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使课堂气氛显得面貌一新,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效?如何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笔者在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 标签: 探究活动 有效性 方法
  • 简介: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要求教师不再做教科书的执行者,应成为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上。

  • 标签: 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 教师 健康发展 教科书
  • 简介:目的探究本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肠源内毒素的有效及安全。方法运用阑尾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犬肠源内毒素血症模型,进行灌流治疗。实验过程中选取多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采血检测内毒素含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灌流吸附1、2h后内毒素含量为(0.49±0.22)、(0.034±0.00)Eu/mL,与灌流开始(7.25±1.18)Eu/mL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灌流2h后平均清除率R=99.52%。灌注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均有所下降,与灌流开始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各值均在正常值范围。灌流过程中犬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本课题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能高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内毒素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

  • 标签: 内毒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血液灌流 亲和吸附材料
  • 简介: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重要的病毒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开发的2个分子标记Indel186-9和SCAR112,检测10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标记基因型,结合100份玉米自交系抗性表型鉴定结果进行2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种质资源中高抗病材料较少,亟待进行抗病改良。本试验所用的自交系包括不同血缘,抗源主要来源于PB和四平头种质。Indel186-9标记和SCAR112标记的选择符合率均达到80%,同时使用两者选择符合率达到91.67%,其中抗病选择符合率达到100%。Indel186-9和SCAR112标记分别可以使抗病级别从平均7.26级提高到平均2.4级,平均7.63级提高到平均4.27级。试验证明2个标记均可用于对玉米抗矮花叶病材料的选择,正确组合使用可提高对玉米抗矮花叶病材料的选择效率。

  • 标签: 玉米 矮花叶病 甘蔗花叶病毒(SCMV) 分子标记 选择效率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其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a种植2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等土壤质量性状的变化。【结果】在水稻各生育期内,除齐穗期转基因稻科丰8号(GM1)田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其受体非转基因稻明恢86(CK1)外,转基因稻GM1、GM2(Ⅱ优科丰8号)的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对应非转基因稻CK1、CK2(Ⅱ优明恢86)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在GM1和CK1或GM2和CK2间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连续38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并未改变稻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及其相关土壤酶活性,即短期内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生态风险
  • 简介: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接连出现,食品的安全检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则以食品检验准确的控制因素为研究课题,分别从检验过程、仪器、环境、人员等方面对食品检验准确的控制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旨在为食品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食品检验 准确性 控制因素 安全性
  • 简介:食品检验质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食品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多样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实现食品安全的保证,本文着重论述了控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 标签: 食品检验 准确性 影响 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腭动脉,并且用动脉夹对颈内动脉(ICA)进行临时夹闭;2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暴露枕动脉和翼腭动脉但不结扎,用丝线悬挂颈内动脉而不是用动脉夹夹闭,线栓在显微镜直视下插入颈内动脉越过翼腭动脉起始点至大脑中动脉分叉处;3组只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丝线悬挂颈内动脉,显微镜下将线栓盲插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手术时间。结果第3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所花费时间平均为17.5min,死亡率较低,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稳定。结论采用第3组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能够高效地制作出更加稳定的可用于临床实验的大鼠脑缺血模型。

  • 标签: 脑缺血 大鼠 模型制备
  • 简介:目的: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有关物质检验,全面提高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上海美优制药、广州白云山制药、四川蜀中制药集团三家生产厂家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进行物质检验。结果:上述三家生产厂家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单个杂质峰面积不超过2倍对照溶液主峰面;各杂质峰面积和不超过5被对照溶液主峰面积,其有关物质检查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结论:加强药物检验,研究药物检验标准,对于提高药物安全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阿莫西林胶囊 物质检验
  • 简介: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实施免疫学检验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从临床标本、试剂及仪器等可能导致免疫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入手,探讨出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有效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可知,标本质量、仪器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都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上,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对实验室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检验中存在的细节,从而有效的确保检验质量。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有效方法 控制效果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食品检验技术运用的要求,详细分析了食品检验过程中应重视的相关事项,包括食品检验标准、食品检验技术以及食品检验技术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优化食品检验体系的措施,为食品检验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食品检验技术 要求 注意事项
  • 简介:薄膜过滤法是对细菌微生物量测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微生物限度检验中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药品检验技术的发展,薄膜过滤法已成为应用日益广泛的药物测试方法.薄膜过滤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数据准确的特点,而被应用于多种药品的微生物检验.除此之外,薄膜过滤法还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回收和检验方法.本文对上述薄膜过滤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作以适当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药品检验 药品微生物验证
  • 简介:目的: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12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进行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2h糖耐受的检验,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发的方式具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以其痛苦程度小、过程简单、检测费用少以及结果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指标 糖尿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DNA损伤反应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并不足以导致肿瘤发生,还需要一些协同突变促进肿瘤的生长或存活,因此,基因组结构不稳定和周期检验点突变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中细胞周期检验点反应缺陷,当肿瘤细胞遭受基因毒药物损伤时,可通过激活周期检验点反应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加强损伤修复,导致耐药表型的产生。因此,寻找特异性的检验点抑制剂来加强化疗药物或辐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研究方向。

  • 标签: 细胞周期 检验点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淀粉酶检验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血尿淀粉酶检验作为辅助检查,对照组用影像超声检查作为辅助检查,观察两组用不同的辅助检查方法,分析对比两组的判断准确率.结果:两组通过最后确诊的是32人,观察组根据血尿淀粉酶的检验结果,判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有31人,诊断准确率为96.88%;对照组根据影像超声检查结果,判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27人,诊断准确率为84.38%,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明显比影像超声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高,而且经济,操作方便,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尿淀粉酶 影像超声 诊断
  • 简介:物理课程改革是当下中学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如何找到有效的物理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改善当下的物理教学模式是现在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物理课程要引入新时代的特点,运用高科技手段,吸引学生的关注,要进一步重视物理课程的实验环节,甚至进来建立高科技的实验园,给予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体验实验的机会.同时有效的物理教学要求物理教师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去实现有效的物理课程教学.

  • 标签: 物理学 多媒体教学 创新性 愉快教学
  • 简介: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被喻为国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材《,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具有主五脏六腑寒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甘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保肝、降血糖等功效,本章节旨在综述近年来甘草的主要活性,进而为开发甘草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甘草 有效成分 药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真菌鼻窦炎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皮肤激发试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鼻腔真菌涂片、鼻窦CT、鼻内窥镜等专科检查,明确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151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生理海水鼻腔冲洗1~2次/d,治疗1周后,入院行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鼻窦Fess手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鼻窦内真菌团块或褐色泥砂样真菌泥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术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清洁术腔,每周1~2次,连续1个月,鼻腔局部继用糖皮质激素3—6个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变应真菌鼻窦炎患者中,单侧鼻窦发病16例,占76.2%,双侧鼻窦发病5例,占23.8%,上颌窦发病16例,占76.2%,上颌窦合并筛窦发病4例,占19.0%,蝶窦发病1例,占4.8%,伴鼻息肉15例,占71.4%,伴有哮喘史8例,占38.1%,术后2例复发,占9.5%。结论变应真菌鼻窦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手术时机选择,术后对鼻腔与鼻窦变应反应的处理,将直接影响预后。

  • 标签: 变应性 真菌 鼻窦炎
  • 简介:近年来,诺如病毒频频引发食物中毒。每年感染人数高达数十万至数百万。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PLOSONE)上发表论文说,涩柿能有效对抗诺如病毒。或许能成为安全的消毒和治疗药物。

  • 标签: 病毒 对抗 涩柿 公共图书馆 食物中毒 研究人员
  • 简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检测大分子物质的“软电离”质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致病真菌研究中的作用日显突出,该文对近几年该技术在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质谱 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