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MM5非静力原始方程尺度模式模拟了1995年7月26日发生在高原上的尺度对流系统(MCS).(1)模式基本上模拟出26日高原上MCS发生发展的大尺度背景场,它们是强大的对流层高层青藏高原反气旋高压和强的低层热力强迫.模式还得到了与MCS相联的α尺度涡旋,它能在500hPa实测风场得到反映,而且,模式模拟的400hPa雨水混合比场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MCS在Tbb图上反映的β尺度次级结构特征.另一方面,模拟存在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例如:时间上有3小时滞后;模拟的MCSα尺度涡旋位置偏西3-5个经度.(2)模拟的α尺度气旋性涡旋的结构和演变是高原上探空资料难于描述的.模拟的结果表明,它只限于高原上在450hPa以下的对流层中低层,范围向上减小,在500hPa直径约4个经纬度.这个中低层涡旋对应上升运动区,但它的上方是反气旋涡度,对应下沉运动.该涡旋是在高原上从无到有发展出来的,出现在MCS成熟阶段和之后,持续3-6个小时.在它的形成和消亡时都是位势高度场的变化先于风场的变化,这表明该涡旋与高原上的热力作用密切相联.(3)一系列模式敏感性试验考察了不同的物理过程和高原地表热力强迫对高原上MCS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中的高原上MCS在高层青藏高原反气旋高压的大尺度背景下主要受中低层热力强迫的支配.这些模拟结果暗示出一定的高层大尺度背景下适当的低层热力效应就有可能在高原上形成MCS的可能性.

  • 标签: 青藏高原 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数值模拟 反气旋 中尺度涡旋
  • 简介:1.引言由卫星观测提供的新的宏观远景已经证实了深厚对流云及其伴随的强天气通常被组织在各种具有尺度空间和时间的结构里。这些结构的大部分如Maddox(1980)定义的近似圆形的尺度尺度对流复合体(MCCs)。还有另一种系统,它们在类似的形势里发展,但其大小或生命史都不及MCCs。有些系统发展成非常长的对流线,它的面积较大,并

  • 标签: 中尺度对流系统 MCCs 环境场 卫星观测 强迫作用 等风速线
  • 简介:对1995年7月25-28日高原上连续数日出现MCSs的现象进行了红外云图特征及其演变、大尺度环境背景场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这些MCSs有着相似的日变化演变过程;它们的初始对流在中午由于日射加热开始活跃,之后迅速发展,这些MCSs在后下午形成,在傍晚达到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其中26日MCS最为强大,它是在单一的强大的近于圆形的高原反气旋高压背景下受强的低层热力强迫和条件不稳定的驱动而发生的.这些发生条件都与高原本身的热力作用紧密相关,所以它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高原特有的较为纯粹的热力因子相联系.28日MCS是另一个很强的MCS,它明显地受到中纬度西风槽的斜压区的影响,这二个很强的MCS有着不同的发展机制和显著不同的表现特征.

  • 标签: 青藏高原 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S 红外云图 对流有效位能 个例分析
  • 简介: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成功模拟基础上的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发性暴雨过程β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由具有β尺度对流系统所产生,它发生在大尺度暖脊之中: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以及低层西风槽前的西南气流与暖切变线北侧的东南气流的汇合,为MβCS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每件。该MβCS由2个尺度对流云团合并而成,具有椭圆形结构特征,其水平尺度为150km×100km,时间尺度约为5h。该MβCS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尺度辐合线或强辐合中心,雷迭回波和径向速度场所反映的尺度回波带和辐合线。与MβCS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在其发展强盛期,β尺度对流系统呈现相当正压性;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及其两侧,有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显示本个例MβCS具有对流型风暴的结构特征。此次MβCS发生在强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在700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具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θse暖舌;近地面层偏南风与偏东风2支气流的辐合,以及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内能量锋区的加强,从而有利于MβCS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中β尺度对流系统 暖切变线 相当正压 对流型风暴
  • 简介:用合成分析方法探讨MCC热力学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MCC整个生命史里,对流层中下部为正涡度区,200hPa以上为负涡度区;发展时刻辐合区突然抬升;MCC前期的垂直上升速度最大中心高度低于后期的;MCC的高低空的冷心、中层暖心的温度结构在成熟期以后不明显

  • 标签: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热力学结构 合成分析
  • 简介:主要介绍了温州尺度数值模式区域实时预报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平台以及与MICAPS平台的结合.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短期天气预报能力,一般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单站的气象要素预报质量较好,0216号台风的实时预报便是业务运行的成功一例.文中给出了预报的台风降水量、高度场、涡度场、台风中心位置等,结果分析表明,温州尺度数值模式区域实时预报系统对台风系统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提前48小时的预报结果与实况相当接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政府防台抗台工作的部署提供合理依据,使我们的气象公众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中尺度 数值模式 实时预报 温州
  • 简介: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1998年7月发生在武汉的1次强降水系统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存在着天气尺度系统与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次天气尺度动能增加,但天气尺度动能和次天气尺度动能不能直接进行转换,而必须通过不同尺度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实现.也就是说,对次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把能量传递给次天气尺度系统.

  • 标签: 滤波 诊断 动能方程 相互作用
  • 简介:1引言为了加强对暴雨.雷暴、冰雹大风等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报。充分利用省、南平市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的建设成果,提高建瓯市的灾害性预报水平。经福建省气象局与建瓯市政府协商,决定共同投资兴建。福建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瓯支中心”(以下筒称建瓯支中心).

  • 标签: 天气预警系统 灾害性天气 中尺度 建瓯市 预报水平 福建省
  • 简介:参考了近年来有关次天气尺度尺度暴雨间相互作用的文献,主要论述了低空急流与尺度暴雨、高低空急流耦合与尺度暴雨之间的关系.指出暴雨的研究主要是使用滤波、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暴雨的诊断研究还是集中在垂直速度、水汽通量、辐合辐散等方面,有必要寻找并研究新的指数和物理量.

  • 标签: 次天气尺度 中尺度暴雨 研究 综述
  • 简介:<正>文学活动是一种价值评价活动,虽然审美评价与审美价值尺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如果把美、美感和审美仅仅理解为形式性因素或仅仅关乎形式,那么文学作品就只能是飘在空中的审美楼阁。文学活动起作用的除审美尺度外还有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或者说,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是审美尺度的内在组成部分(对美和审美作广义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就受制于文学活动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特定关系。本文无意于探讨这种关系范式在文学发

  • 标签: 道德尺度 二元对立 历史尺度 文学活动 审美尺度 文学作品
  • 简介:将一维离散动力系统的参数微扰控制拓展到一类空间离散动力系统,即带强迫项对流系统,实现了带强迫项对流系统空间混沌的OGY控制.

  • 标签: 对流系统 空间混沌 参数微扰控制
  • 简介:应用非静力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2003年7月4~5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24h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而利用时空分辨率较高的模式输出资料,对与这次暴雨过程相伴随的β尺度系统的结构、生消变化状况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梅雨带上强烈发展并东移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这次江淮暴雨最直接的影响系统.在对流系统发展初期,锋生强迫下的次级环流加强了锋生区附近大气低层的风向风速辐合,它与对流活动有正反馈作用.对称不稳定可能是β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在β尺度系统发生的弱对流不稳定区,湿位涡的斜压项mpv2起了主导作用.

  • 标签: 梅雨锋暴雨 数值模拟 中β尺度系统 对称不稳定 次级环流.
  • 简介:城市美化雕塑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门类之一,在广场、建筑物、公园、街心花园、绿地、共公场所的共有空间处,都可以部置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以协调美化城市环境。这些建立在城市环境的雕塑我们一般称之为“室外雕塑”。概括起来讲室外雕塑可分为三大类:其一为“纪念碑性的雕塑”,这一类雕塑多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著名人物和当代名人。一般“纪念性”雕塑都建立在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定环境里,有时也建在纪念性建筑的综合体,因而具有庄严、永久的特征;其二是“主题性雕塑”,这类雕塑主要是和

  • 标签: 室外雕塑 雕塑尺度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用正交尺度函数代替RBF网络的激活函数的小波网络,给出相应小波网络学习算法;并以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为样本进行宏观经济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误差低于普通BP网络.

  • 标签: 小波神经网络 正交小波 宏观经济预测 非线性经济系统
  • 简介:本文针对熏烟扩散过程建立了粒子烟团轨迹模式,利用该模式成功地模拟日出后逆温层破坏的熏烟扩散过程和TIBL下的熏烟扩散过程,证实了所建模式在模拟熏烟扩散方面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揭示了两种熏烟扩散过程的熏烟扩散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将粒子烟团轨迹模式和提供平均场和湍流场输入的三维非静力能量团合模式相联接,可以较好地预测城市逆温层破坏条件下和沿岸陆上TIBL的熏烟扩散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 标签: 中尺度熏烟扩散 粒子烟团轨迹模式
  • 简介:前言冰雹、雷雨大风和一小时雨量20毫米以上的强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影响浙中北地区的一种主要灾害性天气。其直接影响系统一般都是中小尺度的,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由于受探测技术及通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一直是十分困难的。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中小尺度 局地性 综合方案 灾害性天气 落区
  • 简介:由于对流层大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越多,气温就越高;离地面越远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越少,气温就越低。其次,越靠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水汽和固体杂质越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就越大,气温就越高;越向上空空气密度越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固体杂质越少,气温就越低。所以,在对流,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 标签: 对流层 “逆温”现象 2005年 高考 地理 专题复习
  • 简介:以国家气象中心数值T213资料为基础,结合业务和服务的实际需要,建立了基于MM5的兰州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业务系统,该系统前后处理程序成熟,每天都能提供大量的数值预报产品,已经成为预报业务和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精细化预报、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尺度 数值模式 业务系统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