 异种移植 耐受诱导 排斥反应
  • 简介:肿瘤组织移植(PDX)模型在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较好的相似,药物临床反应一致高,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PDX模型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筛选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针对用于化疗药物筛选的PDX模型评价策略进行综述,总结了建模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组织形态学、测序分析、特异性标志物和STR检测四模型溯源评价方法,综合衡量药物毒性作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和TGD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为PDX模型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良好的应用策略。

  • 标签: 异种移植模型 溯源性 毒性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为了寻求一新的小口径血管代用品,建立异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以观察移植物的安全、可靠、通畅及组织学改变。方法共采用17只杂种雌性犬,实验组10只,植入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血管移植物;对照组7只,植入人造血管。手术方法为右侧股动静脉瘘。术后通过超声和血管造影方法来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并在术后3月将移植物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前后移植物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第一周、二周行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两组动静脉瘘均通畅,2周内血管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动脉造影检查后,生物血管组(PG)通畅5只,通畅率62.5%,e-PTFE组通畅4只,通畅率66.7%。两组数据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P〉0.05)。术后3月对移植物取材,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病理学检查,通畅的生物血管吻合口无狭窄,吻合部位有新的内膜覆盖,周围组织无钙化,有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的血管移植物(PG)生物血管作为移植物,生物相容好,具有一定的可行

  • 标签: 异种移植 生物血管材料 小口径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移植的发展有望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状况。目前,基因编辑猪被认为是临床移植的理想供体器官来源。在相关技术的推动下,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了实质成果,这为开启早期临床试验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两年,国外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从供体猪基因编辑、受试者全程管理原则、伦理和社会心理学三方面讨论移植临床试验的关键问题。相信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未来移植将逐步转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人类。

  • 标签: 移植,异种 临床试验 基因编辑 免疫抑制治疗 受试者
  • 简介:器官移植作为器官损害患者最终的治疗方式,成功挽救了无数心、肝、肾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的生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也日趋成熟,然而肾源的缺乏成为肾病终末期患者治疗的一大阻碍。为了解决组织与器官的短缺问题,器官移植逐渐成为研究与治疗的新方向,其中移植之间的排斥反应与免疫机制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移植(xeno—renaltransplantation,XRT)的排斥反应、免疫机制及目前正在研究的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异种肾移植 排斥反应 免疫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的玻璃液对卵巢组织冻存后的近期移植效果,以筛选出较优的玻璃化冷冻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因妇科疾病行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卵巢组织,将卵巢组织分割成5~10 mm×10 mm×1 mm的小块,分为新鲜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4个处理组分别放入G1、G2、G3、G4不同的玻璃液中,经过4组玻璃液预平衡和平衡后冻存4周后复苏,复苏后的组织移植到胚龄10 d的鸡卵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上培养,培养5 d后取出移植于CAM的卵巢组织,HE染色比较移植后4组卵巢组织的正常原始卵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5标记的4组卵巢组织的新生血管并比较其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并比较4组卵巢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G1、G2、G3、G4玻璃液冻融并移植于鸡胚5 d后的卵巢组织,正常原始卵泡率分别为63.2%(24/38)、68.3%(28/41)、61.9%(26/42)、69.6%(32/46),新鲜对照组的正常卵泡率为82.8%(82/99),5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进一步两两比较,各处理组间正常原始卵泡率均低于新鲜对照组(均P<0.05),而各处理组间的正常卵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G3组和G4组鸡胚移植后的卵巢组织均可见CD105表达量增加,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新鲜对照组和G1组、G2组、G3组、G4组分别为6.51±1.30/mm2、11.10±1.62/mm2、13.04±1.84/mm2、9.11±1.09/mm2、11.28±1.62/mm2,各处理组的MVD均高于新鲜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22,P<0.001),G1组、G2组和G4组的MVD均高于G3组(P=0.024,P<0.001,P=0.034)。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1组、G2组、G3组、G4组和新鲜对照组的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0.71±0.37、0.84±0.29、0.45±0.18、0.84±0.29和0.4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G2组Bcl-2/Bax的比值明显高于新鲜对照组和G3组(P=0.025,P=0.038)。结论玻璃化冷冻保存的人卵巢组织,在移植早期原始卵泡丢失较多。经过G2和G4玻璃液冷冻复融后的人卵巢组织,在移植5 d后血管化程度较高,抗凋亡能力强,是适用于卵巢组织冷冻的较优的玻璃化冷冻方案。

  • 标签: 卵巢组织 玻璃化冷冻 凋亡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CD55(hCD55)转基因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表达的hCD55对兔补体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DC)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来自同一品系的3头α1,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敲除猪(GTKO)。其中两头猪转入了hCD55基因。根据三头猪PBMC表面hCD55表达水平,分为GTKO、hCD55低表达(GTKO/hCD55Low)和hCD55高表达(GTKO/hCD55High)猪。将3头猪的PBMC分别与灭活补体的混合血清(20例份)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兔补体或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以及猪PBMC的抗体(IgM和IgG)结合水平。结果3头猪PBMC与人血清抗体的结合无明显差异。兔补体和补体对GTKO猪PBMC的细胞毒均较高,分别为98.97%±0.50%和82.73%±3.20%。与GTKO组相比,低表达hCD55对兔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无明显抑制作用97.07%±2.25%比98.9%±0.50%,P=0.2267),而高表达hCD55对兔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有轻度的抑制作用(81.70%±5.86%比98.9%±0.50%,P=0.0355)。不同的是,低表达hCD55对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3.83%±3.53%比82.73%±3.20%,P<0.0001);高表达hCD55对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较低表达hCD55有进一步抑制作用(2.79%±0.45%比82.73%±3.20%,P=0.009),使之达到阴性对照组水平。低表达或高表达hCD55对补体介导CDC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对兔补体介导CDC的抑制作用。结论相较于传统使用兔补体的CDC技术,使用商品化标准补体的CDC技术评价GTKO/hCD55基因工程猪细胞表面hCD55对受者补体激活的调节作用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对在移植走向临床后,建立能有效评估hCD55功能的CDC实验体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异种移植 转基因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将幼年食蟹猴的精巢移植到老鼠身上,移植精巢实现提早成熟,再利用移植精巢组织内生成的精子,成功获得健康的食蟹猴后代。这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平台新近取得的一项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细胞研究》杂志上。专家认为,该研究首次在灵长类水平证明了异种精巢移植产生的精子可用来获得健康后代,对青春期前的男性肿瘤患者生殖力保存有一定指导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人体健康或生命之所以不能维持,往往不是机体所有器官受到损害,而是由于部分组织或个别生命重要器官丧失功能所致,因而产生了更换受损组织或器官的设想。为了实现用新的器官替换功能低下器官的愿望,19世纪的欧洲即已开始尝试器官移植的相关实验研究。然而,源供体器官异常短缺,许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的过程中死亡,这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移植

  • 标签: 异种移植 小型猪 器官移植 应用 人体健康 替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