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正>"比",是古今诗歌中广为采用的表现手法。借喻是"比"的一种。借喻与其他形式的"比"相较,具有共同性。"比"的艺术表达效果,诸如使现实中的事物形象化,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等等,借喻都具备。但是,借喻又有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比"的特长,这主要是语言更凝炼,诗意更含蓄,感情色彩更强烈。诗歌本是极为精炼的语言艺术,它要求以尽可能小的篇幅包

  • 标签: 诗歌借喻
  • 简介: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俳句最初是连歌的首句,也叫起句,发句,后独立出来,即称俳句。俳句句式是5、7、5的17个音组成。在

  • 标签: 日本 俳句 郭沫若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英诗是英国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英国语言文学者必修的一课。由许国璋先生主编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用教科书中,或用语音练习的形式,或用课间复习(inter-lesson)的形式,大量介绍了英文诗歌或片断。(据初步统计,共有二十七首之多。)在所介绍的诗歌中,有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有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

  • 标签: 浪漫主义诗人 音步 十九世纪 英诗 抑扬格 语言文学
  • 简介:中唐诗人张说,其诗与张九龄齐名,称“二张”。对其诗韵穷尽调查后,能充分证明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可靠性,而其特殊韵例,又可以透露实际语音的变化。

  • 标签: 张说诗歌 用韵
  • 简介:《修辞学习》曾经先后发表了两篇关于古文今译真善美的文章,内容精辟而又具体,读后受益良多:笔者拟从另一侧面,即关于古诗今译的真善美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抛砖引玉,愿海内大家匡其不逮。

  • 标签: 古文今译 真善美 古诗 《修辞学习》 抛砖引玉
  • 简介:今天,当越来越多的读者甚至诗歌的研究者声称自己读不懂诗歌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读者因种种原因远离诗歌而去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诗人直言“为少数人创作”、“我不需要读者”的时候,我们诗歌的审美观念确实面临着挑战。诗的本质是什么?诗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这些疑问无不需要我们做出回答。然而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回答,也确非易事。特别是对诗美的探究,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的,诗的美应体现在多方面,每位诗人、每一个诗评者和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诗美观。但我想,在今天,当越来越多的诗歌被读者读不懂的时候,当一些诗歌研究者甚至知名的诗学批评家都惊呼诗歌无法解读的时候,当诗歌已越来越远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对诗歌的平易美做些认识或者强调很有必要。

  • 标签: 诗歌 审美观念 研究者 读者 少数人 批评家
  • 简介:一、汉语、汉字与汉族诗歌我国素有诗国的美誉。汉语诗歌的优良传统也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汉族诗歌的语言风格同汉语的特点密切相关。首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其他民族。例如英吉利、俄罗斯或日本的许歌语言风格对立。十四行诗的形式无法照搬。

  • 标签: 传统诗歌 语言风格 汉语诗歌 十四行诗 民族性 俄罗斯
  • 简介: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并指明自己不用“美术”而用“美育”,乃是因为美育除了建筑、雕刻、图画等科外,还应列入音乐、文学。另外剧场与影戏院的管理、园林的点缀等等“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在所包”。①之后北大、清华等中国现代大学的国文系均开设有诗歌鉴赏与创作课程,

  • 标签: 美育 诗歌教学 北大 校长 课程 诗歌鉴赏
  • 简介:读者来信说他们读我的诗总感到很实在。若明确地设问,什么是诗歌的“实在性”?我想这样作答:诗歌的实在性的东西就是能使读者品选出诗人的“写景、叙事、表理、抒情、言志”这五味的诗品。现以

  • 标签: 诗歌作品 诗品 实在性 爱情 读者来信 抒情性
  • 简介:诗歌鉴赏是高考文学鉴赏的一个内容,年年都有,近年来比重有所增加,1999年又增添了新诗鉴赏的内容。掌握此类试题的设题思路和特点以提高同学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是复习迎考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来探讨一下此类题目的命题技巧。

  • 标签: 设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 高考 语文 意象 解法
  • 简介:在我国,圣经诗歌翻译经历了翻译主体从传教士汉学家到教内翻译家再到文学翻译家的更替,先后采用过文言、浅文言、白话和现代中文四种语体,呈现出从直译的散文体到意译的新诗体再到"以诗译诗"的文学化的演进.中国翻译传统和诗学传统对圣经诗歌的翻译具有强大的操纵作用.

  • 标签: 圣经诗歌 以诗译诗 文学化 诗学 操纵
  • 简介:本文以诗歌押韵的客观现象为根据,试图从语音学原理上探讨现代汉语诗歌分韵的理论原则,对一些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文中提出十七韵的韵目系统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分为十七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将十七韵与目前通行的十八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十八韵中e、o分韵,“翁”、“东”分韵不当。

  • 标签: 不同成分 音节 通押 韵母 声效应 不和谐
  • 简介:<正>曾经自信对语言能操纵自如的人们,在现代语言学的反思浪潮中,似乎已有点把持不住了:在被语言划定了的世界中,我们如何言说才不只是重复?利奇早就指出过“语言中的反创造性趋向:‘行话化’”,“这类行话可能会使我们对那种人为的简单化和类别化习以为常”,“行话取代了独立的思考。”由此引出了“到底是我们在说语言还是语言在说我们”的争议,一些不想被语言所言说的人举起了“挣脱语法的桎梏”的大旗,有人甚至扬言要“扭断文法的脖子”,似乎非如此不足以解几千年被奴役之愤恨。此举到底能否成功呢?我们不妨从理论和事实上来讨论。先考察命题:挣脱语法的桎梏。其中包含了“语法=桎梏”的子命题,语法到底是桎梏,还是言语交流的坚实底座,只待我们仔细分析就能明白这个预设本身是个假命题。

  • 标签: 诗歌语言 行话 词类活用 合法句子 魔方 反语法
  • 简介:本文追溯了中西意象诗的哲学基础和东西方诗歌思维模式,从语言与意义关系上探讨了意象诗的中西语言结构和表意手段,认为中西既具有各自对应哲学和语言形态差异,又有相似点,应该妥善对待各自语言事实.

  • 标签: 意象诗 哲学基础 思维模式
  • 简介:莱蒙托夫诗歌《帆》赏析黄玫莱蒙托夫是俄国继普希金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别林斯基称其为“俄国的天才”。诗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帆》就是这样有影响力的佳作之一。虽然这首诗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但久远的年代和陌生的创作背景都无法阻碍今天的...

  • 标签: 莱蒙托夫 《帆》 诗歌创作 轧轧作响 进步知识分子 艺术魅力
  • 简介:中国古诗俄译欣赏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俄语译文摘自1960ДумЫтйхойнбчьюЛ■Во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Р■нно■тромвыэж■юиээ...

  • 标签: 中国古诗 俄译 大酒杯 形动词 静夜思 安西王
  • 简介:古诗十九首》,上承《诗》、《骚》、《乐府民歌》,却比之成熟更具韵致。它宣告了诗歌史上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裁——五言形式的成熟,它所进射的光芒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不灭的亮点。在诗歌艺术的殿堂里,它的魅力如同贮藏在深窖中的陈年老酒,时问愈久就愈甘醇。历代对《古诗十九首》艺术魅力的分析品评极多: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五言之冠冕”。

  • 标签: 《古诗十九首》 修辞技巧 《文心雕龙》 诗歌艺术 艺术魅力 诗歌史
  • 简介:苏时学(1814-1873),字(学攴)元,号琴舫,又号爻山,晚年号猛陵山人,清代广西五挎厢登俊坊(今藤城镇)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举人,候选内阁中书。其诗集《宝墨楼诗册》部分收录在陈柱教授选编的《粤西十四家诗钞》当中,名列“粤西十四家”之一。

  • 标签: 诗歌艺术 山人 四家诗 诗集 简论 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