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头孢唑肟钠中聚合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葡聚糖凝胶G-10柱,流动相A为pH7.0的0.02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流动相B为水,流速约为1.5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头孢唑肟钠在8.048~72.43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满足头孢唑肟钠中聚合的含量的质量控制需要。

  • 标签: HPLC法 头孢唑肟钠 聚合物含量
  • 简介:摘要对两亲性嵌段聚合胶束作为难溶性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胶束的构成、类别及其制备方法,载药方法,释药机理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其研究进展。两亲性嵌段聚合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可使难溶性药物增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并对肿瘤细胞有靶向性。两亲性嵌段聚合胶束将会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中,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 标签: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 难溶性抗肿瘤药物 药物载体
  • 简介:转移扩散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首要原因,单纯从大体病理学水平评估胃癌淋巴结、腹膜转移已成为限制其研究进展的主要瓶颈问题.胃癌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在原发部位经过粘附与去粘附的交替作用,破坏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而后脱离原发灶,通过侵犯脉管壁、浆膜面等到达继发部位,经过粘附、增殖、侵袭等最终形成转移灶.参与这一过程的诸多信号通路和基因网络都可能成为候选的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因此,探索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转移高危个体预测和转移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相应的防治靶点,确立新的干预策略对提高胃癌的疗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分子标志物 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关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1(MAGE-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以该蛋白作为疫苗对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对3种人肺癌细胞系和56例NSCLC标本及相邻正常肺组织标本MAGE-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3种人肺癌细胞系均表达MAGE-1蛋白;56例NSCLC标本中,25例表达MAGE-1蛋白,而相邻正常肺组织均不表达。结论MAGE-1蛋白在NSCLC中呈高频率表达,提示该蛋白有望成为对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适宜靶点。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黑色素瘤抗原-1 免疫治疗 Western印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淋巴瘤组织和血液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Ⅰ(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瘤组织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淋巴瘤组织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荧光强度.结果淋巴瘤组织mRNA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8.52±0.58下降为1.16±0.16(P<0.01);蛋白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16.36±1.06下降为2.35±0.24(P<0.01);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由正常对照组的426±48下降为268±27(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淋巴瘤组织MHCⅠ类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同时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也下降.有可能通过检测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下降来辅助早期诊断淋巴瘤.

  • 标签: 淋巴瘤 基因 MHCⅠ类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站ELISA法筛查HIV抗体阳性标本与免疫印迹法确认的结果。方法对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ELISA法与免疫印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5.4%。S/CO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6,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25.0%;大于或等于4而小于10,阳性符合率为73.7%;S/CO值大于或等于10,阳性符合率为92.3%。结论筛查试验存在一定假阳性结果,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由于ELISA初筛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报告必须以WB结果为准。

  • 标签: HIV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印迹 血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scl-70抗原、抗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抗可增殖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 标签: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印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目的:采用浸提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聚合草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聚合草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聚合草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90℃、料液比1∶40、浸提时间2.5h,在此条件下聚合草提取液中黄酮类物质百分含量为3.01%。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确实可行,适合聚合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 标签: 聚合草 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确立酸加热法提取聚合草中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对蛋白质提取率有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聚合草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对提取率影响的因素依次为pH〉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当加热时间为7min,加热温度为90℃,盐酸调pH值为1.5时,叶蛋白的提取率为1.36%,叶蛋白的沉淀率为51.70%。结论:酸加热法提取工艺效果较好、得率较高,可有效提取聚合草中的叶蛋白。

  • 标签: 聚合草 叶蛋白 提取工艺 酸化加热
  • 简介:摘要聚酸酐一类新型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融蚀降解性以及降解速度可调等优良性能;本文综述了聚酸酐的结构性质、发展概况、合成研究进展及医药学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 标签: 聚酸酐合成控释制剂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在细胞受体及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或通过强力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积极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在肝癌治疗中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展现出值得期待的疗效。但是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途径、交叉对话的蛋白网络系统,本文就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由于有了核磁共振,才能证实小分子团水。普通自来水经核磁共振检测半幅宽均大于100Hz(赫兹)。有的学者认为小于90赫兹为小分子水。许多75至80赫兹的小分子水,做不成临床,只能说有益于健康。国产或日本产的电解水机出的水,核磁共振检测在75Hz左右。这种小分子水饮用效果,

  • 标签: 小分子水 治好 核磁共振 自来水 电解水 日本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腰痛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领域的权威杂志《Spine》在1996将腰痛列为关系人类健康的世纪难题——8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腰痛。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用于腰痛的医疗支出约900亿美元。腰痛因其巨额的医疗支出引发经济压力而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临床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外基质 分子生物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高凝状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抗凝治疗外,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主要凝血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凝血指标以及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应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右旋糖酐 肾综高凝状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钙不同的注射方法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比较甲、乙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不良事件如出血、疼痛、皮下硬结的发生是否存有差异及护理。结果甲、乙两组在护理相同、注射方法不同的情况下,皮下出血、疼痛、硬结的发生,甲组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在腹部注射时,应将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捏起,垂直进针,同时拔针后不需按压局部,以减少出血和疼痛。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据现阶段临床疗效发现,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靶向治疗后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延长了生存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靶点主要有细胞信号转导途径、DNA修复途径和抗肿瘤血管生成三个方面。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或姑息治疗中使用抗Her-2抗体或Her-2激酶抑制剂后可使疗效明显提高。PARP(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可通过强力抑制DNA双链修复过程从而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使用抗VEGF抑制剂也可以降低肿瘤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延长生存期。本文将通过关注主要的乳腺癌分子靶点,阐述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靶向治疗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护理。方法对我科196例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病人给予脐周注射,对注射部位、方法、按压时间、局部淤血的处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钠脐周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注射 出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