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正>从来都是心静如水,从来不知紧张与压力滋味的人在这世界上恐怕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的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或遇到特殊情况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烦恼、忧心忡忡,并有心慌、手掌出汗、呼吸急促等表现。不过,请注意,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并非病态。时过境迁之后,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失,生活又会恢复平静。但是当这些感觉或其他的焦虑症状的发生比较烦繁,而且无法预测,就可能预示着您可能患有某种焦虑障碍。

  • 标签: 焦虑障碍 自我识别 呼吸急促 焦虑症状 如水 强迫症
  • 简介:该研究用微观发生范式探索了合体汉字和假字的字形识别过程,结果发现:(1)部件字、真字和假字的正确提取率随呈现时间增长而提高,字形刺激的特征加工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对字形的识别加工过程受字形熟悉性和字形结构方式的影响;(2)在左右型字刺激和上下型字刺激中,经常首先从右部件或下部件中提取笔画或笔画组合(称首特征),而且首特征的提取不受字形熟悉性影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字形结构属性在字形识别加工的最初阶段先于特征获加工,字形熟悉性则对首特征提取后的特征或部件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 标签: 微观发生范式 汉字识别 特征提取-部位效应
  • 简介:情绪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组织功能、适应功能、信号功能与动机功能。情绪识别是一种基本的情绪能力,识别他人的情绪对于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预测他人的行为,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情绪识别的脑机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对不同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效价的识别。本文使用E—prime软件对不同性别的被试(男、女)呈现人脸图片,使其对不同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人脸图片在电脑上做出按键反应并记录反应时,以探讨不同被试性别对情绪识别的影响。

  • 标签: 性别 情绪识别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声调时长在汉语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1从声学角度探讨了汉语四个声调的时长差异。研究发现,汉语四个声调中,上声调长最长,去声调长最短,阴平和阳平调长无差异。实验2采用词性判断任务,考察汉语上声调长和去声调长在词汇识别中的时长差异。研究发现,低频词条件下,上声词的反应时长于去声词的反应时。研究结论支持内隐韵律假说。

  • 标签: 词汇识别 声调 时长 内隐韵律
  • 简介:面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刺激,面孔识别一直以来都是视觉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眼动追踪技术在面孔识别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综述了面孔识别眼动模式的文化差异,随后分析了面孔种族、面孔熟悉度对面孔识别眼动模式的影响,最后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模式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面孔识别眼动模式差异的原因和模式差异背后的功能差异,也需要更多关注动态面孔识别的眼动注视模式研究。

  • 标签: 面孔识别 注视模式 文化差异 异族面孔 面部表情
  • 简介: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信息加工已成为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其特异模式或许可以作为检测抑郁的有效指标。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对正性情绪信息的反应水平以及对情绪表情(尤其是悲伤表情)的辨别能力都有所降低,不仅抑制负性情绪的能力受损,而且在社会情境下精确判断面部表情微弱改变的能力也受损。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抑郁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研究及其主要发现,并借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微表情识别训练的研究结果提出有必要开展抑郁症患者微表情识别及训练的研究,最后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标签: 抑郁症 面部表情识别 面部微表情识别
  • 简介:本研究整理了近年国内、国际对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儿童与青少年地震后PTSD的特点,症状影响因素,及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对震后儿童与青少年的PTSD干预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地震 儿童 青少年 PTSD
  • 简介:<正>钱钢同志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真实地再现了大自然突然强加给人间的那幕悲剧,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毁灭性灾难面前的那种临危不俱、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拼搏场面,从而揭示出抢险救灾生力军——解放军战士以及那些幸存的人们的高尚品德,与此同时。作者还真实地披露了在一片废墟上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丑恶事情——抢劫

  • 标签: 唐山大地震 善与恶 战士 废墟 犯罪人群 恶事
  • 简介:开展心理自助、构建心理自助系统是地震灾区羌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选择。本文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羌族地区文化背景以及羌族学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灾后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构建的依据、内容结构和途径、方法。

  • 标签: 地震灾区 心理自助系统 羌族中学生
  • 简介:在人脸认知研究的特征说、结构说和整体说的基础上,通过草图人脸与人脸相似程度主观评价的调查,发现五官位置、拓扑结构、五官比例、轮廓外形和五官外形等五个维度对人脸识别影响的权重依次减小,并且存在着多种显著的不同水平的交互作用.进而提出,五官位置和拓扑结构可组合成具体图形意义上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将整体人脸分解成有序的特征集.

  • 标签: 草图人脸 结构 特征 整体
  • 简介:本研究记录了16名被试在完成有整体结构变化和局部特征变化的面孔/房屋图片的一致性判断时的脑内时程变化,以期对面孔识别的特异灶本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面孔/房屋所诱发的N170成分在波幅和潜伏期上均不存在加工方式上的显著差异。晚期成分(300~700ms)上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表明:面孔与房屋(非面孔)的加工在早期和晚期成分上都有差异性,体现出面孔的加工在早期视觉刺激的加工和晚期识别的加工上都具有特异性;晚期识别加工的脑电结果不支持“面孔识别是整体的,结构的,而非面孔客体的识别是局部的,基于特征的”加工观点。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面孔识别 特异性 N170 半球优势
  • 简介:在一眨眼的功夫,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辨认出他人面孔所表达出的情绪信息,这种日常经验导致了许多人认为情绪知觉是既定的,独立于语言这种概念的加工。然而最近有研究者提出了相反的假设,认为语言是表情识别的一个背景。在本文中回顾了语言对表情识别存在影响的观点和各种证据,然后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面孔识别 情绪知觉 语义加工
  • 简介:为考察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潜在症状结构,本研究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汶川地震一年后的74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包括侵入性、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症状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显著优于DSM-IV的PTSD模型、4维情感麻木模型和4维精神痛苦模型。效度分析的结果发现,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具有良好的外部区分效度。所有结果均表明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判定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的有效标准。

  • 标签: 地震 青少年 PTSD 症状结构
  • 简介:5月21日起.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宗萨寺与嘎古闭关中心全体僧侣共400余人连续进行24天的大日如来大法会.超度中国四川地震和缅甸风灾中的亡灵,并为生者祈福。

  • 标签: 地震灾区 佛教 赈济 四川 德格县 甘孜州
  • 简介:东日本大地震后,中国网络出现两种非理性的舆论,一是源于狭隘民族主义的幸灾乐祸言论,二是轻视中国救灾努力的妄自菲薄看法。本文认为网民的表达权利应该受到尊重,但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不利于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提出发挥微博和博客的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理性的建议。

  • 标签: 东日本大地震 非理性 网络舆论 引导
  • 简介:在灾难的特殊“场域”中,女性宗教心理与宗教行为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展现宗教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5.12”汶川地震灾区女性信教行为变迁表明:中国妇女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会作出信教的选择,而灾难过后,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又使她们更多地选择游离在宗教提供的神圣场域和世俗生活的现实之间。

  • 标签: 地震灾区 女性 宗教信仰
  • 简介:2008年6月27日,香港三德弘法中心、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和中国佛教慈善基金会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隆重举行为“汶川5.12罹难同胞往生七七之期”启建“顶礼慈悲三昧水忏暨五方九大士普利瑜伽焰口冥阳两利大法会”。香港三德弘法中心主席净雄大和尚亲自主法。海内外高僧大德云集于此,在慈悲清净的氛围中,以佛法的三昧甘露水洗涤众生的业障,解冤释结。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沈亚明女士等出席了法会。

  • 标签: 中国佛教 香港 法会 教育基金会 地震 三德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