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工成段抽换轨枕施工是一种新型施工方式,其分为预卸轨枕、硫磺锚固、更换轨枕几个单项作业,该种施工方法已经在很多营运线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与传统清碴、回填、抽出、穿入的施工方式相比而言,施工效率更高,上述施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各项费用,节省开支,还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连续要点与长区段换枕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以某营运线既有铁路的施工为例分析改进营运线人工抽换轨枕施工方法。

  • 标签: 改进营运线 人工抽换轨枕 施工方法
  • 作者: 曹祥韬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第3期
  • 机构:引言: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地铁驾驶采用ATO模式(自动驾驶模式)运行,但也有部分时候会采用ATP模式(防护人工驾驶模式)运行,地铁司机作为保障地铁安全运行[1]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这地铁安全驾驶的重任。人们选择地铁出行的理由有三点:安全、平稳、快捷,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时刻保障地铁驾驶的平稳、便捷,因此对地铁司机人工驾驶提出了乘客乘坐舒适度满足的要求,针对天津地铁2号线人工驾驶标准,除了在保证列车准点率的前提下,要求地铁司机严格执行人工作驾驶达到“三稳一准(列车起步稳、运行稳、停车稳和到站对边准)”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铁路营业线路基旁桩基施工或因地形受限打桩机械无法进入施工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该工艺已成为受限桩基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式。但是由于挖孔桩施工是在铁路营业线路基旁施工作业,受铁路运营影响较大,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影响铁路行车和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且伤事故类别呈多样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防范。本文就对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展开分析与论述。

  • 标签: 人工挖孔桩 安全控制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大秦铁路每年开展两次集中检修工作,主要借助大型机械进行道床清筛,但在桥梁道砟的清筛处理当中,大型机械无法完成,需要借助人工。本文以大秦线铁路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为出发点,对人工更换桥梁道砟的施工流程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以往人工处理的相关经验,对施工环境中注意事项和应用技术手段进行归纳,帮助相关技术人员丰富技术能力。

  • 标签: 大秦铁路 道路桥梁检修 人工作业 道砟更换
  • 简介:文章对施工横道线及强度、人工曲线自动生成软件包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可以由生成的施工横道图自动生成不同施工类型的施工强度曲线,可以自动生成及方便修改施工横道线

  • 标签: 强度曲线 施工横 曲线自动
  • 简介:摘要人工挖孔桩技术早在1893年的美国就已经在施工中发挥作用,因其在施工中的占地面积较小,并且设备简便,施工操作难度系数低等特点在铁路营业线等大型基础设置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最初的人工挖孔桩技术在深度上无法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建设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将钻井技术与人工挖孔桩技术相互融合,通过在人工挖孔中灌注钢筋混凝土来增强高层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为了研究人工挖孔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们以某段铁路营业线施工防护工程为例,阐述其在具体施工项目中的应用,旨在发挥出人工挖孔桩技术的最大作用,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安全。

  • 标签: 人工挖孔桩 铁路营业线 施工防护
  • 简介:摘要本文以巩登高速下穿陇海铁路立交工程人工挖孔桩为列,对铁路营业线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安全措施做简要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营业线 人工挖孔桩 安全措施
  • 简介:日前,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在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核心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地平线携地平线征程、旭日处理器、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以及基于AI芯片技术的驾驶员行为监控系统(DMS)等亮相大会的智能核芯展区。

  • 标签: 人工智能 芯片技术 地平线 世界 MATRIX 驾驶员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展开讨论,介绍了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概述,分析了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的要素、流程、关键技术和设备。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展现了智能控制系统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灵活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工智能 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烟草生产线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了制丝工序、添加剂配送系统和产品包装运输系统的自动化情况,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烟草生产中的潜在优势。展望了未来,提出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质量以及持续升级和优化的前景。

  • 标签: 人工智能,烟草生产线,自动化,制丝工序
  • 简介:摘要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较为广泛采用的主要手术方式,但由于该术式的操作空间有限,腹膜、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风险较高,尤其对于低位弓状线患者,由于弓状线位置低,腹膜前空间狭小,操作极易损伤腹膜,导致手术难度增大。因此,需要反向切开弓状线外侧缘以扩大腹膜前间隙空间和视野,本视频详细介绍了一例低位弓状线患者接受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的手术过程。

  • 标签: 疝,腹股沟 低位 弓状线 腹腔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无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120例((124侧))无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同期TEP病例285例,占42.1%))。建立腹直肌后间隙后,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和放置补片。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 结果 : 无弓状线患者临床观察为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71±7.8))min。 术中腹膜损伤率4%((5/124))。术后血肿5例((4%)),血清肿6例((4.8%)),皮下气肿2例((1.6%))。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无慢性疼痛和复发病例。结论: 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无弓状线变异病例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疝 ,腹股沟 腹直肌 人工切开 弓状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变异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60例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结果低位弓状线50例(83.3%),位于脐下8~12 cm,表现为不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向下呈逐渐变薄、变少的散在纤维。无弓状线10例(16.7%),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含有后鞘)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30±15)min,术中腹膜损伤率8.3%(5/60)。术后发生血肿3例,血清肿2例,皮下气肿3例,无慢性疼痛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低位和无弓状线患者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直肌 人工切开 弓状线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柔性生产线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在现代工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AGV作为核心的物流运输系统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路径规划与调度能够动态适应生产线变化,优化物流流程,保障生产线的柔性和敏捷性。本文聚焦于AGV智能路径规划与调度,构建了一套高效的路径规划和调度模型,以期为智能制造领域的物流优化提供有效途径。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柔性生产线 AGV路径规划与调度
  • 简介:<正>第1课相交线、对顶角(启读指导课)一、情趣引入请一学生演示教材P52图2-1,演示时,教师指明木条a、b表示两条直线,钉住的点表示它们的交点,拿住a,转动b,让学生观察,思考:b的位置

  • 标签: 思维训练 相交线 同旁内角 讲议练 行线 平行公理
  • 简介:【知识概要】余角,补角,对顶角,"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特征(性质),线段和角的尺规作图.【几点注意】以下为常用结论.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成立.

  • 标签: 平行线相交 相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