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观察

王国祥

姜堰中医院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0例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区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月,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其中对照组1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15例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术后VSA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锁定钢板治疗效果理想,采用微创术式可充分保障手术效果,弥补传统锁定钢板治疗的不足,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效果;并发症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疾病,特别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从发病部位看,属于松质骨、骨密质交替位置,由于位置较为特殊,治疗难度相对较高。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虽然治疗效果确切,但术中损伤较大,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1]。对此,考虑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充分发挥其内固定稳定性较好的优势,加快患者康复。本次研究将对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做对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0例(2018年1月-2022年1月),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男女各7例、8例,年龄57-78(72.85±3.90)岁,观察组男女各6例、9例,年龄58-77(73.20±3.85)岁。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疾病类型;②均符合手术要求;③患者同意知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手术禁忌症;②中途退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近,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行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从肩峰处入路,切口长度8~10cm,充分暴露骨折端,彻底清除骨折病灶,复位骨折,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所用工具为克氏针,行X线透视,保证骨折处妥善复位;选择长度适宜的自锁钢板,自肱骨近端外侧置入,调整钢板位置,螺钉妥善固定,常规冲洗、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术后以三角巾行颈腕悬吊。

1.2.2观察组

予以微创锁定钢板固定,行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手术入路选择肩峰下,切口长度约5cm左右,注意保护深部腋神经、肌皮神经,充分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病灶碎骨、血肿,参照肱二头肌、结节间沟进行复位操作,若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滑出沟槽,应进行妥善复位,对于肩袖部分松弛或撕裂患者,应予以铆钉或紧缩修补,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m,放置锁定钢板,并在后缘远侧1cm处固定,保证肩关节被动活动无异常,缝合修补关节囊,冲洗切口后逐层关闭,放置引流管,以三角巾行颈腕悬[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观察比较,同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调查患者术后3d疼痛程度,得分0~10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对比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局部无叩击痛或压痛,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形成,即可判定为骨折愈合)。另外,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利用软件SPSS26.0实现,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组间结果对比分别采用t检验、检验,组间对照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观察

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观察[n(%)]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VAS评分(分)

骨折愈合时间(周)

观察组

15

95.60±5.65*

145.80±10.95*

3.12±0.64

12.33±1.06

对照组

15

116.85±9.80

186.65±9.80

5.08±0.71

15.98±1.3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并发症情况观察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33%(1/30)(螺钉松动1例),相比对照组20.00%(6/30)(钢板断裂3例、螺钉松动2例、肱骨头坏死1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体力劳动者、骨质疏松者,以肩部外侧疼痛、上臂外展受限为典型症状,对于存在骨折粉碎,明显移位 尤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临床建议手术治疗,避免复位固定不良,留下肩关节活动障碍、慢性疼痛等后遗症。肱骨由肱前动脉的分支供血,

传统三叶草钢板、T型钢板在置入过程中,需要做较大的切口,会影响肱骨血运情况,加重骨折周围组织损伤,甚至引起肱骨头缺血坏死,故现已逐渐被自锁钢板替代,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问题有所改善,但仍会对患者康复产生影响[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VAS评分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随着生物接骨技术的大力推广,锁定钢板的应用日益增多,其符合肱骨近端生理解剖特性,外形与肱骨近端侧面高度吻合,锁定钢板置入后,与螺钉间成角稳定,可获得理想固定效果。常规术式手术切口较大,术中骨膜剥离范围大,易引发肱骨头缺血坏死。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术中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对骨质血运破坏少等优势,利用多枚不同角度的螺钉,可对肱骨头进行有效固定,确保骨质、螺钉、钢板紧密联系,形成相互作用,能够防止骨折再次移位,发挥坚强固定的效果。不仅如此,微创锁定钢板术中,可维持良好的骨折端血运,尽量避免肩袖和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可加快骨折端愈合,且患者术后可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有研究显示

[4],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和参照组(常规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患肢制动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治疗后研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且研究组脂肪液化、螺钉松动、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有学者指出[5],肱骨头坏死、肱骨头内翻畸形、螺钉穿出或退钉、钢板位置欠佳等,均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利用微创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其无需预弯,与肱骨解剖结构吻合,与骨膜间留有一定空隙,可保护骨质区血运,防止骨膜损伤,且具有抗拔除、抗扭转的特性,可减少各类并发症,妥善固定肱骨近端。

综上所述,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锁定钢板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应用,具有恢复效果优、骨折愈合速度快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彭文康.临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重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究[J].当代医学,2021,27(22):13-16.

[2]徐殿杰.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3):98-100.

[3]龚化阳,杨爱兵,张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2):167-168.

[4]陆文江,秦文,陈忠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02-103.

[5]张运昌.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