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输血实践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减少因同种免疫抗体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然而,当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效价逐渐减弱或者消失时,不规则抗体筛查易造成漏检,若患者输注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则会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甚至发生溶血反应。现就1例低效价抗-C致回忆迟发型溶血反应的案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低效价抗体 抗-C 回忆性溶血反应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日本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儿童大脑存在“低效工作”状态,这有可能是导致疲劳感强的原因之一。新成果有助于研究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就像寻找对你有益的习惯一样,寻找妨碍你的习惯同样重要。这7种习惯中大多数都可能会轻易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你难以察觉它的存在(或者它如何影响到你)。作者曾经略微尝试了这些习惯,结果毫无疑问,那些重要的事情没有几个可以完成。同时也要添加说明的是,这只是在生活中你可能影响效率的7个主要习惯,影响你效率的恶习绝不仅仅是这些。

  • 标签: 恶习 人群 习惯 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透析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人数均为3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观察组给予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之前和透析之后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并对肾功能以及血清溶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以及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透析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相较于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而言,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更为安全有效,可有效避免低血压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糖尿病肾病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 SLEDD-F)的优势。方法:抽选 50例顽固心衰病人均分为两组, A组行持续静脉 -静脉滤过( CVVH), B组行 SLEDD-F。结果:两组组内相比,心功能、心排出量( CO)、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尿素氮(BUN)、血清肌酐( Scr)均出现良性变化, P< 0.05;但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05。与 A组相比, B组肝素用量也较少, P< 0.05。结论: SLEDD-F能够清除毒素与水分,有利于稳定血供状态,疗效与 CVVH极为类似,而且对肝素需求少,可以替代 CVVH治疗。

  • 标签: SLEDD-F CVVH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就间断血液透析以及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80例心肾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间接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血肌酐、磷、尿素氮水平以及及心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及心率降低程度较高,平均动脉压也相对稳定,对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的超滤脱水量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症较之间断血液透析治疗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断性血液透析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心肾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比较在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临床诊治处理过程中采取持续低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我院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实现确诊处理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持续低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诊治疗效。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在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临床诊治处理过程中采取持续低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式,相较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持续低效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断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在心肾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94例心肾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断血液透析,实验组患者接受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治疗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心、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间断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的效果更好,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 标签: 间断性血液透析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心肾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病发机制主要与肾血流量、血管收缩等息息相关,从而可以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及其周围的组织,然而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并发症的影响下,更是对患者的肾血及血管等部位的影响造成扩大化。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前期具有可逆,如能及时诊治,大多患者均可治愈。本文就持续缓慢抵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进展作以下综述。

  • 标签: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急性肾衰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与间断血液透析(IHD)在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46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液透析方式不同分为间断组和持续组,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清除P、Scr及BUN(均P<0.01),而治疗后MAP及HR组间变化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清除毒素效果好,能在患者血压、心率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脱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肾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中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94例阴道分娩产妇的一般资料。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7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助产护理,实验组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例数,记录产后24小时内平均出血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例数为3(6.38%),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23.40%),并且实验组产妇的24h内平均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阴道分娩的护理中,能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护理安全,为安全分娩带来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分娩结局 产后出血
  • 简介:新生儿溶血病(ha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ABO溶血病以母亲为O型,子女为A型或B型的发病率最高,而且在第一胎时也可以发病。在妊娠期间,O型母亲经过产前检测,当IgG抗-A(B)抗体的效价≥64时就有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本实验室对78例HDN标本检测时发现其中8例是母亲体内低效价(〈4)IgG抗-A(B)抗体所致的HDN,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低效价 IgG抗-A(B) HDN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压低切牙效率及牙根吸收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20日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5例患者,男2例,女13例,年龄(29.6±6.9)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术CT,从中截取头颅侧位片及全口曲面断层片。所有患者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压低切牙打开咬。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得出下颌中切牙切缘至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1-MP)、下颌中切牙根尖点至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IA-MP)、下颌中切牙切缘至X轴的垂直距离(LI-X)、下颌中切牙根尖点至X轴的垂直距离(LIA-X)、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6-MP)、下颌中切牙与下颌平面交角(LI-MP)、下颌中切牙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I-NB)、下颌平面角(MP-FH);通过锥形术CT进行下切牙长度测量。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牙列排齐整平,前牙建立正常覆合覆盖,治疗后L1-MP减小了(3.39±0.82)mm,LIA-MP减小了(3.23±1.28)mm,治疗后LI-X增加了(2.16±1.74)mm,LIA-X增加了(2.64±0.48)mm,表明下切牙有明显被压低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下切牙前后向改变的测量值LI-MP增加了(0.49±0.39)°,LI-NB增加了(0.27±0.05)°,表明下切牙治疗后有唇倾的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6-MP减小了(0.16±0.98)mm,说明下颌磨牙有轻度压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P-FH的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切缘到根尖的距离治疗后减小了(0.74±0.60)mm,说明治疗前后牙根有轻度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切牙压低的效果显著,下切牙前后向位置改变不明显,牙根吸收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压低下切牙 头影测量 矫治 打开咬
  • 简介:摘要:根据研究,血液科患者常常面临着口腔细菌交叉感染的高风险。我们针对往常的口腔护理方法不断尝试创新,致力于降低感染风险。经研究,我们发现床旁口腔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因口腔细菌引发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床旁口腔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还能显著降低由口腔细菌交叉感染引起的并发症风险。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中,实施床旁口腔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这项研究突显了床旁口腔护理在降低血液科患者感染风险和改善生活质量上的重要,为临床推广床旁口腔护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 标签: 血液科患者 床旁口腔护理 细菌交叉感染 感染风险降低 生活质量改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2020.12~2023.02,本院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全面护理。对比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数值改善积极(P<0.05)。结论:全面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当中,积极降低心绞痛发生率,促进生活方式改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分娩前行外倒转术对剖宫产率的降低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定期产检的足月单胎臀位产妇80例为研究组,所有产妇均于分娩前进行外倒转术干预。另抽取同期行定期产检的足月单胎臀位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处理。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此外,对产妇分娩前外倒转术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别予以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80.00%,64/80)高于对照组(21.25%,17/80),而剖宫产率(20.00%,16/80)低于对照组(78.75%,63/80),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0.00%,0/80)低于对照组(5.00%,4/80),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脐带长度、产次以及使用宫缩抑制剂与否均是产妇分娩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脐带长度、经产妇以及使用宫缩抑制剂均是产妇分娩前外倒转术成功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产妇分娩前行外倒转术在降低剖宫产率方面效果显著,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脐带长度、经产妇以及使用宫缩抑制剂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分娩前外倒转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外倒转术 分娩 剖宫产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