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我想简单的说一下艺术的性质、意义、方法。首先打开一个思路——我们所说的艺术,包括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需要先确定其范畴。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国艺术的研究,还没有成为学科。基本上还是感性化的。我不是说中国美术没有学术价值,但它还是处在感性化的阶段,在欧洲至少从19世纪开始,艺术就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与哲学、文学、数学与物理学并驾齐驱的学科。所以,从那时候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中国美术史 西方艺术史 人文学科 感性化 绘画观念
  • 简介:你研究历史不能光看文字记载,现在很简单,你要了解中国历史的真正样貌,靠司马迁解决问题吗?司马迁说,他的历史是充满矛盾的,为什么?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必须达到成一家之言,矛盾了。历史肯定是真实的情感写照。所以《史记》,与其说是司马迁对历史的研究,更多是个人的看法。如果没有这个历史观念,成不了这么伟大的历史。有另外的文献,这个文

  • 标签: 历史观念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瓦尔堡 艺术史研究
  • 简介:第五节杰曼·穆尼耶1920年2月7日,杰曼·穆尼耶(GermaineMounier)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纳伊地区。她曾在音乐学院随杰曼·艾林-切内(GermaineAlem-Chéné)、圣蒂亚哥·列拉(SantiagoRiera)、马格达·塔里亚菲罗(MagdaTagliaferro)和简·巴特拉(JeanBatalla)学习。

  • 标签: 钢琴演奏 法国 艺术史 音乐学院 塞纳河
  • 简介:中国音乐美学到宋明理学,始真正获得思辨的美学品格;中国音乐美学的新进路,与当时"已发""未发"的哲学讨论有关。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心-情关系、理-欲关系乃至礼-乐关系,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至北宋有一个清晰的思想"向内转"的倾向;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如《乐记》等,有长时段考察的必要,对《乐记》与《中庸》关系的认识,涉及文献思想来源问题,需要再讨论。

  • 标签: 宋明理学 《中庸》、《乐记》 已发-未发 中-和
  • 简介: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固原,已发掘出多座姓粟特人墓葬。墓葬中出土的壁画是目前国内隋唐墓葬壁画之精品,是研究隋唐时期人物服饰、绘画技艺的重要资料,也是入华粟特人中土化的重要形象资料。

  • 标签: 隋唐 粟特人 丝绸之路 墓葬壁画
  • 简介:“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理论教学环节主要由教师讲解,通过多媒体等授课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阐释,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在机房或者实验室开展,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并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 标签: 运动规律 课程改革 动画 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讲解 实际操作能力
  • 简介:鲁迅图像是毛泽东时代文化理想与大众认知相匹配的产物,也是艺术家进行身份构建的道具,其实质为文化偶像的视觉呈现。鲁迅形象在不断地被毛泽东概念化的同时,这种概念化本身成了一个再想象的基础,从而衍生出诸多新的“鲁迅形象”。这些“鲁迅形象”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真实鲁迅的仿像,由此导致的形象错觉阻隔了观者探求原形鲁迅的视线。鲁迅图像以视觉的方式见证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化心态。

  • 标签: 鲁迅图像 视觉文化 再现 匹配 仿像
  • 简介:克孜尔石窟——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六、克孜尔壁画中的佛教徒众们2、佛陀的非人类弟子:严格地讲,前面章节中,所述及的菩萨,应该不属于人类,因为,早期佛教,或说原始佛教时期,菩萨一名虽时有出现,但多指释迦牟尼成道前的状态,甚至特指释迦牟尼前世在兜率天宫时的身份,在经典中,接替释迦牟尼,继续在兜率天宫为众生说法的弥勒菩萨,亦是以天人的身份出现。

  • 标签: 佛教造像 中国 克孜尔石窟 佛祖 释迦牟尼 弥勒菩萨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市场化概念的普及,逐渐步入商业化社会。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形态。很多思想概念需要依据经济样式和技术更新来加以重新调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现实中充斥着各类传媒,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媒体已经是生活本身。整个社会不断地“势利化”,

  • 标签: 媒体 责任 书法 社会经历 思想概念 日常生活
  • 简介:克孜尔石窟-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五、克孜尔壁画中的菩萨们菩萨一词为佛教术语,在早期经典中,菩萨有两个特指的对象,一是指成道前的释迦牟尼本人,也就是说,截止到四十九日树下禅定证道之前,释迦牟尼均以菩萨的面目出现;另一个特指的对象就是弥勒,弥勒菩萨被认为是继释迦牟尼之后的下一位佛教导师,也就是继承者,因此,释迦牟尼为现代佛,而弥勒将是未来佛。到了后来,

  • 标签: 佛教造像 中国 弥勒菩萨 克孜尔石窟 释迦牟尼 佛祖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我有机缘参加写作中国近现代音乐,真是极大的幸事。时光流逝,距今已过五十余年,本人已是快奔九十的老人,有些事已记不得,有些事怕记不准。所幸尚未糊涂,对写这件大事也还部分记得,现尽心写下,为历史留个信息。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集体写作 50年代 20世纪
  • 简介:<正>流沙先生是我研究戏曲声腔的引路人,是良师,亦是益友。在流沙先生离休以前,我俩并没有在同一单位共事。他离休后,我才调到省艺术研究所工作。但四十几年来,我们总是在"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的交谈中度过的。先生研究戏曲声腔成果斐然,在海内外久享盛名。先生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和严谨周密的治学方法,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一、相识相知四十年,声腔研究一线牵我认识流沙先生始于1970年南昌市举行的一次

  • 标签: 治史 艺术研究所 戏曲史 终生难忘 宜黄腔 戏曲研究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口述”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在西方悄然兴起。近年来,特别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运用了“口述”理论与方法,使得民族音乐领域中的“口述”研究获得较大的进步与突破。学者们在重视民族音乐本体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民族音乐“口述”实存分析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音乐学界对“口述”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还存在许多疑惑与误解,对“口述”的价值、地位、特征等还认识不足。民族音乐“口述”研究有着独特的范畴和特点,以土家族土司音乐为例,其“口述”研究同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尤其是对土司时期反映土家族人民俗生活、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音乐等实存音乐现象进行的“口述”研究。人们运用了现代录音、录像技术,记叙了土司到普通民众在民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生活历程。如今,“口述”将借土家族音乐更广泛、深刻地记录下土家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

  • 标签: 民族音乐 口述史 土家族 土司 音乐文化
  • 简介:张师勋的《韩国音乐(增补)》中涉及音乐思想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几点,即音乐与“天”、音乐与宗教、音乐与政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美学、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民族。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韩国古代音乐思想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密切关系。张师勋认为韩国音乐应该走自己的路,提倡韩国的乡乐创作,否定因袭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做法,这是正确的。但是历史无法抹除,本文认为应积极地看待中韩关系;而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也正是中国所要做的。

  • 标签: 韩国音乐 中国音乐 雅乐 正声 玄琴
  • 简介:20世纪初,“新政”、“改良”运动层出不穷,作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戏曲的教化功能与社会作用也愈发为人重视。清廷、改良派与革命派几乎同时发力,从社会上层的政策制定到戏剧刊物的发行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剧改良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改良者们发掘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全新的时代意义。他们力图逾越旧有藩篱,开创启迪民智的崭新局面。上述三方在参与过程中各怀目的,方法迥异,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博弈,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值得反思。

  • 标签: 戏剧改良 清廷 改良派 革命派 博弈
  • 简介:现代招贴是消费文化的重要视觉符号,是19、20世纪之交在社会生产、消费实践促推下产生的实用艺术的新类别,是大众消费传播的新媒介。法国“新艺术”运动招贴被认为是现代招贴早期发展的一个范本,产品招贴、娱乐招贴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法国“新艺术”运动招贴的考察,可为人们理解设计活动与消费实践、生活方式、大众文化以及媒介表达等多方面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 标签: “新艺术”运动招贴 消费文化 视觉符号 法国
  • 简介:<正>当很多毫无经验的新驴友鼓起勇气走出家门的时候,却发现经验不行、装备不行、相机也不对。为此,我们特别请来了有着丰富经验的旅行摄影师张千里,在安全防护和购买装备方面,用切身体会给你几个虽小却很重要的建议。

  • 标签: 张千里 鼓起勇气 安全防护 全画幅 运动强度 微单
  • 简介:从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公共标识、海报等角度进行视觉形象分析,从而总结出南京青奥会在视觉形象设计表现方面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类型的赛事活动在形象设计方面提供借鉴。

  • 标签: 南京青奥会 青奥理念 视觉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