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接收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0例,采用心电图检查手段,研究组为30例,予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模式,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结果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6.67%),参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积极应用64排螺旋CI冠状动脉成像,对提升诊断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精确度,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断的12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数字血管减影检测。观察组62例,采用CT血管成像检测。对两组患者血管诊断结果和检查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方面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闭塞方面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数字血管减影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对比CT动脉成像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发病24h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和CT动脉成像检查,用于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状况,以CT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内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99.2%、97.8%。椎-基底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99.4%、96.0%。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成像检查的相符率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96.0%、大脑前动脉94.1%、颈内动脉虹吸部100.0%、颈内动脉终末端94.4%、大脑后动脉81.8%、双侧椎动脉86.4%、基底动脉84.6%。结论颈内动脉检查时,可首选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检查时,可首选CT动脉成像检查。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可显著提高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颅内血管狭窄/闭塞 经颅多普勒 CT动脉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和动脉取栓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110例患有急性下肢动脉栓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55名急性下肢动脉栓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术的治疗,称A组,另一组患者同为55人进行动脉取栓术的治疗,称B组。手术治疗后进行比较,分别比较患者的动脉畅通的情况,脉搏数,是否会复发以及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反应程度。结果A组康复人数有42人,康复率为76.36%,B组康复人数为51人,康复率为92.73%,B组康复率高于A组(P<0.005)。A组复发人数为4人,复发率为7.27%;B组复发人数为14人,复发率为25.4%,B组复发率也高于A组(P<0.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我们可以看出,介入溶栓术和动脉取栓术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介入治疗术术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但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动脉取栓术明显,但是动脉取栓术容易复发,所以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选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术 动脉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与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临床资料以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选取的病例,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裂口部位、内膜片均可明确显示。Ⅰ型14例,Ⅱ型3例,Ⅲ型10例,壁间血肿3例。累及髂总动脉分叉处6例,左锁骨下动脉1例,右髂总动脉1例,左颈总动脉1例,右肾动脉2例,左肾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肠系膜下动脉1例;腹腔干5例,局限于升主动脉1例;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的9例。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这种检查方法安全、有效、快速、简便,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螺旋CT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4.1-2015.12住院T2DM患者9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A组)45例,病变组(B组)53例。所有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低血糖时间比,检测血脂、HbA1C,监测血压。结果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LDL-c、HbA1C均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性别、舒张压、TC、HDL-c、TG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波动最大幅度、低血糖时间比明显大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在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时,除积极降压、调脂外,还应平稳降糖,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颈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2015年9月,采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57岁,平均35岁;桡骨8例,尺骨4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100%,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90%以上。结论采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操作简单,为移植骨提供了有效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强抗感染能力,为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预构骨瓣 骨缺损 骨移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间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CAF患者冠状动脉CTA影像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总结CTA影像特点包括血管起源,形态,瘘口情况等。结果3例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冠状动脉-左心房瘘。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瘘;40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结论多排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CAF的血管起源、形态及瘘口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冠状动脉瘘 CT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栓塞操作方法的研究和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该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不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仅采用普通胸部CT平扫;对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随后再进行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手段,通过观察探讨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30.0%),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的栓塞部位和血栓的具体状态的图像显示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重建技术具有良好的成像,其技术的优势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依次对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与准确率。结果手术检出本组92颗脑动脉瘤分部位置为颈内动脉颅内段45例,大脑前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11例,大脑后动脉8例,多发动脉瘤12例,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准确率为97.83%(90/92),其中假阴性瘤2个,漏诊率为2.17%(2/92)。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中诊断价值较高,且创伤小,能快速检出脑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及大小,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脑动脉瘤 诊断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螺旋CT肾动脉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所接受的3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检查手段不同将其分为螺旋CT肾动脉成像(CTRA)组和肾动脉造影(DSA)组,每组患者分别为19例。CTRA组接受螺旋CT成像检查,DSA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别由两名医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有无狭窄、解剖变异以及狭窄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螺旋CT肾动脉成像检查发现,33支为狭窄血管,其中31支经过血管造影检查已经证实,检查结果符合率可达31例(93.94%)。此外,5支副肾动脉清楚显示,同样经过血管造影检查证明。结论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螺旋CT肾动脉成像检查,具有一定的无创性、安全性、有效性,其作为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对于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螺旋CT肾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肾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从我院螺旋CT肾动脉成像资料中选择疑似肾性高血压且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0级18例,I级3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0级19例,I级2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灵敏度83.3,%,特异度95.0%,假阳性率4.2%。结论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性高血压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螺旋CT肾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