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一”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成分,一向是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尺度。无论在何种环境,追求或顺应“一”的人往往得到后世的好评,而企求“分裂”或满足于分裂状态的人则大多受贬斥。在通常情况,“大一”这一评价标准能超越人物的实际功绩、仁、和平、汉族主义和阶级意识等一系列其他的评价标准。

  • 标签: 中华民族 大一统 历史人物 评价标准
  • 简介:原义为“崇尚统一”的“大一”概念,逐渐延伸出“高度统一”的含义,充实了“大一”的内涵。在追求政治版图统一的核心内涵不变的基础上,秦汉时代的“大一”概念还包含了学术文化的统一和制度文化的统一等内容。秦汉“大一”的时代精神,反映在人们虚拟历史现象为现寥社会政治文化的“大一”张目,各类文化创造活动中对“大一”精神的讴歌与弘扬,使中国的“大一”理念之源头更加博大精深。

  • 标签: 大一统 秦汉 政治 文化“大一统”的蕴义
  • 简介:传统的九篆是以小篆为基础,具有笔画折叠缠绕、文字排版均匀的特点,在古代多被用于表现政治的权威和信仰的庄重。由于当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防伪技术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其形式曲折缠绕、识别度较低,九篆渐渐失去活力。若把九篆当成一种"纹饰""字体"结合时代语言重新设计,则能赋予传统元素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当下运用九篆进行设计的成功案例有: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外挑檐口的纹饰、首都博物馆的标志、渣打银行发行的一百元港币上的印章等,偶有一些小型文化机构也使用九篆作为设计的元素。分析和总结这些案例中九篆"活用"的方法,丰富当代汉字字体设计语言,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古老而神秘的字体。

  • 标签: 九叠篆 字体设计 视觉设计 活用
  • 简介:小乘罗汉能不能成为禅宗的祖师?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公案”。本文站在思想史的立场上,对此问题加以全面的探讨。笔者认为,在早期禅宗中禅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到了《北山录》才有明显的意识。此后宗密、裴体以及契嵩都对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本文对他们的看法加以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唐宋僧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它与对“传法”的看法或者历史观结合起来,展开了精彩的思索。

  • 标签: 禅宗 祖统 北山录 宗密
  • 简介:基督图像启示教会及基督徒所关心的,即上帝对社会的怜悯、公平、正义,以及最重要的爱。当基督教信仰在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上,尝试着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时,在上帝的家中,基督图像所折射出的平安、和睦和公义境界,将会在新的社会时代,与新的社会精神文化图像带给我们共通的灵感。

  • 标签: 基督图像 社会精神文化图像 相互叠化
  • 简介:卿希泰先生对于我在师友之间,年高德劭,是我的榜样。我们都长期从事道教学研究,曾一起参加多次学术交流,结成深厚友谊,我又不断研读他的论著,从中受益非浅。他去世后,许多往事从心中升腾,不表达不能安心,所以要写篇回忆小文,纪念他的功绩,

  • 标签: 卿希泰 学统 道教史 中国道教 学术交流 教学研究
  • 简介: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F.A.Gutzlaff,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 标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实腊 《东西洋考》 传教工作 刊物介绍
  • 简介: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也是五台山佛教的极盛时代。这是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栖息着许多著名的高僧大德,流布着中国佛教的天台、唯识、律宗、密宗、华严、净土和禅宗诸宗。五台山又境系太原,太原是李渊起兵推翻隋朝的发祥地。所以,唐代二十位皇帝中,除武宗发动会昌发难,毁灭释教外,大多数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尊崇佛教,优礼五台山。“常例每年敕送衣钵香花等到山,表施十二大寺”外,还赐五台山佛教“细披五百领,绵五百吨,袈裟布一千端,青色染之,香一千两,茶一千斤,手巾一千条”(《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供山众衣药之需。同时,唐王朝还兴建寺塔,雕塑佛菩萨像,

  • 标签: 五台山佛教 中国佛教 法师 武则天 《宋高僧传》 驻锡五台
  • 简介:本文从少数民族对中国大一统理论的贡献、少数民族与中国大一的历史实践、少数民族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建立大一政权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为维护国家大一而做出的卓绝努力,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建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史实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历史。

  • 标签: 少数民族 中国历史 大一统
  • 简介:领土与国家权力的严格重合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征。现代意义的国界与古代意义的边疆之内涵差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不同于与传统国际关系的特征。在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冲击和压力,为了抵抗外来威胁、保持国家统一,清朝末年采取了的一系列边疆建省举措,使中国传统“大一”框架内的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实现了从边疆向国界的转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的体现,这是一个使疆域“领土”化的过程,也是从传统性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的体现。国际体系的压力导致了国家内涵的改变,但中国的统一内涵并没有丧失。

  • 标签: 边疆 边界 近代中国 大一统
  • 简介:当今世界各大宗教之间的基本关系格局,学界称之为“宗教多元主义”。宗教多元主义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人类各种宗教产生、发展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下,每一种宗教都有自身的价值和相应的受众,各教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 宗教多元主义 社会历史环境 相互尊重 团结合作 世界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族认识的探讨阐述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内在化了的帝国性。为此本文把当时中国人的民族认识分为文化民族和国家民族进行探讨,并阐述容满立宪派和排满革命派的民族论为什么及如何都只能归结为民族帝国主义和单一民族论,并由此把文化民族作为反思作为国家民族的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帝国性的理论对策加以关注。

  • 标签: 民族大一统 中华民族 民族帝国主义 帝国性 文化民族
  • 简介:在家佛教徒有哪几种戒呢?大概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是五戒,其次是八关斋戒,再就是菩萨戒。现在我把顺序倒过来,用最简单的话解释。菩萨戒不论在家、出家,谁都可以受,受菩萨戒就意味着:我愿意做菩萨,所以我自愿接受菩萨所应该做和所不应该做的那种约束。

  • 标签: 艺术 戒律 菩萨戒 佛教徒 五戒 斋戒
  • 简介:第四个前言一、本书的证明方法你应当知道,证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在《思辨的试金石》()中提到了一部分,在《知识的准则》()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了简明扼要,避免繁琐起见,本书将回避那些深奥、晦涩的方法,仅限于使用以下三种证明法。

  • 标签: 中道 信仰 证明方法 证明法 应当
  • 简介:切忌“认真”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愚以为这里有层意思。一是凡事都认真,必搞明白清楚不可。是不要什么事都讲认真,否则会把事情搞砸。顾名思义,认真的反面是糊涂,郑板桥先生有句名言:“难得糊涂”。表面看来是和“认真”对立的。

  • 标签: 人生哲理 生活态度 人生观 处世原则
  • 简介:一、斋供仙品何处寻?道教科仪卷中,经常提到各种各样的供品。这些供品种类繁多,有些是世间珍品,有些甚至世间没有。这些东西如果一一备足,再举行道教科仪,对于皇家来说也许能够凑齐,但是,对于寻常百姓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再仔细翻书查找,原来这些珍贵的供品都有代替之物。

  • 标签: 道教科仪 百姓 寻常 代替 根本 查找
  • 简介:正知解脱之道的第一步是抛弃迷信,并在一生中采用理性的态度。正知(SmnyakDarsana)在于看清宇宙中每一事物的真实本质。佛陀和圣弟子们都赞成人们应当首先试着事实对于他自己、对于宗教的目的及道路,都应当分析它、检查它、测试它,并且验证它。然后,如果满意,再确信它的事实和功效。

  • 标签: 佛教 正知 教义思想 解脱思想 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