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有效复位是后期肩关节功能良好恢复的关键,通过钢板内固定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骨折块复位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固定作用[1]。肱骨近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是根据生物接骨术设计而成,由于锁定钢板体积小,且不刺激周围软组织等,在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显著的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以此来证明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有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肱骨近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骨折的临床安全性。方法:从时间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相关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按照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参比组应用常规方式治疗,试验组应用肱骨近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对肱骨近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试验组37例的手术指标、住院时长均好于参比组(P<0.05);试验组37例的临床疗效高于参比组(P<0.05);试验组37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对肱骨近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肱骨近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手术效率,缩短住院时长,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建议使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合妙散加减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肢肿胀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下肢骨折后期肢肿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基于常规治疗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妙散进行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肿胀评分、疼痛评分以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三妙散 加减治疗 下肢骨折后期肢端肿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近骨折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接受的高龄股骨近骨折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对症救治,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护理服务工作,本次研究对象均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运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69.2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31%)低于对照组(76.92%),数据比较存在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股骨近骨折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为患者推广。

  • 标签: 高龄 股骨近端骨折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胆管吻合、经肝经皮胆道引流术修复医源性胆管损伤,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1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不同手术导致胆管损伤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4例,男性7例,年龄(47.5±15.3)岁。1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Ⅱ 1型损伤7例,Ⅱ 2型损伤1例,Ⅱ 3型损伤1例,Ⅱ 1型同时合并Ⅱ 2型1例,Ⅱ 4型1例。8例为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给予修复,另外3例修复手术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分别为2 d、9 d和5个月。所有患者均利用胆管吻合、经肝经皮胆道引流的手术方式进行胆管修复,不放置T型管。结果本组所有胆管损伤的修复手术均1次成功,无死亡病例。2例肝总管吻合的患者术后吻合口有胆漏发生,量少:其中1例术后3 d胆漏即消失;另1例经腹腔引流2周后痊愈。其他病例围手术期无胆漏、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无胆管炎表现。所有病例术后经肝经皮胆道引流通畅,肝表面胆道引流管穿出的部位无胆漏发生,1例在术后6个月拔除胆道引流管,其余病例均是在术后3个月拔除胆道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无腹胀、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肝内胆管无狭窄、扩张,工作生活正常,治愈率100%(11/11)。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手术方式应尽量选择胆管吻合术,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维持胆汁排泄的正常生理通路;经肝经皮胆道引流能够保障胆管吻合修复,能够减低患者的致残分级。

  • 标签: 胆管 创伤和损伤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双色小球法对其分组,其中28例为参照组并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其余28例为研究组采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施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月经恢复以及恶露持续时间,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对其手术效率,并减轻患者的机体损伤,从而使其在术后更快恢复。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 端端吻合术 髂内动脉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肱骨近骨折采用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选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诊的肱骨近骨折患者例数共计88例,以患者主观治疗意愿分设不同小组,研究组(n=44例,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对照组(n=44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2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经皮锁定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患者男,44岁,左手小指皮下结节3年。皮肤科检查:左手小指末节背侧一0.4 cm × 0.4 cm皮下结节,触之橡皮样硬度,无压痛,末端指间关节活动不受限。术后组织病理:肿瘤含有丰富的纤维样、软骨样、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呈卵圆形至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有丝分裂。细胞排列杂乱或呈小团簇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转录因子ERG、SOX9,不表达S100、P63、广谱角蛋白(AE1/AE3)、上皮膜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Ki67增殖指数小于1%。诊断:肢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 标签: 黏液样肿瘤 纤维软骨 肢端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THBS1-ADGFR5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肱骨近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第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5例肱骨近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2例;年龄24~83岁,平均56.7岁。根据使用固定物不同分为2组:新型钢板组14例(采用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与PHILOS组(采用PHILOS固定)21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新型钢板组与PHILOS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21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新型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3.9±29.2)min,术中出血量为(36.4±27.1)mL,住院时间为(2.3±1.1)d,术后1个月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0.1±4.7)、(55.5±19.1)分,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8.5±4.6)、(25.1±24.4)分,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PHILOS组手术时间为(85.0±38.8)min,术中出血量为(62.9±46.8)mL,住院时间为(2.4±0.9)d,术后1个月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1.0±3.8)、(49.6±23.7)分,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8.0±5.1)、(19.1±17.3)分,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患者肩关节功能满意,与PHILOS固定疗效相当,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式。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不同连接方案对CRRT动脉压力(PA)、静脉压力(PV)和跨膜压(TMP)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体外实验:模拟CRRT与ECMO不同连接方案,根据CRRT动、静脉与ECMO循环管路不同连接位置分为6种方案:方案A为与氧合器前、氧合器后连接点相连接;方案B为与氧合器后、氧合器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C为与氧合器前、离心泵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D为与氧合器后、离心泵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E为与氧合器前、回输导管连接点相连接;方案F为与氧合器后、回输导管连接点相连接。每套ECMO套包在每个连接方案、不同流量下(2、3、4、5、5.5 L/min)重复测量5次,共6套ECMO套包,测量30次,比较6种方案的PA、PV和TMP。②体内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ECMO联合CRRT治疗并因PA或PV过高而更改方案的患者(由方案A或B更改为方案E或F),观察更改方案前后PA和PV的变化。结果①体外实验结果:在不同ECMO血流量下(2~5.5 L/min),方案A与B、C与D、E与F之间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方案C、D的PA均最低,方案E、F次之。在不同ECMO血流量下(2~5.5 L/min),方案B的PV均高于方案A;而在3~5.5 L/min的高流量下,方案C与D、E与F之间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方案E和F的PV绝对值均最低。由于方案A、B高流量时部分PA>300 mmHg(1 mmHg≈0.133 kPa),方案C、D高流量时部分PV>350 mmHg,因此方案E、F是较为合理的连接方案。在ECMO血流量为5 L/min和5.5 L/min时,方案C、D的TMP均表现为负值(mmHg;5 L/min:方案C为-29.14±11.42,方案D为-42.45±15.70;5.5 L/min:方案C为-35.75±13.21,方案D为-41.58±15.42),提示存在透析液的反滤过;在不同ECMO血流量(2~5.5 L/min)下,方案A、B、E与F之间TMP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均数绝对值波动在9.89~49.55 mmHg,均在正常范围内。②体内研究结果:共有10例患者由于PA或PV过高而更改连接方案(由方案A或B更改为E或F),男性8例、女性2例,静脉-动脉ECMO(VA-ECMO)7例、静脉-静脉ECMO(VV-ECMO)3例,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更改方案后PA、PV均较更改方案前明显下降〔PA(mmHg):244.00±22.58比257.20±21.92,PV(mmHg):257.20±18.43比326.40±15.41,均P<0.01〕,且PV较PA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值(mmHg):69.20±6.55比13.20±5.45,P<0.01〕。结论对于使用ECMO联合CRRT治疗的患者,CRRT动脉连接于氧合器前或氧合器后、静脉连接于回输导管连接点的方案,可明显降低PA和PV,即使在ECMO高流量运行时仍可维持CRRT正常运行。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压力报警 连接方案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吉林省某甲医院双通道药品运行现状,梳理政策运行的院端举措,为优化双通道药品的制度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将研究医院的审批情况、药店的备药及医保报销情况作为研究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梳理了院PDCA循环下的院双通道药品管理措施。经统计,截止2022年7月,研究医院审批使用双通道药品的患者量达18125人次。备药方面,研究医院和周边辐射药店双通道药品备药情况参差不齐,不同药店之间的供应互补,才能满足所有药品的配备需求。结论:院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开展合理用药管理。促进定点药店信息公开,改变目前各药店备药种类参差不齐的现状,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 标签: []双通道药品 运行现状 优化建议 三级甲等
  • 简介:摘要肱骨近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折之一,绝大多数无移位或轻微移位肱骨近骨折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对于移位肱骨近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畸形愈合率高,需行手术治疗。但是切开复位内固定面临两个困难:粉碎性骨折难以解剖复位,现有内固定器械难以维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至骨折愈合。目前对如何治疗移位肱骨近骨折缺乏共识,因此,欧洲创伤和急诊手术协会(ESTES)制订了《2021版老年肱骨近骨折治疗指南》,规范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骨折的治疗。笔者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为国内临床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提供参考。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成形术,置换,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髓内钉与股骨近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21年2月~2022年6月时间段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通过信封抽签的方式加以分组,分至对照组的37例患者采用股骨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至观察组的37例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将2组患者的围术期各项指标、骨折愈合指标、术后生物力学指标及术后不同时期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快,观察组生物力学指标压缩试验及破坏载荷更大,扭转试验更小,术后Harris评分更高(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供选择的术式较多,相比较股骨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防旋股骨近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促使患者尽快负重,骨折可以尽快愈合,其发挥良好的生物力学作用,使得患者髋关节功能得以尽快恢复。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或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或反肩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8例老年肱骨近Neer或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46例来自四川省骨科医院(半肩关节置换22例、反肩关节置换24例)、12例来自天津市天津医院(半肩关节置换5例、反肩关节置换7例)。半肩关节置换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70.29±6.81)岁(范围61~87岁);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17例。反肩关节置换组31例,男9例、女22例;年龄(75.06±4.25)岁(范围67~86岁);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22例。术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根据肩关节活动度、假体是否上移、大结节愈合、肩胛盂切迹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疗效。结果半肩关节置换组随访时间(50.63±16.02)个月(范围24~75个月),反肩关节置换组(28.32±11.93)个月(范围14~56个月)。反肩关节置换组患者前屈上举活动度118.22°±27.22°,半肩关节置换组为102.77°±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2);体侧外旋活动度和内旋摸背分级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旋:t=0.57,P=0.616;内旋:χ2=2.61,P=0.273);半肩关节置换组的大结节完全愈合率为52%(14/27),反肩关节置换组为71%(2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肩关节置换组的Constant-Murley和ASES评分[(71.54±27.31)分和(72.76±17.34)分]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53.03±30.36)分和(61.07±18.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和2.44,P=0.019和0.018);半肩关节置换组和反肩关节置换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10/27)和1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32)。半肩关节组中6例出现假体上移、2例肩盂侧磨损,反肩关节置换组中1例出现肩胛盂切迹(Sirveaux 1级)。结论老年肱骨近Neer或四部分骨折,相对于半肩关节置换术,反肩关节置换术能获得更好的前屈上举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老年人 肩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仿生髓内钉(PFBN)与传统股骨近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10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BN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为(75.7±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4)d;采用PFBN固定治疗。PFNA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75.3±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0.5)d;采用PFNA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FB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3±11.4)min,显著高于PFNA组患者[(39.2±15.3)min];术后负重时间为(7.9±2.7)d,显著短于PFNA组患者[(21.2±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BN组与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30.6±21.3)、(123.5±17.8)mL]、住院时间[(4.2±1.6)、(4.6±2.1)d]、Francisco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骨折愈合时间[(12.3±0.5)、(12.6±0.7)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BN与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PFNA比较,PFBN可提供更可靠的早期稳定性,减少患者卧床时间。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老年人
  • 简介:摘要对于移位的肱骨近骨折的理想手术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共识。随着肱骨近髓内钉在设计方面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交锁髓内钉为中心性固定,其固定力臂短于侧方锁定钢板,有良好的抗屈曲和抗旋转特性。术中经冈上肌肌腹入钉,避免医源性肩袖损伤,降低对肱骨头血运的干扰。本文回顾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从肱骨近髓内钉的设计的演变、手术适应证、临床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 标签: 肱骨 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近骨折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效果十分优秀,固定稳定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解剖锁定 钢板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锈钢材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简称抢救件)功能前端保护方法,减少临床急救患者过程中口腔粘膜损伤。 方法  选取2021年4月~6月回收的150套抢救件为试验组,2021年1月~2021年3月回收的137套件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医用硅胶保护套进行保护,对照组采用纱布块缠绕法进行保护。比较两组器械手工清洗处理耗时、清洗合格率、包装耗时、灭菌湿包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手工清洗处理耗时为(2.42±0.14min),对照组为(9.5±0.58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目测法检测为98%,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法为96%,对照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 85%,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法为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包装耗时(2.2±0.5min) ,对照组包装耗时(9.5±0.58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湿包发生率为(1.3%),对照组湿包发生率为(0.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锈钢开口器、舌钳、压舌板采用硅胶保护套功能前端进行保护,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使用时对患者口腔粘膜的损伤。

  • 标签: []  抢救三件 功能保护 医用硅胶器械保护套 清洗质量 包装 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