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音乐剧作为一种“时尚新潮”的戏剧形态,脱胎于中国传统歌舞剧,借形于西方音乐剧。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音乐剧保持身份自觉是文化生存所必须的,也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历程。描红与书写都是中国音乐剧的创制形式,以书写的方式表达文化底蕴,阐释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百态,更能实现中国音乐剧的身份自觉。

  • 标签: 描红 书写 身份自觉 本土化 现代性
  • 简介:詹福瑞,男,满族,1953年11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学术兼职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学科规划与评议组成员、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

  • 标签: 中国当代 满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哲学 中文学科
  • 简介:赵大年,满族。1931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同年参军,历任文工团员、文化教员,北京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及第三届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专业作家。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 标签: 中国当代 满族人 少数民族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 1931年 1949年
  • 简介: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满族。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曾为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 标签: 中国当代 满族人 启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佛教协会 鉴定委员会
  • 简介:王立平,男,满族,著名作曲家。1941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3年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1979年调入北京电影乐团(现今的中国电影乐团)从事电影电视音乐作曲,后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1985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担任主席;

  • 标签: 王立平 满族人 中国当代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叶嘉莹,女,1924年出生,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叶赫那拉氏,知名汉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等。

  • 标签: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满族人 叶嘉莹 中国当代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吴文莉,陕西西安人,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师从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陕西长安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市文联创研室副主任。西安文史馆研究员,柳青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叶落长安》改编成4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并在全国多次热播。出版画册《吴文莉国画·人物卷》、《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吴文莉工笔荷花精选》、《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吴文莉人物画选》。熟悉吴文莉的人都知道,她身在俗世,心却皈依了佛境。她为人处事,所传达给朋友和身边人的,时时刻刻,就都是暖暖的禅意。身与心浸润在佛理与禅思中的吴文莉。很自然的把佛与禅相融于她的艺术创作中了。这在她近些年来对荷花的研究与用墨。是可窥一斑的。她为此出过一本《水墨莲花》的画册.只那雅洁的封面,谁看了都会眼睛为之明亮许多。到翻开画页细阅慢读时,更会因那一幅幅圣洁的画作而心悦,阅读者的身心,被那漾溢着佛光禅韵的莲荷所俘虏。而自觉自愿地经历一次佛的洗礼、禅的教化。出淤泥而不染。中国的文化人,所认识的莲荷只到这个境界。而无边无际的佛与禅。对莲荷的觉悟要广阔得多,像佛与禅的大境界一样,无边无际。是为画家的吴文莉,以她的实践。完美了这一高标的艺术展现。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作品选 电视连续剧 西安市 为人处事 艺术创作
  • 简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与所有艺术一样,戏剧使人不断寻回自我生命本体,张扬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实现精神解放。而戏剧精神是健全的民族对其精神品格的关怀与守护,戏剧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艺术实践,并经由剧场传递着精神。对于健全的民族和社会来说,这种精神至关重要。本文以人与精神为切入点,考察并分析中国当代话剧对人类精神的守护及其迂回的发展进程;重点阐释1980年代话剧在精神寻求中的三个阶段:在政治诉求中对解放的乌托邦幻想及其精神困境、在艺术探索中寻求精神解脱之路、在文化反思中回归精神主体与生命本体,以及1990年代后中国话剧在多元发展中戏剧精神的坚守及其限度。

  • 标签: 精神 守护 限度
  • 简介: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问题,我主要谈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新文学终结,另一个是"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这是两个大的理论和历史的问题。后面结合一些具体作品谈四个小问题:一个是底层文学的问题,一个是非虚构,另外两个是官场小说和科幻小说。我认为这些方面大体能够概括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文学所发生的一些变化。我现在先从"新文学终结"的话题展开,为什么先从新文学这样的话题谈起呢?

  • 标签: 当代中国文学 官场小说 底层文学 科幻小说 中国故事 左翼文学
  • 简介:“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整体特征和独特美学的思想。这对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具有艺术理论指导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其理论内涵。从对事物认知上,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合一的形而上哲学含义,是一种融合的思想;从伦理道德意义上。

  • 标签: 艺术审美活动 中国传统 中国画 美学观 “天人合一”观 当代
  • 简介: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民族音乐研究已走过了三个阶段80多年历程,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延安吕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和重庆国立音专“山歌社”为代表的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为代表的第二阶段以及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以“南京会议”为起始标志的第三阶段。从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看,第一、二两个阶段的研究是“在大量搜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用西方音乐理论对这些作品进行形态学的分析,从而达到为音乐创作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方式”。第三个阶段由于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高厚永教授为首的一批音乐学者首先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概念,所以可以称之为“民族音乐学的方式”。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学科意识 民间音乐作品
  • 简介:摘要在21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流行语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喜爱。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再结合模因论的两个生命周期及模因的感染、复制和传播特征来分析解释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从发音相似、结构相似、语篇相似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得以产生及传播的过程,并运用模因论中模因的两个生命周期—同化过程和表达过程来解释网络流行语,把这两个过程看作是两个概念整合的过程,整合以后即产生了新的模因,即形成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新创结构。

  • 标签: 概念整合理论 模因论 网络流行语
  • 简介:有个王老汉,是个标准式的庄稼人,种起田来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年轻时还当过生产队的技术指导哩。他那一套侍弄庄稼的细活,简直可以拿来当教科书。这天,王老汉带儿子二毛到地里种薯苗。二毛才二十岁,考了几年大学都没中,迫不得已只好回家跟老爹种田。他心里不痛快,干起活来就有点毛毛糙糙的。

  • 标签: 种田 严格要求 生产队 教科书 回家
  • 简介:价值虚无主义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表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走向价值虚无主义中有不同的路径,大致包括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宣扬自我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批判功能的消退等。而从总体上,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虚无主义又走了一条从积极虚无主义到消极虚无主义的道路,这与尼采所分析的虚无主义及其克服的路径正好是相反的。如何克服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虚无主义,需要我们做深入反思和探讨。

  • 标签: 大众文化 价值观 虚无主义 路径
  • 简介:"土豪"是继屌丝之后最火,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土豪"出现的很早,为大众所熟知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后它便逐从人们的日常词汇中淡出。近期,"土豪"以反讽式的全新含义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并且还衍生出"土豪金"、"土豪会"等一系列热门词汇。"土豪"重获新生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原因。

  • 标签: 土豪 反讽式 社会和文化原因
  • 简介:流行词语是新词新义产生途径之一,它具有青年化、直白性、创意性、趣味性、简雅性、区域性及时代性特征。

  • 标签: 浅述 流行词语 特征
  • 简介:前些时候,我做中国当代教育现状调查,去济南市教育局采访,教育局局长说,请你纠正一种错误认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并不难。事实证明,局长没有说错,上学的确不难,难的是上一个好学校。即便考大学,与二十年前相比,现在要容易得多,但要考好的大学,仍旧是不容易的。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搞创作近三十年,最初手写稿子,每次投稿都怕弄丢,还得再辛苦抄一遍,而且很多时候常常是写完了,也不知道寄给谁。

  • 标签: 当代青年 教育局局长 义务教育阶段 教育现状 中国当代 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