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定拉西地平片的有关物质及光降解杂质。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结果:拉西地平分别在酸、碱、氧化、光照及加热条件中进行强制破坏,各降解产物均能检出,且与主成分峰能达到良好分离,同时使用液质联用方法对拉西地平产生的光降解杂质进行了定性归属。结论:实验结果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拉西地平片的有关物质分析。

  • 标签: 拉西地平片 有关物质 光降解
  • 简介:众所周知,海洋生物资源及其丰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呈现原始性和多样性特点。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富含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高生物活性药用成分,可为新药研制开发提供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及重要先导化合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人类医药宝库的重要来源。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

  • 标签: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海洋生物毒素 芋螺毒素 海葵毒素 肽类毒素 先导化合物
  • 简介:从微生物信息代谢过程中的病原菌与寄主相互识别、微生物之间招募作用等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入手,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本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对其周围物质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对物质变信息,特别是经过生物界物质变信息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物质运动方式的演进规律,即无机界→有机界→信息界,做了开创性探索,这将为人类认识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深层次规律产生重要引领作用。

  • 标签: 微生物 信息代谢 物质运动形式 量子
  • 简介: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为庾石山研究员和于德泉院士。实验室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 活性物质 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 简介:2013年9月的NatureCommunications报告了吃糖造成肥胖症和代谢综合症的一个新机制。这项工作表明。葡萄糖在肝脏中向果糖的代谢转化,是小鼠在由葡萄糖诱导的肥胖症、胰岛素抗性和脂肪肝的形成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 标签: 肥胖症 果糖 通讯 自然 胰岛素抗性 葡萄糖
  • 简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学认识越来越重视.生存、健康都离不开它,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更好地热爱大自然,我略谈见解.

  • 标签: 生物教学 自然
  • 简介:从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根状茎中分离出24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其液体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筛选出3株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它们分别属于曲霉属、青霉属和无孢菌类.

  • 标签: 虎杖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物质
  • 简介:近日来自美国达纳一法尔博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Cancer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发现了肿瘤关键蛋白cyclinD1的新作用机制,这一研究发现为开发出高效的广谱肿瘤放射性治疗策略指明了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6月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 标签: 《自然》 肿瘤 机制 蛋白 破译 CYCLIN
  • 简介:化学药物Clemizole在”Dravet综合症”的一个斑马鱼模型中能有效防止癫痫类发作。2013年9月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这一发现确认了一个新方法,后者有可能被用来识别癫痫病的另类疗法。

  • 标签: 癫痫病 斑马鱼 药物筛选 通讯 自然 化学药物
  • 简介:利用植物木质纤维资源发酵产乙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要达到工业生产仍然存在很多难题。最近在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善植物自身性状,以利于能源植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包括减少植物自身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含量、细胞中积累表达纤维素酶和木聚耱酶等的方法,使产生的生物质更利于降解利用。

  • 标签: 生物质 木质纤维素 植物
  • 简介:物质谱是蛋白质组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生物质谱在鉴定通量、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方面均有质的飞跃,从而促进了蛋白质组研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本文就生物质谱技术的原理、技术和仪器发展现状,及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生物质谱 蛋白质组
  • 简介:目的:建立盐酸雷尼替丁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及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柱:AgelaVenusilASBC184.6×150mm,流动相为0.08mol/L柠檬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至3.5)-乙腈(80∶20),检测波长为31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C.结果:采用该方法能将杂质与主成分有效分离,专属性良好,耐用性强,10小时内溶液较稳定,经检测限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出杂质.结论:高效液相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好,建议采用此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的有关物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雷尼替丁 有关物质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潜在的化感效应可能是其具有极强入侵性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的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的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的单体成分与已报道的化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和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一个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的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的浓度条件下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和泽兰二酮更为显著的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的浓度一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中潜在大极性的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的综合化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合物1等潜在大极性化感活性物质的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的化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茎泽兰 2-香豆酸葡萄糖苷 化感 拟南芥 种子萌发 根生长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丹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确认了一种双单元分子开关,它可成功操控小鼠和人类细胞生成棕色脂肪。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 标签: 《自然》杂志 脂肪细胞 分子开关 棕色脂肪 单元 可控
  • 简介:采用对扣法测定狐粪青霉XY180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狐粪青霉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狐粪青霉挥发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狐粪青霉菌体的乙醚萃取液中共分离到2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3个组分。

  • 标签: 青霉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VOLATILE Compounds
  • 简介:自然科学博物馆建馆目标有二:阐明自然科学之原理与现象与启发社会大众对科学之关怀与兴趣,再者为收集全国代表性之自然标本及其相关资料,以供典藏,研究,并为展示及教育之用。

  • 标签: 科学博物馆 自然科学 真菌 自然物
  • 简介:12月11日,来自上海瑞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位于转录因子YY1上的T372R高频突变与胰岛素瘤发病机理相关。这为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也为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糖尿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 标签: 胰岛素分泌 致病基因 通讯 自然 科研人员 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