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中国”到“马克主义中国”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选择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检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自古就存在“中国”现象;“马克主义中国”在“中国”过程中产生;“马克主义中国”是“中国”质的飞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催生了“马克主义中国”正式提出。这一历程的实现,既源于外来文化传播的历史铺垫,又实现于马克主义理论本身对近代中国国情对革命理论苦苦追寻的深刻回应,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极为关键。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更深入把握马克主义中国的形成,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 标签: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形成 启示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语境中的“马克主义”是指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即立场、观点和方法。“西方马克主义”无论是从立场、观点、方法,还是从实践结果,都与“马克主义”相异。尽管“西方马克主义”存在诸多合理成分,但这些合理成分与马克主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语境下的“马克主义”不应包含“西方马克主义”及其“合理成分”。但在推进马克主义中国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借鉴包括“西方马克主义”合理成分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借鉴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主义中国”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主义中国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主义中国的逻辑前提。马克主义中国“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主义中国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主义中国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主义中国的内在逻辑架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逻辑 主题逻辑 过程逻辑
  • 简介:“解放生产力”与“解放生产者”是马克主义中国现代性使命的双重诉求。马克主义中国既是马克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求索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将成功的实践凝练为现代性的理论,而且指向现实的批判与改造,并通过制度构建与文化改造推进中国人的自由与解放,进一步实践现代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现代性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以“怎样夺取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怎样把中国引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阶段”、“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为主题形成了三大历史阶段。党内思想认识和实践相应地也经历了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中心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论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论再到共产主义过渡论、从“初级阶段论”提出到对其长期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农村中心论” “过渡时期论” “初级阶段论”
  • 简介:《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所做的关于整风学习的动员,是毛泽东有的放矢地纠正党内主观主义错误的方法论,从根本上区分了"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脱离实际"的两条思想路线的马克主义经典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发表后,延安整风"三管齐下"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的错误,初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主义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标签: 改造我们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群众路线是马克主义中国的出场路径的最佳选择。马克主义中国的出场主体是人民群众、出场形态是群众实践、出场价值是为了群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出场路径 群众路线
  • 简介:对于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判定研究学术界分歧较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厘清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内涵,未能深入把握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实质,从而在源头上影响了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科学标准的生成,进而导致学界对于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判定各执一词,造成了差异性较大的研究现状。从逻辑起点内涵的解读到典型观点的评析,再到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理性判定三个方面逐一展开研究,能为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判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内涵 解读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总是一定的人或者人的组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理论创新或实践创新。在全球进程中,马克主义中国力量主体构成主要有:知识精英是马克主义中国理论创新的主导力量;人民群众是马克主义中国的基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马克主义中国中居于特殊而关键的位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力量主体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中国革命特点,成功地把马克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和发展了马克主义哲学并使其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开启了马克主义哲学中国进程,是马克主义哲学中国的开拓者。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基本原则及方针政策,这无疑是马克主义文化观实现中国发展的一种政治宣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人民性、科学性和民族性上。唯有作为时代旗帜反映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并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文化,唯有服务于无产阶级进行现代大生产要求、将其文化功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并反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科学文化,唯有以马克主义作为指导既顺应世界潮流又凝聚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先进性要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 中国化 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 简介:现代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所以现代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即现代建设不能没有文化的现代建设。文化现代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明确其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深知其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面临社会转型和变迁的新形势下,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现代建设.更有必要坚持在当代中国马克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发展评价标准。

  • 标签: 文化 现代化建设 文化现代化
  • 简介: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从来都是一元的,不能多元。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权机构等,都是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马克主义。这里所说的马克主义,是马克列宁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领域 马克思列宁主义 政治法律制度 统治地位 主导思想
  • 简介: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实现。在坚持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价值观和文化思潮多元、理论与实践相背离和教条式误读的挑战和困境。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需要遵循一元指导、科学性和创新性三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一元化指导原则 科学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是什么,也许人们会不加思考地回答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从马克创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目的来看,马克主义哲学就是大众哲学。辨证性和唯物性只是马克主义哲学应用方法和理论基础,而马克主义哲学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颠覆千年以来哲学的精英性、贵族性、缥缈性,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性、实践性、应用性。马克主义哲学是一种真正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大众性哲学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哲学 实践意义
  • 简介:2014年6月22日,由中央党校马克主义理论教研部和广东省委党校共同主办,中央党校马克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主义中国研究教研室与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联合承办的全国党校系统“马克主义中国研究暨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广东召开。中央党校马克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教授,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马克主义理论教研部常务副主任韩庆祥教授,广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谭泽中,副校长苟志效、马星光教授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党校系统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科建设理论 党校系统 广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其产党人和革命理论家卡尔·柯尔施提出的。最初他用这一概念指称以匈牙利其产党人乔洽·卢卡奇和他自己为代表的一种新的对马克主义的诠释和理解的路径,以区别于当时被视为正统的“俄国马克主义”。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脉络 柯尔施 理论家 卢卡奇 匈牙利
  • 简介: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左翼学者纷纷从马克主义的视角对危机进行研究,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本文对这些日益庞大的马克主义著述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关注了戴维·麦克纳利的《全球衰退》一书。在肯定这部著作对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书中的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和周期性演变以及金融资本主义兴起所带来的许多重要变化。最后,本文还就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 经济危机盈利能力
  • 简介: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是马克主义大众最重要、最基础、最紧迫的任务。本文的主要观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马克主义全部学说的精髓;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方法武装党和工人阶级是马克恩格斯毕生的使命;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最基本的经验教训;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唯物史观 理解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