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 标签: 程朱理学 晚清社会 理学经世派 曾国藩 理学主敬派
  • 简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晚清货币改革进行探究,晚清货币改革具有两种特点:一是天朝心态在与“西学”碰撞中由强渐弱;二是货币改革随经济发展由弱增强,.但晚清货币改革最终因天朝心态影响而失败。这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国际化寻求历史渊源,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优化民族的币制意识提供参考。

  • 标签: 天朝心态 银元 铜元 货币改革
  • 简介: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领略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摆脱困境,维护大清帝国的尊严,奕忻和曾、左、李等人发起了旨在“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为了培养能胜任洋务发展的人才,洋各派萌发了派人出国留学的想法,这与容闳的教育报国计划一拍即合,最终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这次大规模公费出国留学。

  • 标签: 洋务运动 出国留学 富国强兵 容闳
  • 简介:满清以前,中国从没有过国歌。十九世纪末,清政府与各国交往日多,许多场合没有国歌可唱,有失天朝体统。光绪年间,曾以外国歌曲谱填了一首歌,以代国歌:

  • 标签: 国歌 晚清 十九世纪末 光绪年间 清政府 天朝
  • 简介:"教育救国"是近代具有先进思想的社会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提出的一种改革主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引起社会的各方面的变化.它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和个人价值取向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教育救国 现代化 国民素质
  • 简介:比起五四翻译,人们对晚清翻译评价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晚清翻译家无论是选材还是翻译策略都不尽人意,不懂外文的林纾如此,懂外文的严复也如此。本文通过个别译家的翻译来探讨隐藏于字面间的意识形态、权力和政治因素,并以此重新评价晚清小说翻译。

  • 标签: 晚清 小说翻译 评价
  • 简介:1866年,清政府派遣斌椿使团赴欧洲游历考察,是晚清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自马嘎尔尼使华以来,中西之间一直围绕遣使问题展开争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确立了外交代表常驻北京的制度,同时也不断要求清政府能够遣使西方。其中,赫德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在清政府内部为是否遣使犹豫不决之际,赫德的休假回国,为清政府的遣使尝试提供了一个契机。最终,清政府选派斌椿带领三名同文馆学生,随同赫德前往欧洲观光并做考察报告。斌椿使团虽然不是清政府正式的外交代表,但其作为清政府向西方遣使的首次尝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斌椿 赫德 晚清外交
  • 简介: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是曾国藩恪守的信条之一。在与左宗棠的交往中,他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点。1859年的一天,曾国藩正在军营里巡视士兵的操练情况,突然守卫来报外面有人求见。大清早的会是谁呢?只见帘布一掀,一位中年男子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他双眉紧锁,脸色沉凝,穿着打扮像是乡下人一样。"你是……"曾国藩在脑海里搜索着有关这个人的记忆。

  • 标签: 名臣 樊燮 湖南巡抚 郭嵩 永州镇 咸丰皇帝
  • 简介: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增长迅速,人地失衡变得更为严重。晚清知识分子提出了“堵”与“疏”两种不同的解决之策,体现了民本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世的延续。

  • 标签: 人口问题 民本思想 经世致用
  • 简介:清季最后几十年间,朝野上下强烈呼吁开发西北地区,以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他们提出了改善行政建置、发展农业、修筑铁路、移民、兴办教育等开发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北的开发进程.某些思想对今天的西部开发仍有某种启示.

  • 标签: 清朝晚期 西北开发 农业发展 铁路修筑 经济发展 行政
  • 简介:据记载,郭嵩焘驻节英伦期间,曾经与当时在牛津大学教授中文的理雅各就英国向中国出口鸦片一事进行过讨论。在一本理雅各的传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了理雅各和别人谈到郭嵩焘的故事:中国的一个前任大使郭嵩焘在他的客厅里会见我——他把我当成他们国家的朋友。“啊!在这里见到了您,亲爱的博士。”他说,“尽管您生为英国人,但您几乎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中国人。

  • 标签: 晚清 中国人 牛津大学 英国人
  • 简介:张謇是清末著名的实业家,早年时也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由于和前清流在外交、主战、废厘金诸方面有颇多相通之处,而结识了前清流。随着他在政治上的成熟,以及他个人的才能,他又与后清流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其中的一员。他和后清流们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甲午战争中积极主战,后又支持维新变法,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 标签: 张謇 清流派 甲午战争 维新变法
  • 简介: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至1911年清帝逊位约70个年头,是为晚清时期,占近代中国109年历程的近三分之二,又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过渡的开端时期和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晚清政府,以洋务运动为国策,并与洋务运动相始终。因此,洋务运动的兴衰成败,同晚清政局息息相关。本文拟将这一时期的晚清政局,划分成洋务运动前、洋务运动中和洋务运动后三个阶段加以论述,而以洋务运动中为中心。

  • 标签: 洋务运动 晚清政局 维新运动 晚清政府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世界潮流
  • 简介:容闳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大变革时期,他顺乎当时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洋务派自强求富之急需,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筚路蓝缕,为晚清留美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其留美教育计划虽然中途夭折,但其影响仍就不可小觑。

  • 标签: 容闳 晚清 留美教育
  • 简介:在印章艺术发展的同时,其边款艺术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并逐渐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边款艺术,不仅是艺林之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亦可看成一种文化现象。历代印人,慧心独具,以其开阔的思路、高妙的技巧,把印章四周及顶端这一块处女地,拓荒为挥洒丹青、表演无声诗词的画廊,创造出了无数袖珍的碑刻、精微的图画,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边款的风行,促进了印人们对文学、诗词、书画等技能、技巧、修养的

  • 标签: 边款 赵之谦 艺术享受 印章 审美价值 吴昌硕
  • 简介:晚清民间倡办的女子学校,在“中国女学堂”关闭之后,很快又在多地兴起。1904年初颁行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制度上否定了女学堂的合法存在,给女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作者通过对章程制定者之一、学务大臣张百熙的演说的分析,认为章程也有正面意义,为女子教育的发展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而章程实施后的女学实践,证明其负面效果相对有限。女学事业的命运,主要取决于地方的人事因素。《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颁行,为1907年《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面世,做了必要的过渡与铺垫。

  • 标签: 女子教育 张百熙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癸卯学制
  • 简介:在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的相关分析中,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是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交替过程。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和诱因来看,制度变迁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的速

  • 标签: 晚清 政治改革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