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1256名分娩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与顺产相比,剖宫产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随着产妇年龄增长而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与生男孩相比,生女孩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高,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
  • 简介:一些作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健康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现正常人室性,甚至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当高,但其意义至今未明。关于运动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则了解的很少,近来虽有一些报道,但结论很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和观察方法不同有关。且在所有报道中均未阐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心脏电生理和形态机能之间关系。本文采用Holter记录观察耐力性运动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进一步尝试阐明室性心律失常与一些ECG或UCG表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复杂性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 动态心电图 HOLTER 耐力性运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前油田生产采油领域中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螺杆泵采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螺杆泵的管理必须要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本文首先针对螺杆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螺杆泵管理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螺杆泵 管理 泵况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高钾血症的发生,并探讨不同血钾水平以及血钾变化速率对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944 446例次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本次住院预后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高钾血症定义为静脉血钾≥5.5 mmol/L,分析患者血钾水平以及血钾变化速率对住院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高钾血症患者15 771例,高钾血症发生1.7%(15 771/944 446)。但出院诊断仅为11.0%(1 735/15 771),漏诊为89.0%(14 036/15 77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钾者相比,入院时血钾<3.5 mmol/L(HR=1.338,95%CI:1.164~1.537,P<0.001)和≥6.5 mmol/L(HR=1.421,95%CI:1.158~1.744,P=0.001)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与患者血钾上升速率0.01~0.10 mmol/d者相比,入院即达到峰值血钾水平(HR=1.251,95%CI:1.077~1.453,P=0.003)、0.11~0.51 mmol/d(HR=1.499,95%CI:1.315~1.709,P<0.001)、>0.51 mmol/d(HR=2.431,95%CI:2.105~2.807,P<0.001)均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高钾血症患者未及时复查血钾也会增加死亡风险(HR=1.656,95%CI:1.434~1.914,P<0.001)。结论本研究住院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约1.7%,出院时漏诊高。入院时低钾血症、重度高钾血症、血钾快速上升或高钾血症患者未及时复查血钾均可增加住院患者死亡风险。

  • 标签: 高钾血症 住院病人 患病率 预后
  • 简介:针对西藏自治区近十年的贫困发生、生产总值、α系数,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异对贫困发生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结论,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差异大小是影响西藏贫困发生最主要的因素。

  • 标签: 贫困发生率 基尼系数 α系数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烫伤发生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2015年10月~2016年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发生烫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外科患者发生烫伤由改善前的26.6%降为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神经外科患者烫伤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烫伤 品管圈 神经外二科
  • 简介: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新生儿产科病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对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交接缺陷,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因此在产科病房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内容为确定主题、拟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及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施后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由17.7%下降至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知,通过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新生儿交接缺陷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 交接缺陷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就诊的DK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标准的DKD患者1 721例,其中男1 117例(64.9%),年龄(56±12)岁;女604例(35.1%),年龄(59±12)岁。血钾水平为(4.93±0.77)mmol/L,其中男性和女性血钾水平分别为(4.92±0.77)mmol/L和(4.93±0.7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以CKD分期进行分组,CKD 1~5期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58±0.52)、(4.65±0.47)、(4.86±0.59)、(5.21±0.79)、(5.61±0.8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701,P<0.001)。高钾血症的总体发生为37.0%(636/1 721),其中轻、中、重度高钾血症的发生分别为17.4%,10.5%和9.1%,不同性别高钾血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36.8%比女性37.3%,χ²=0.035,P=0.851);CKD 1~5期高钾血症发生分别为16.3%、21.2%、37.6%、55.2%、72.5%,发生随CKD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χ²=365.7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OR=0.975,95%CI:0.972~0.979)、舒张压(OR=0.985,95%CI:0.975~0.994)、血钠(OR=0.972,95%CI:0.945~1.000)是DK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DK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为37.0%,发生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舒张压、血钠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高钾血症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血栓栓塞(TE)发生,并探索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0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免疫治疗期间TE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计算TE累积发生及风险因素分析。结果804例肺癌患者中,男623例,女181例;中位年龄59岁(28~86岁)。有62例共发生65例次TE事件,其中51例静脉血栓栓塞(VTE),14例动脉血栓栓塞。804例患者3、6、12和24个月的TE累积发生分别为4.3%、6.1%、10.1%和16.8%,3、6、12和24个月的VTE累积发生分别为3.4%、4.7%、9.0%和13.3%。既往TE病史(HR=6.345,95%CI:2.917~13.802,P<0.001)、肝转移(HR=2.249,95%CI:1.123~4.502,P=0.022)和中心静脉置管(HR=3.674,95%CI:1.751~7.712,P<0.001)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易发生TE,既往TE病史、肝转移和中心静脉置管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 简介:本文对陕西师大1000名女生进行了月经状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就有关体育活动与痛经发生之间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讨论。发现体育专业痛经人数发生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经期活动组的女生痛经人数高于经期不活动组的女生,痛经人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女大学生经期参与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必须加以调整。

  • 标签: 女大学生 体育活动 痛经 医务监督
  • 简介:对具有标准发生和Gompertz增长的嗜菌体感染裂解细菌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及边界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分析模型存在Hopf分支周期解,并进行matlab仿真.

  • 标签: Gompertz增长 HOPF分支 全局稳定性 MATLAB仿真
  • 简介:本文同时考虑脉冲接种和脉冲剔除策略,建立一个具有标准发生的SIRS传染病模型,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研究了SIR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首先,得到模型无病T周期解的存在性和疾病流行与否的阈值一基本再生数R0;其次,应用Floquet定理证明了无病丁周期解是局部渐近稳定的;然后,利用脉冲微分不等式证明了无病T周期解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最后,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进一步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SIRS模型 标准发生率 基本再生数 全局渐近稳定性 脉冲微分方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收治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给药前、给药24h、48h纤溶酶变化不明显,观察组给药2h后纤溶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2h、24h,观察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酶原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和完全再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先后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程度明显清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保证溶栓效果,提高再通,并能够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心血管事件 重组人尿激酶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