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99mTc-MDP全身扫描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于我院99mTc-MDP全身扫描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分为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指导)和观察组(37例,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像合格率(100.00%)较对照组(86.49%)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SAS(43.85±4.45)分,SDS(40.76±5.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S(58.90±6.36)分,SDS(50.47±4.84)分](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1.08%)(P<0.05)。结论:对99mTc-MDP全身扫描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有利于全面提高扫描成像质量,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能够全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99mTc-MDP全身骨扫描 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转移瘤采用SPECT全身显像与CT扫描图像在PACS系统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本院80例骨转移瘤患者(2022.01-2023.01)深入分析,均行SPECT全身显像、CT扫描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共有165个病灶,其中转移灶有82个,非转移灶83个。SPECT全身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正确诊断转移灶有45个;CT扫描图像正确诊断转移灶56个,联合两种图像有75个;SPECT全身显像在非转移瘤诊断中,正确诊断转移灶有41个;CT扫描图像正确诊断转移灶76个,联合两种图像有82个;联合两种图像诊断方法异常率、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一诊断,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SPECT全身显像与CT扫描图像在PACS系统联合观察,可为骨转移瘤患者提供更多信息,诊断价值高。

  • 标签: 骨转移瘤 SPECT全身骨显像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现探讨采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胸部扫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胸部检查的82例患者,对比两组的患者图像优良率和病灶影像学征象状况。结果:研究组在图像优良率和病灶影像学征象状况随稍低于常规组,但组间数据P>0.05说明不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在图像质量和病症检出率方面,不具备明显差异,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部扫描 CT低剂量 成人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姜楠 包旭东 岳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扫描方式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扫描正确度的影响,探索提高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区域扫描正确度的方法。方法选择上颌标准树脂牙列模型1个,于右上第一磨牙上制备全冠预备体,作为标准参照模型,以牙颌模型扫描扫描获得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分别采用主动三角测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A(CEREC Omnicam)和共聚焦显微成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B(3Shape TRIOS)扫描全冠预备体,按照扫描方式分为3组:平移式扫描组、面波浪式扫描组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每组均重复扫描6次,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分别提取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整体以及近中、远中、颊侧、舌侧图像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三维偏差分析,以均方根误差(root-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扫描正确度的评价指标,RMSE值越小,扫描正确度越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于平移式扫描组,口内扫描仪B终止线整体RMSE值[(35±6)μm]显著小于口内扫描仪A[(44±7)μm](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A,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和远中RMSE值[分别为(33±5)和(50±12)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P<0.05);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远中、颊侧、舌侧RMSE值[分别为(37±3)、(50±6)、(28±6)和(29±8)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分别为(45±9)、(63±7)、(38±3)和(40±3)μm](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B,面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4个区域RMSE值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浪式扫描方式可提高主动三角测量原理扫描设备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的扫描正确度。

  • 标签: 牙制备 牙科印模技术 数字化技术 牙冠(假体) 精度 终止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应用胸部CT诊断的价值及征象。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观察扫描检出率、胸部CT表现及诊断灵敏度。结果:20例患者经胸部CT扫描检出18例,检出率为90.00%;20例患者片状、斑片状实变影14例(70.00%),其中伴空洞影3例(15.00%),出现肺气囊2例(10.00%),出现肺纹理模糊伴毛玻璃样影3例(15.00%);胸部CT诊断灵敏度为90.00%。结论:

  • 标签: 胸部CT正常扫描 胸部高分辨率扫描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东软512层CT机器的快速容积扫描技术与常规扫描技术两种不同扫描技术在儿童患者临床应用中头部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的对比情况。方法: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头部CT扫描临床患者中随机选取年龄在3到5岁的儿童患者60例,其中30例应用常规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常规组,30例应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作为对照组,将得到最终图像进行对比。主要评价对比的内容包括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扫描的速度和辐射剂量。所有统计数据采用 SPSS23.0 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信噪比,对照组为4.37优于常规组的3.34,对照组的辐射剂量为347.44±8.35mGy*cm与常规组的352.44±8.77mGy*cm差异不大,且对照组的扫描旋转时间为0.4s比常规组的扫描时间0.6S更更短,扫描速度更快,但对照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为27.07与常规组的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27.77差异不大。结论:在儿童患者头部扫描的临床应用中使用快速容积扫描技术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且不降低图像对比度噪声比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推荐在儿童患者的临床头部扫描中使用。

  • 标签:   快速容积扫描 图像对比度噪声比 信噪比 扫描速度 辐射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保留的跟矫形术治疗陈旧跟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作者: 庞咏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地区传染病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CT扫描、MRI扫描分别应用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诊断的结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2021年8月-2022年9月时间范围内的98例B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分析CT、MRI扫描的结果。结果:98例患者共累及134个椎体,其中腰椎占据113个(84.32%)。98例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中,10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26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显示出韧带改变现象,18例患者存在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改变现象。98例患者的MRI平扫结果中,9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18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椎间隙显示出轻度变窄、椎间盘改变的现象,8例患者出现椎旁组织改变,7例椎体前缘桥形成,10例破坏椎体旁软组织肿胀,5例局限性脓肿。MRI增强扫描结果中,9例显示出椎体骨质破坏,7例显示出结节状的均匀强化,7例显示出脓肿壁环形强化。结论:CT扫描和MRI扫描各有自身优势,临床上诊断BS可采取联合手段,能够互相补充发挥出更好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扫描;MRI扫描;影像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