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 211工程 工程技术 协调发展 研究生院
  •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211工程” 国家批准 多科性大学 重点大学 建设项目
  •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211工程”建设 工程技术 协调发展 研究生院 创新平台
  •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 “211工程”建设 工程技术 协调发展 研究生院
  • 简介:从1912到1922年,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初创时期、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最早为我国培养出第一批地质调查、研究人才的地质教育机构——地质研究所成功创办;在这一时期,我国最早的地质调查机构、也是最早的科学研究机关——地质调查所建立;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地质学界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学术团体——中国地质学会创立。此外,在这一时期,以丁文江(1887-1936)为首的地质学界先驱们的很多活动,包括调查事业的规划、国际问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学术风气的培育等,都是有开拓性的,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间,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三位先驱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丁文江的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说,丁文江是中国地质事业最主要的创始人。这一认知,在民国时期是得到公认的。章鸿钊在回顾中国地质事业的艰难缔造过程时,说:“……回想到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时候,便不得不推丁先生为第一人了”。

  • 标签: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事业 初创时期 丁文江 地质调查 地质研究所
  • 简介:1925年,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代所长翁文灏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中,提出“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至今81年了。80多年来,几代地质图书馆人以此为馆训,为图书馆建设默默无私地贡献,馆藏地学文献聚流成海。而地质图书馆的建馆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起点,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稀少,已出版的地质学史和馆史著述中,或失之粗略,或史证不足。本文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

  • 标签: 中国地质图书馆 地质调查 图书馆建设 地质事业 图书馆人 翁文灏
  •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座落在武汉东湖风景区南望山下,占地面积1800亩,现有教职工2781人,在校学生规模2万余人,现任党委书记郝翔教授,校长张锦高教授。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学校建设 学科建设 素质教育
  • 简介:[摘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通选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具体效果如何?本文通过对600名通选课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了我校通选课教育的现状。指出通选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选择通选课的目的与学校设置通选课的目不一致;现有的选课系统经常导致学生选不上自己喜欢的课程;某些教师并不能胜任通选课的讲授;考核不严,缺少激励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学校职能部门和任课教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通选课现状问题对策建议2000年以来,我国各大高校顺应国际通识教育(以下简称通选课)的潮流,纷纷开设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但同时几乎所有高校的学生、教师都对于其通选课的设置存在不少的意见。本人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的一名教师,有幸刚刚开设了《博弈论初步》的通选课,同时指导了名为“点击率”的团队刚刚完成了一份对中国地质大学通选课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17个学院(课部)和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在校本科生、通选课授课老师以及教务科负责课程设置的相关老师。对于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600份问卷,其中对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各发放100份,大二大三学生各200份当场调查并现场回收,有效率100%。对于授课老师,采取问......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通 对策建议 建议调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迫切。实践教学是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探讨了旅游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旅游企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模式。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区别于高职学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活动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技能;企业实习与见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准备。最后从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旅游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旅游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旅游业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逐渐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7位攀升至2009年的第2位。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将占GDP的8%。2010年1月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的战略地位,旅游业迎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时代。随着中国旅游业战略地位的突出与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旅游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而高等本科院校正是培养旅游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 标签: 专业实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实践教学模式
  • 简介: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民心相通,增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教育质量,搭建科技协同创新和人文交流平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14年12月成立了丝绸之路学院。丝绸之路学院成立的背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要。

  • 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 国家重大战略 国家战略 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国际化 办学活力
  • 简介: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五年(2002~2006年)《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收录地学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表明:(1)受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影响,能源研究力度大于基础地质研究;(2)环境地质类文献仅次于石油类,是因为近年来政府开始注意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加大对环境研究的投资力度;(3)能源地质和环境地质仍将是未来地学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地学文献 数据库 统计分析
  • 简介:2016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层古生物学科团队谢树成教授等完成的《显生宙最大生物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与环境致因》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该团队第三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前两次获奖项目分别是2002年的《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和2008年的《生命与环境协调演化中的生物地质学研究》。

  • 标签: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地质大学 学科团队 古生物 地层 武汉
  • 简介:坚持“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以岗定薪、严格考核”的岗位聘用制度是高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和战略举措。在高校人力资源建设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在总结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工作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岗位聘任工作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 标签: 高校教师 岗位聘用 人事制度改革
  • 简介:作者通过编辑出版《中国地质文摘》,认识到期刊文献资源只有被充分利用,并直接为读者或企业服务时,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真正发挥其传播作用;探讨了《中国地质文摘》数据库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与开发,同时认为,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及大数据的发展现状,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必定会出现更广阔的前景。

  • 标签: 科技期刊 大数据 数据库建设 开发与利用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逻辑思维等方法,对中国地质大学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认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完全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 标签: 大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 教学实践 课程设计
  • 简介:【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为防控疫情、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转为线上进行,给学校顶层设计、教师实际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计划带来了极大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日后丰富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本次研究通过走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英语专业学生后初步了解, 该校参与线上教学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平台及遇到的困难。之后笔者借鉴一系列关于线上教学的问卷制定了适用于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参与线上教学的全体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发放, 收集问卷结果,了解学生线上教学中的主要困难和集中意见。

  • 标签: 英语专业 线上教学 课程
  • 简介:摘要:现阶段,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可以说矿产资源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然而,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矿产资源需求量,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采方面存在着无序、粗放等操作,这就会在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的同时,为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水文地质环境带来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将对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矿山地质灾害调查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矿山 水文地质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