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病人的饮食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昏迷病人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结果显效2例,转好1例。结论,成功有奖惩的饮食护理对于成功的抢救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昏迷 鼻饲饮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病患者积极消除诱因、监察病情变化、保、醒用药。结果50例病患者治愈43例,好转6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消除诱因、及时用药、严密监护病情是成功救治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的诱发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200例病患者,对这200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的诱发因素包括高蛋白饮食、感染、大量放腹水/利尿、使用镇静剂/安眠药、上消化道出血(饮食不当、其他)。结论预防的主要措施就是对其诱因进行防范,预防感染、加强饮食管理、减少大剂量放腹水等护理干预是减少诱因的主要措施。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护理一位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于2014年1月20日至28日,通过交谈、观察、身体评估及Gordon十一项健康功能评估,发现个案存在营养失调、电解质紊乱、活动无耐力、有感染的危险、知识缺乏等几项护理问题,其中以营养失调为主要护理问题。肝硬化患者并发饮食以半流质、流质为主,进食少量多餐,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加半夜十二点容易出现低血糖,容易加重肝硬化,诱发。故提出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结合糖尿病史,有相关饮食护理经验总结及分享如下。

  • 标签: 肝性脑病 糖尿病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血氨水平及(HE)发病的相关,探讨根除HP对血氨水平和HE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321例肝硬化发生病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HP感染率、血氨水平。结果发生HE的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为62.61%(201/321例),HP阴性率为37.39%(120/321例),HP阳性和HP阴性肝硬化患者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61%比37.39%,P<0.01);HP阳性患者的血氨水平(92.4±53.2)μmoL/L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1.7±43.4)μmoL/L,P<0.01。HP阳性患者治疗前的血氨水平(92.4±53.2)μmoL/L显著高于治疗后的(61.7±47.8)μmoL/L,P<0.01。HP阴性患者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加重肝硬化高氨血症,促成HE发作,根除HP有助于治疗和预防肝硬化HE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血氨 肝性脑病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病患者32例。对其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和护理,3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为关键,对病患者加强观察及护理,去除诱因,对患者治愈康复极为重要。

  • 标签: 肝性脑病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饮食护理的干预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病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病患者108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后采取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作用效果并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53例,总有效率为98.08%,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43例,总有效率为79.62%,经比较P<0.05。结论饮食护理的干预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病患者的临床作用明显,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的发作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饮食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69-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发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并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60例。采用综合基础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加用精氨酸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共计达到了93.3%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共计达到了75.0%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并发病患者的时候选择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能够使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和血氨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2014年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感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度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只是进行了常规抗昏药物、纠正电解质以及应用安等的一般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纳络酮。具体就是让实验组患者接受0.4mg纳络酮静脉注射,然后在将08mg的纳络酮加入患者补液中接受静脉点滴,治疗周期维持三天。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地观察并做好记录。结果实验组中的2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而只是接受一般治疗的2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结论纳络酮在治疗上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肝性脑病 纳络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辅助治疗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治疗,3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意识状态、动脉血气结果;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意识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结果多数恢复正常,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肺通气,促进病人苏醒,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纳洛酮 肺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乳果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浓度、神志转清醒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氨浓度和转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氨浓度,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肝性脑病 乳果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可能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存在门体静脉分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痉挛瘫痪。脑脊液检查及头颅CT、脊椎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氨中毒学说、营养不良有关。及早治疗各种肝病;早期发现脊髓、肝脏移植患者带来希望。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发病机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具体针对糖尿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总结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交流。

  • 标签: 肝源性 糖尿病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肺的安全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给予氧疗、抗感染、袪痰、解痉平喘及可拉明、洛贝林呼吸兴奋剂。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神志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2.81%。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19%。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络酮能促进肺病患者神志的恢复,改善肺通气,降低PaCO2,提高PaO2和PH值。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肺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性脑病 纳络酮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瘫痪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瘫强脾弱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瘫痪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脑瘫强脾弱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HIE)是由于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缺氧和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并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是我国伤残儿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HIE患儿120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