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用于修复肘后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以动脉为蒂设计前臂侧岛状皮瓣,顺行转移修复肘后创面。结果6例病人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良好,肘关节功能正常,无不适感。结论该皮瓣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肘后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皮肤缺损 岛状皮瓣 动脉 修复 肘关节功能 皮瓣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预构带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2015年9月,采用预构带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57岁,平均35岁;桡骨8例,尺骨4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100%,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90%以上。结论采用预构带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瓣治疗尺桡骨缺损操作简单,为移植提供了有效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强抗感染能力,为治疗尺、桡骨缺损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预构骨瓣 骨缺损 骨移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间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改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虎口瘢痕挛缩病例,应用带皮桥的改良皮瓣移植进行虎口开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全部存活,皮瓣血运好,无肿胀,无一例桡神经分支损伤;有2例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个3月~1年,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结论改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确保了皮瓣血供,降低了神经损伤风险,是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瘢痕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皮瓣 虎口开大
  • 简介:目的对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皮瓣的血管蒂改良为筋膜血管蒂;皮瓣与扩张术相结合;采用带尺骨瓣的复合组织瓣转移.结果20块皮瓣及3块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前臂侧皮瓣供区均免予植皮而直接缝合;15例患者得到平均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好,感觉恢复满意;综合评定手功能,平均失能值18%;3例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功能评价为:优1例,良2例.结论如上改进增加了皮瓣静脉回流,提高了皮瓣成活率;保全了前臂的美观;扩大了该皮瓣的应用范围.

  • 标签: 骨间背侧动脉 岛状皮瓣 复合组织瓣 皮肤扩张术 手外伤 手部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运用带小指固有伸肌腱前臂动脉游离复合皮瓣修复手背各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及一期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拇示中指侧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应用前臂动脉,前臂侧皮神经,小指固有伸肌腱复合游离皮瓣,修复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恢复感觉及功能重建。皮瓣最长8.5cm,最宽3.5cm。结果术后寻访3-6个月,外形满意,耐磨,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4-6mm。结论前臂动脉及穿支解剖恒定,出现率100%,此皮瓣不损伤动脉主干,耐磨性好,外形满意,可恢复受区感觉及重建伸指功能。

  • 标签: 手指 外科游离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岛状皮瓣在各种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相对于其它手术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方法对48例不同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患者,采用前臂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外形及功能的恢复情况,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优越性及局限性。结果45例皮瓣成活,2例部分成活,1例皮瓣缺血性坏死,成活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恢复优良。结论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深度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外观好、抗感染力强、抗磨擦能力强、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这种手术方法简单且容易掌握,一次手术即可修复创面。

  • 标签: 深度创面 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将岛状皮瓣的血管蒂改良筋膜血管蒂修复手背皮肤缺损19例。结果19例岛状皮瓣全部存活。随访观察,皮瓣、手指及手掌外形、功能正常,效果满意。结论动脉前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而且手术安全、简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间背侧动脉 岛状皮瓣 手部外伤
  • 简介:目的为前血管侧支(膜)瓣转位治疗舟、月骨病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30侧红色乳胶灌注标本的上肢解剖观测,探讨问前血管侧支(膜)辩的血供走行,分布和吻合特点。结果动脉侧支距桡骨茎突上6.6±1.4cm处穿膜,在其近端分别向足桡侧发出分支,其中桡骨有一骨膜支较为粗大恒定。侧支在桡骨茎突上2.6±0.8cm分为内外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支吻合,以此为旋转轴点,可形成逆行的(膜)瓣,结论前血管侧支(膜)瓣可逆行转位治疗月、舟骨病变。

  • 标签: 血管 治疗 桡骨茎突 吻合 骨病 月骨
  • 简介:目的总结神经损伤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3--2010年,我科对11例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手术治疗。急诊患者均做显微外科修复,二期损伤在前臂中上段做探查修复;无法做神经修复者.可行肌肉植入或腓肠神经移植;如效果差行功能重建术。结果本组11例术后随访0.5~6年,神经外膜及束膜显微缝合6例全部恢复;神经移植1例恢复至M3;二期行肌腱移位,神经末端肌肉植入法2例。其中1例效果好,另1例恢复至M3;肌腱移位1例恢复效果好;神经内外膜松解1例恢复效果好。结论神经损伤后,根据具体情况,不论一期修复或二期功能重建,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骨间背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螺旋桨皮瓣修复腕和手背部创面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动脉螺旋桨皮瓣修复腕和手背部创面9例,其中手背缺损6例,腕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3 cm×3 cm;合并掌骨骨折3例,指骨骨折1例,肌腱断裂1例。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动脉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大小:20 cm×5 cm~12 cm×3 cm,术中记录动脉螺旋桨皮瓣皮瓣大小并总结手术特点;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区、受区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9例皮瓣均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8例,末端部分坏死1例;并发伤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外形良好;末次上肢功能(DASH)评分3~18分,平均9.3分;供区轻度瘢痕增生2例,皮瓣边缘轻度瘢痕增生1例。结论动脉螺旋桨皮瓣可能是一种修复腕和手背部中、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螺旋桨皮瓣 腕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动脉皮瓣修复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共收治19例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均采用带蒂动脉皮瓣修复,供区一期缝合或植皮。末次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与色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4个月。19例皮瓣均完全存活,皮瓣及供区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外观满意。根据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功能:S1 1例,S2 7例,S3 1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6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带蒂动脉皮瓣可有效覆盖复杂手部创面,同时可有效恢复手运动及感觉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骨间背侧动脉 修复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本组4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经3个月到1年随访皮瓣外形好,有感觉恢复,手功能理想,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没有疤痕。结论本皮瓣最大的优点是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该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好,手术操作不复杂,是一种修复手部损伤理想术式。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进的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手部创伤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采用改进的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首先将患者的皮瓣血管蒂该两位筋膜血管蒂,同时结合皮瓣扩张术进行治疗,采用带尺的瓣进行组织的复合转移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进行创伤治疗的30块皮瓣均成活,其皮瓣成活率为100.0%,患者均进行前臂的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皮瓣供应区进行直接缝合。30例患者在进行复合皮瓣治疗后其组织瓣成活后随访显示质地、色泽良好,并且患者自身感觉恢复满意,在手功能的评估中其失能值为16.7%,5例患者进行了拇指再造,其功能评估显示优3例,良2例。结论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改进的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能够显著增加其皮瓣的静脉回流状况,同时提升其符合组织瓣成活率,在提升皮瓣的应用范围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部创伤 岛状皮瓣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侧神经终末支的可能卡压位置、临床意义及作为神经缺损移植供体的可能性。方法2倍放大镜下解剖侧神经终末节的分支、行程、直径、长度、束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腕关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腕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及其活动可引起侧神经终末支的受压;其行程、分支、直径、长度等适合于作为神经移植供体。结论腕关节结构异常和(或)过度活动可引起该神经卡压致腕背痛;侧神经终末支作为节段性周围神经缺损移植供体是较合适的。

  • 标签: 骨间背侧神经 腕关节 供体 应用解剖 移植 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动脉带蒂皮瓣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2 cm~15 cm×6 cm,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3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弹性好、外形美观,虎口挛缩均得到纠正,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腕部功能活动正常。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2例,良17例,可2例。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达S2~S3。供区仅遗留植皮瘢痕。结论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动脉带蒂皮瓣是修复虎口挛缩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虎口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目的介绍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皮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皮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258例皮瓣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后皮瓣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瓣、游离足皮瓣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并通过治疗效果分析,得出有效试验结论。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的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资料64例,将这6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分配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32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皮瓣的治疗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给予游离足皮瓣治疗的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受限程度,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皮瓣成活情况上,还是在日常生活受限程度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游离足皮瓣治疗的方式照料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能够起到迅速恢复患者患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的情况,比采用皮瓣治疗的方式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因此,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游离足皮瓣治疗的方式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

  • 标签: 骨间背皮瓣 游离足背皮瓣 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