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医学教育更应如此。近年来,医德问题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使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任度降低,也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带来职业迷茫与困惑。重庆医科大学从2018年开始探索如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落实"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本文通过部分实例,探讨了如何将"思政"融入理论教学的教材、教学大纲及课程设计,如何在临床示教、技能培训、入科教、教学查房等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如何在学生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及师生考核标准中强化"思政",形成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育人体系,希望能为其他医学院校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学教育 课程思政 专业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区域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为合理优化招生规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的单点招生数、校均招生数及不同区域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情况。结果2018年,我国180所高校共计划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0 480人,每10万人口招生数为5.1人,校均招生数为392人,单点招生数最大为1 350人;44所高校的单点招生数在600人以上;普通本科院校或地方公办高校的校均招生数高于985、211高校或中央部门办高校;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在不同区域间有较大差异。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招生总体规模尚需适度扩大,存在部分高校单点招生规模过大、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规模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 标签: 高等学校 临床医学 本科教育 招生规模
  • 简介:摘要我国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在全国形成了相对庞大的教学规模。然而麻醉学专业本科学模式和培养机制尚未完全成熟,相关课程结构仍存在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本研究调查分析了38所院校的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现状,总结了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的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整改建议。

  • 标签: 麻醉学 本科 教学 课程结构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及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学改革需不断总结和探索,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课程改革及实验室建设三个方面浅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本科学改革方向。

  • 标签: 现代信息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疾病为导向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本科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34名临床医学本科生为对照组1,2015级24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对照组2,2018级23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均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接受一学年"以疾病为导向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难度较低的口腔专业题目测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结果接受该教学模式后学生对于"机体"和"疾病"概念的清晰程度均有改进(P<0.05),且对于该教学法的评价均为正向。通过较低难度的专业知识测试发现,实验组测试成绩[(42.17±1.21)分]高于同年级非口腔专业学生[(24.7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年级口腔专业学生测试成绩[(43.33±1.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进入分散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前首先建立起"机体"的概念,形成以疾病为导向的知识框架,进一步激发低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对其专业意识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是教学医院在低年级本科生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有益探索。

  • 标签: 口腔医学 本科教学 数字化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病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本科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急危重症护理本科生120人随机分为C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根据每次实习学生人数,CBL教学组分为数个小组,每小组固定一个带教教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临床教学实践;传统教学组采用既往的临床实习教学方式,即一个学生固定跟随一个带教教师。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试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考核方式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1.0软件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CBL教学组在理论考试[(92.5±3.0) vs. (85.3±3.3)]和技能考试[(93.1±4.5) vs. (88.1±3.4)]方面均更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教学满意度调查方面,CBL教学组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CBL教学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本科学是可行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提高实际的临床胜任力。

  • 标签: 临床胜任力 案例教学 急危重症护理 护理本科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妇产科留学生本科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5级妇产科本科留学生 100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应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连续教学 1学年,对比分析两组学生该学年学习成绩以及两组留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学生对教学方式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妇产科留学生本科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生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慕课 混合式 教学 妇产科 留学生 本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在线课程的"2+1"对分课堂在医学统计学本科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春季学期选修医学统计学的临床医学专业326名本科生随机分为普通班和试验班,普通班140名学生作为对照,采用传统方法授课;试验班186名学生,采用基于在线课程的"2+1"对分课堂教学,将在线自学、课堂授课、课堂讨论等有机结合。比较两个班学生的评价信息以及考试成绩。采用SAS 9.4进行定量资料描述及t检验、轶和检验。结果相较普通班,试验班学生认为基于在线课程的"2+1"对分课堂,更注重学科交叉(P<0.01),对能力培养有帮助(P=0.008),更利于从事科研(P=0.012);试验班学生综合满意度更高(P<0.01)。试验班学生在课终考试中综合案例分析题得分更高(P<0.01)。结论基于在线课程的"2+1"对分课堂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模式,值得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等教育 对分课堂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妇产科留学生本科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5级妇产科本科留学生 100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应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连续教学 1学年,对比分析两组学生该学年学习成绩以及两组留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学生对教学方式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妇产科留学生本科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生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慕课 混合式 教学 妇产科 留学生 本科
  • 简介:【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型载体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护理本科生的思想教育中应适当的融入互联网时代特点,为护理本科生的思想教育带来更好的指导和启迪。所以,在进行护理本科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找到适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模式,让护理本科生能够在网络时代背景中掌握护理要点,将护理专业做到与时俱进。

  • 标签: 网络时代 护理本科生 思想教育
  • 简介:摘要英国本科医学教育课程分为临床前阶段和临床阶段两个部分,鼓励医学生攻读第二学位并注重个性化培养。在对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按照器官系统或人体生理功能进行授课,开始重视健康促进的教学。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本科医学教育阶段规范性文件的制订与监督执行,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促进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衔接与融合,注重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进一步完善制度以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 标签: 本科医学教育 胜任力 教育标准 课程体系 英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WHO和国际助产士联合会(ICM)教育标准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医学护理学教育标准,探讨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WHO和ICM官方网站,采用比较研究,辅以文献研究,解析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所需具备的特有领域和指标。结果ICM标准更符合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的实际需求。结论根据ICM标准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切实可行,且很有必要,本研究进一步为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标签: 全球标准 护理 助产 学士 本科 教育标准
  • 简介:摘要:高职业认同的护生对待未来的职业 有着更 乐观、积极的态度 ,能够降低就业 后的 离职率,提高 主观 幸福感。 了解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留住护理人才,同时为护理本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护生 职业认同感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开设重症医学专业方向课程的可行性,以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为提高临床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2008至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其入学已满3年、即将进入四年级,并且基础医学教学已完成、临床医学教学即将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症医学专业在内的各专业的介绍及宣讲,由学生自由选择四年级进入临床学习和实习的专业方向;2012至2014级临床医学学生则在入学时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结果2011年9月至2019年7月院校共培养2008至2014级临床医学重症医学专业方向本科生246名,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团队共承担并完成教学540学时;2019年7月全部学生按时毕业,就业率100%。246名学生中考取本校和外校的硕士研究生共40名,占16.3%。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生课程中开展重症医学专业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择业,进入临床后能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危重症,部分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奇缺的现状。

  • 标签: 重症医学 本科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科教技能教学需注意的问题。方法对即将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外科专业基地医师(简称"入培医师")行以腹腔镜培训为主的入科教技能教学。首先进行腹腔镜基本理论教学,然后行外科基本操作培训以及腹腔镜模拟箱操作培训。外科基本操作培训包括伤口换药;切开、缝合、打结、剪线;洗手、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腹腔镜模拟箱操作培训包括剪纸片、缝合打结。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同时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56位入培医师均完成培训及考核。腹腔镜理论考核结果显示入培医师对腹腔镜器械及其使用方式认识不足,正确率仅24.1%;但是对气腹建立及管理、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腹腔镜手术优势认识较好,正确率分别为87.5%、93.3%、100%。外科基本操作考核结果显示入培医师操作完成度合格率高,为89.3%;无菌观念合格率低,为32.1%。腹腔镜操作考核结果显示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剪纸片及缝合打结用时显著缩短(P<0.001),合格率显著提高(P<0.001)。96.4%的入培医师对入科教内容及结果满意。结论短期以腹腔镜培训为主的入科教可以提升入培医师的腹腔镜技能,但是仍需注意加强培养无菌观念和腹腔镜技能。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入科教育 外科专业基地 腹腔镜
  • 作者: 张进 杨立斌 郭庆峰 曹德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2018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务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医学教育管理教研室 150081
  • 简介:摘要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获得及时、有效反馈信息改进和调整教学的过程。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梳理了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在理论框架研究、评价方法探索、教学效果检验、评价体系构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形成性评价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欠缺和对形成性评价的创新性研究不足,并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本科临床医学教育 研究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选择全科医学、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二次访谈,设计制定了评估医学生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于2017年1—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各4所医学院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407名本科五年级临床医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选择全科医学为职业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其权重。结果完成有效问卷395份,男生161人,女生234人。在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影响因素这一总目标层下,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高低依次为:职业状态和发展前景(权重:0.299)、薪酬待遇(权重:0.294)、家庭贡献(权重:0.207)和专业兴趣(权重:0.200)。在职业状态和发展前景下的二级指标中,职业成就感的权重最高(综合权重:0.073),接下来依次为工作环境(综合权重:0.064)、社会地位(综合权重:0.061)、全科医疗全方位照顾的医患关系模式(综合权重:0.052),工作强度的权重相对最低(综合权重:0.048)。在专业兴趣下的二级指标中,临床实践的权重最高(综合权重:0.066),其次为理论课老师的引领(综合权重:0.063)。在临床实践下的三级指标中,全科带教老师对全科医学的态度较其他科室老师的态度权重更高(综合权重分别为0.037和0.030)。结论全科医生的职业状态和发展前景、薪酬待遇是临床医学生选择全科专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中老师的引领是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产生兴趣的最关键因素,国家和高校可从相应方面入手,促使医学生选择全科医学。

  • 标签: 职业选择 全科医学 问卷调查 基层就业 医学本科生
  • 简介: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作为服务性机构之一的医院,其本职工 工 作就在于把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提供给广大患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逐步发展背景下,日益加剧了医院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此时医院要想保障自身在竞争中仍然能够占据关键位置,就需要在管理水平方面进行提升。医院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科教管理,可以说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所在就是科教管理,因此医院需要高度重视起科教管理,围绕当前科教科管理过程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而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对策加强探索力度,以期推动医院科教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关键词:医院;科教科管理;创新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学习周中的北京大学医学本科生对在线学习效果评估的差异,探讨提升医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2月17日至2020年3月15日,处于北京大学医学预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3个阶段,进行线上学习的2016级~2019级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共64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处于不同阶段和不同学习时段的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结果从医学预科、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学习阶段学生对自身学习状态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同时,与教师沟通的质量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93,P<0.01)。随着在线教学学习时段的推进,学生与教师沟通效果有所提高,而对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时,对自身学习状态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在线学习周中的医学本科生的在线学习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学生 在线学习 阶段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大学生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所使用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特征。方法以472名"00后"大学生及343名非"00后"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面对消极事件时,"00后"大学生比非"00后"大学生更多采用积极重新关注、换角度思考、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的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策略的运用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使用责难他人、灾难化的策略,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积极重评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使用上,"00后"大学生与非"00后"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依据其年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 标签: 情绪调节 认知策略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