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证据裁判是诉讼进步与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证据裁判原则下,有三个关键性概念,即事实、证据和事实认定,在逻辑上它们是一种命题、论据与结论的关系。作为司法证明的逻辑起点,案件事实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事实,也不同于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它有法律上的规定性;作为认定事实根据的证据,更强调形式上的相关性和合法性;事实认定是司法证明的逻辑终点,虽然它是一种理性的、严格的证明,但案件事实是过去发生的事实,法官能够看到的只是证据,只能凭借证据来认定事实,这就决定了事实认定具有不确定性。

  • 标签: 证据裁判原则 事实 证据 事实认定
  • 简介:任何人在读书过程中,总可能会有某个人物、某个情节、甚或某一句话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在几十年前读周立波翻译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所著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中,有一个人物的一句口头语"事实如此"给我留下了深刻而悠长的记忆(至少到现在还未忘记)。

  • 标签: 《被开垦的处女地》 长篇小说 肖洛霍夫 苏联作家 周立波 口头语
  • 简介:作者原稿:宁远:政府出资为3万余名特困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现在政府给我们特困老人越来越多关怀,每个月不仅都能按时领到低保和养老保险金,这次政府出资又为我们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12月26日,宁远县仁和镇黄家洞村低保户刘玉中拿到政府为他买的意外伤害保险单时激动不已。

  • 标签: 意外伤害保险 政府出资 特困老人 养老保险金 低保户 保险单
  • 简介:基于道德形而上学和美德认识论,斯密和休谟认为,道德评价的最佳视角是作为一个客观的旁观者。为了解释道德真理,我们需要采用这种旁观者的评价视角,在道德判断过程中把道德优点和认知优点分离开来。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道德评价或提供道德规范,道德构建主义的主张更加深思熟虑,并优先于评价者的视角。

  • 标签: 亚当·斯密 评价者 道德事实
  • 简介:时至今日,就理论法学而言,对于如何建立法律的宏观理论体系并未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基于此,本文从法律的价值论、本体论和事实论三方面尝试建立法律的宏观理论体系,以提出统一法学理论研究的可行性路径,从而有效回答法学理论研究的统一性问题。

  • 标签: 理论法学 价值论 本体论 事实论
  • 简介:李杰和我都当过知青,巧得很,当年他插队的地方离我插队的地方只有几十公里,两地的乡俗非常接近,屋子里都挖有一个巨大的洞,上面盖着木板,里面窖着几百斤红苕——那是整整一年赖以生存的主要口粮。

  • 标签: 节选 口粮 中国 当代文学 故事
  • 简介:在20世纪的分析哲学中,许多哲学家讨论过事实的概念。维特根斯坦的事实概念,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分析哲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逻辑实证主义就是那些关注将事实解释为世界的逻辑成分的哲学流派之一。但是自从逻辑经验主义者揭示了科学本性以来,更多的科学哲学家将事实当作观察命题的证据来探究,他们并非着眼于事实概念的意义,而是着眼于对世界中的事实的解释。因此,对于科学哲学家们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事实是否可以用一种科学的方式而被解释为证据,以及我们如何将它们解释成与表达事实的观察命题相一致。

  • 标签: 分析哲学 事实 证据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对诉讼时效抗辩和违约金调整抗辩在法官释明问题上作出了迥异规定,这使得明确法官应否对民事实体抗辩进行释明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研究该问题的逻辑起点在于民事实体抗辩中事实抗辩和权利抗辩的二元界分。效力形式的不同是事实抗辩和权利抗辩的根本区别,对于两者的类型化分析能够引导法官正确判断当事人民事实体抗辩的具体类型。建基于法官在能否对事实抗辩和权利抗辩主动援引问题上的不同,法官应依职权对事实抗辩进行释明以防裁判突袭,不应对权利抗辩进行积极释明,但应当在当事人已经提出权利抗辩的构成要件事实时进行消极释明。

  • 标签: 民事实体抗辩 事实抗辩 权利抗辩 释明
  • 简介:抚育成本增加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对年轻一代的生活与养老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调查数据(CHARLS),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究老人的隔代抚育行为对子女的养老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隔代抚育行为使得子女养老行为增加仅约7%,与使用传统Logistic模型回归得到的平均处理效应42.9%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经过不同方法检验显示结果非常稳健;隔代抚育对子女养老的影响效应在已婚且夫妻共同生活的人群中显著,而在其它婚姻状态下不显著;隔代抚育对子女养老的影响效应在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显著,而在其它生活水平条件下不显著。

  • 标签: 隔代抚育 子女养老 倾向得分匹配 LOGISTIC回归
  • 简介: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反事实”思想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研究股指期货对股票价格指数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指期货的处置效应显著为负,沪深300指数的真实波动率远低于构造的“反事实”波动率,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能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通过安慰剂检验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发挥了市场“稳定器”作用.

  • 标签: 股指期货 “反事实”波动率 政策效应评估方法
  • 简介: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欠缺法律专业背景,导致实践中出现了“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的发挥。在新一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方案中,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的理解与适用对陪审员不再具有意义。恰恰相反,在个案审理中正确认定事实是建立在陪审员能正确理解法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法官对陪审员进行必要的法律指示是必然的制度选择。法官释法应有必要的限度,以确保陪审员独立、自由判断的审判地位;对法官不当行使释法权之行为,应给予程序关系人必要的救济。

  • 标签: 法官指示 运行原理 指示限度 程序保障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改后,形成了通过界定羁押事实,明确羁押理由,以降低未决羁押率的新思路。调查表明,羁押事实的运用实践性强,部分背离了法定羁押事实,其主要集中在有前科、无业、情节恶劣等情形,多为预防性羁押,否定羁押的事实主要为认罪态度好、和解、赔偿等情形。推高未决羁押率的主导因素包括,以外来人员、不退赔等作为强制性羁押事实;实践中羁押事实标准明显低于法定要求;羁押事实认定受制于被害人意见;羁押事实评估随意化;羁押事实以消极、否定性事实表述为主等。然而,实践中将不认罪、不赔偿、不退赃、不和解作为羁押事实,违反了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无业等消极羁押事实与积极妨碍诉讼行为的羁押理由相关性不足;将外来人员、在本地无固定住所作为羁押事实,容易造成地域歧视。未来的改革,应当扬弃实践性羁押事实,构建羁押事实的规范化评估体系。

  • 标签: 羁押理由 羁押事实 程序性证明 逮捕 社会危险性
  • 简介:一、对“历史事实”概念的追问何谓“历史事实”,对广大历史教师来说,或许会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诧异,“历史事实”难道不是指历史上发生过的、确凿无疑的历史事件吗?查阅近些年的高考历史试卷,经常看到考查学生能否分辨“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试题。从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即使是参与高考历史命题的史学专家,在何谓“历史事实”这一问题上,与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看法并没有本质区别。

  • 标签: 历史事实 研究文献 高考历史试卷 中学历史教师 阅读 历史事件
  • 简介:高校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都有着极大的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或许不在学校中全部体现,更多的是会展现在大学生未来的成长之路上。高校教师通过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让大学生了解到国家与社会的各种事实,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的事实信仰教育,抛弃当代社会中那一小部分什么都不信的负面影响。通过事实教育,使大学生愿意按照真实的事实信仰来指导自己的做人与做事,以作为大学生一生的信念与信条来遵守。

  • 标签: 事实 信仰 教师 实践
  • 简介:亲手犯概念的产生是为了裨补共同犯罪体系产生的缺陷。共同犯罪体系将正犯既遂的结果归属于没有实施构成要件的人,用以填补处罚漏洞。但是,共同犯罪理论体系是建立于规范基础之上的,难免与存在论相抵牾,尤其在有些“一身专属”的犯罪上更为明显,这些犯罪就被冠以“亲手犯”,切断对正犯的归责。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察,无论用何种手段,只要达成了法益侵害的结果,都可以在规范上被归责,因此没有“亲手犯”概念存在的必要。有些犯罪不能表现为间接正犯的形式,要么就是没有发生法益侵害,要么在现实中难以操作,但这不代表在法律上不能评价为间接正犯。

  • 标签: 亲手犯 事实 规范 共同犯罪
  • 简介:在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理解、贯彻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基于宪法授权和党章规定的内在逻辑,以高校管理系统的历史变革作为理性认知的对象,深刻认清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当代中国大学管理系统的现实功能。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并非这一管理系统自带的病根,而是角色定位与功能定位模糊,管理权限与层级配置交叉作用下的综合结果。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与不正常的政治因子影响是其滥觞,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针对决策责任与管理责任建构“虚与实”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党委领导 校长负责制 宪法授权 党章规定
  • 简介:新闻核实的目的是利用多种方式来核查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当前新媒体发展时代重要课题之一。当前,网络新闻生产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用传统的新闻核实方法来辨别欺骗性新闻难度增大。介绍当前国外在虚假新闻检测和鉴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应用,对我国网络假新闻识别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网络媒体 虚假新闻 新闻事实核查 自动化检测
  • 简介: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形式上的公平,指责其公平的虚假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实质不公平,构设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的事实上的公平,即在起点、机会、程序和结果都展现平等与公平。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推行马克思公平观过程中却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反差,尤其在收入分配等方面出现不良反应。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公平观的实践指导价值,也不能否认中国在实现事实上的公平的努力,也不代表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相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时期我们更应坚持和注重马克思公平观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引,坚持公有制经济体制、资源分配方式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弥补初级阶段之不足,向事实上的公平不断前行。

  • 标签: 马克思公平观 形式公平 事实公平 收入分配
  • 简介: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中,路径依赖的概念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作为制度平衡起点的关键节点却长期被忽视,本文旨在纠正这种不足。首先,文章将“关键节点”定义为时间轴中相对较短的时期,在该时期内行为者的选择影响最终结果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这一定义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单位,即对关键节点的分析应限定在某一分析单元内;第二,时间跨度,即相对于其触发的路径依赖过程而言,关键节点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第三,微小偏差,即关键节点并不等于变化,其也可能导致制度再平衡;第四,权力不对称,即关键节点处的制度选择往往是由拥有权力优势的关键行为者所作出的。其次,由于关键节点持续期间存在结构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偶然性,反事实分析的方法对于关键节点的研究是重要而恰当的。在关键节点的比较研究上,文章从横向方面分析了不同的空间单元,从纵向方面比较了同一分析单元中的多个关键节点,并从中确定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关键节点。最后,文章以魏玛共和国的垮台和欧盟的宪法化过程为例,详细展现了关键节点分析框架的应用。

  • 标签: 关键节点 历史制度主义 反事实分析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