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缓的同时根据其犯罪情况等决定的"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能否落到实处,取决于死缓二年期满后能否"依法减为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不能脱离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0条第1款的规定来理解"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对被判处终身监禁型死缓的罪犯而言,基于其在死缓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在二年期满以后,应当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这与终身监禁型死缓的结局取决于犯罪分子在死缓期间不同表现的立法本意相契合,有助于限制终身监禁的实际执行,尽量减少终身监禁制度的弊端。为适当拉开终身监禁型死缓与普通死缓、限制减刑型死缓在刑罚力度上的差距,可以考虑将被判处终身监禁型死缓的犯罪分子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后最低实际执行的期限设定为不能少于23年有期徒刑。对终身监禁制度的限制适用不应以曲解法律、背离该制度的设定初衷乃至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为代价。终身监禁的执行不受终身监禁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影响,对正在执行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也不存在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可能性。

  • 标签: 终身监禁 执行 刑法教义学 重大立功表现 暂予监外执行
  • 简介:一、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要坚持突出特色、按需施教的原则,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要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坚持相对稳定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的原则。

  • 标签: 课程体系建设 干部教育培训 妇联 按需施教 学以致用 改革创新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引入的终身监禁制度,被认为是我国通过替代措施实现限制、废止死刑的试验性立法。作为不可减刑、假释的刑罚执行措施,终身监禁代表了死刑改革与民意变革的妥协,是替代死刑过程中最能满足刑罚的报应价值,实现预防犯罪目的的刑罚手段。因此,终身监禁具备刑罚正当性基础。在终身监禁未来适用与扩张的过程中,应当在影响司法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引导社会死刑民意的变革。终身监禁立法应当保持科学、理性,充分吸取社会治理中刑罚手段能力有限的域外教训,审慎扩大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更好的发挥终身监禁限制、替代死刑的效果。

  • 标签: 终身监禁 报应刑 预防刑 死刑替代
  • 简介:本文从导师制入手,在分析论述导师制引入意义的基础上,从导师的选择时间、导师的选择模式、导师的激励机制以及导师的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就本科教育体系下导师制应该如何设置提出了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标签: 导师 导师制 本科教育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在贪污罪的法定刑中规定了终身监禁。如此规则设计的目的在于限制死刑,增加生刑。然而,终身监禁不仅模糊了独立刑种与刑罚配套措施的准确定位,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减贪污罪的死刑适用,导致立法目的无法达成,而且因适用的不确定性、行刑理念的落差而带来刑罚体系自身的矛盾,破坏了总则与分则之间的关系。同时,以刑法修正案方式增设终身监禁亦有违宪之嫌,把其适用对象局限于贪污受贿犯罪也违反了平等原则。因此,这并不是一种合理的立法制度安排。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终身监禁 立法目的 刑罚体系 平等原则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中,终身监禁这一刑罚执行措施被依法确认.作为我国刑罚结构理论和制度创新的终身监禁措施,既符合刑罚轻缓化的国际刑罚制度要求,又彰显着我国政府严惩腐败的力度和决心,一经确认受到高度评价.然而终身监禁在世界各国司法实践中的逐渐突显的弊端,又让学者们对这一措施的确认存在诸多质疑.从终身监禁立法定位着手,分析司法适用及刑罚执行中将会产生的问题,提出预见性建议,给出相应执法意见.

  • 标签: 立法原意 司法适用 刑罚执行
  • 简介:在当前维护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司法案件往往都包含着许多的心酸与痛苦,所以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对于维护社会正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审理者的责任感大大影响了司法审判的最终结果,进行司法终身制改革对于进一步推动,审理者自身责任制的加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 标签: 司法终身制 逻辑关系 优化设置
  • 简介:中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构建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任。德育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实践者,必须进一步发挥自身作用,帮助青年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中确立主导的价值体系,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消极走向积极,由复杂走向主导,由多变走向稳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德育教育 教师 中职院校
  • 简介:终身监禁分等理论,是指把终身监禁分为不得减刑之终身监禁,限制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和一般减刑、假释之终身监禁三类。终身监禁是伴随着对死刑的批判应运而生的,其目的是取代死刑。因此,应当对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主体与罪名进行限制。在适格主体触犯配置终身监禁的罪名之时并不必然适用终身监禁,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对法益侵害的状况、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犯罪的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 标签: 终身监禁 法益侵害 犯罪主体
  • 简介: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和以党章为中心的党内法规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法理遵循,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理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加快形成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体系 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
  • 简介:表见代理是为维护善意相对人信赖利益而设计的广义无权代理,与狭义无权代理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允许相对人直接要求本人承担有权代理后果。表见代理虽有不同类型,但以信赖代理人享有或持续享有代理权或信赖本人有授权外观为基础,适用时除了需要考察有代理外观而无实质授权的客观要件外,更需合理认定相对人善意且无过失这一主观要件,并应明确由本人负相对人非善意证明责任,相对人则需证明自己无过失,以充分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使表见代理制度的效用得到发挥。

  • 标签: 表见代理 无权代理 善意相对人 证明责任
  • 简介:全民反恐体系包括力量构成体系、指挥领导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力量构成体系包括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领导指挥系统由各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和各级反恐怖情报中心组成;运行保障系统包括设备保障,经费保障和抚恤、优待保障。构建全民反恐体系,应建立群众参与的涉恐情报获取途径,提高群众反恐积极性,增强公安机关的反恐能力,落实社会单位的反恐责任。

  • 标签: 全民反恐 反恐怖法 反恐体系
  • 简介:对贪污罪、受贿罪设置终身监禁、不得减刑或假释这一特殊刑罚措施,某种程度上是对公众焦虑的回应,以满足民众对高压反腐的诉求.不考虑刑事政策方面的考量,终身监禁这一特殊刑罚措施,其合理性值得追问.文章以福柯的规训理论为视角,通过考察监狱的规训运作,分析贪污、受贿罪终身监禁的合理性.

  • 标签: 终身监禁 限制减刑 贪污罪 受贿罪
  • 简介:当前,网络诈骗犯罪频繁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总体上,网络诈骗犯罪在手段、时间、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样态。实践表明,网络空间对传统三维空间的极大突破、网络监管主体不尽职和针对被害人的"私人订制"共同促成了此类犯罪的发生。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引领下,必须多方合作、多元并举、多管齐下,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体四方的力量来治理网络诈骗犯罪。

  • 标签: 网络诈骗犯罪 网络诈骗犯罪治理体系 被害预防
  • 简介:涉案财物处置作为司法财产权保障关键要点,面临“重人身轻财产”的理念定势和“对物之诉”的制度阙如等阻滞.对其诉讼化改造是实现程序正义、实体公正、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以及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涉案财物处置可被分为嵌入式定性程序和确权裁判程序两个步骤.嵌入式定性程序解决涉案财物实体法性质认定问题并依附于定罪量刑裁判:确权裁判程序因特殊的审理内容和证明规则具有相对独立性,案外人参与的确权裁判呈现“正三棱锥形”特殊诉讼构造.

  • 标签: 财产权 涉案财物处置 诉讼构造 确权裁判
  • 简介:全球治理体系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概念.全球治理的法治背景是发展权利宣言,全球治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紧迫课题,金砖合作机制已成为全球治理的示范模式.中国方案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最佳体现,中国方案列举的举措构成了全球治理体系新的框架设计,中国方案的内容充实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丰富内涵,中国方案的实施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治理的高超智慧.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 全球治理能力 中国方案 “金砖+”
  • 简介:从表面看,刑罚的产生是因为国家统治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强有力手段.但刑罚究竟是如何维系国家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呢?通过分析刑罚的报复功能、预防功能与改造功能,更可见刑罚之必要性.通过了解刑罚得以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必要性,更进一步地说明制定合理化刑罚的重要性.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刑罚体系,应该从死刑、管制、拘役、罚金以及资格刑上等方面对刑罚制度予以完善.

  • 标签: 刑罚 报复功能 预防功能 改造功能 轻缓化
  • 简介:警务指挥体系效率提升的对策是关于警务指挥体系组织效率的理论性思考,探究效率的路径研究是现代警务"打防控管服"体系建设的需要。提升公安警务指挥体系效率需要从四个部分进行完善和提高,即坚持完善指挥中心建制结构,坚持整合指挥机构提高指挥权威,坚持强化信息情报引领指挥运转,坚持完善合成化指挥联动机制,不断提升警务指挥体系的性能效率,为科学、有效的警务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 标签: 警务指挥 体系 组织结构 效率 运行机制
  • 简介:在“全民触网”的大环境下,公众对政务服务的要求已从单向的信息获取转变为交互的“一站式”办事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公安机关是最早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一直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详细介绍了烟台公安的“互联网+公安”模式,打破了现有的“微警务”壁垒,首创“@110”视频报警功能等一系列创新模式.这一较为典型的“微警务”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公安机关学习推广,有利于“微警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微警务 互联网+公安 烟台公安
  • 简介:从侦查、起诉到审判,整个刑事诉讼活动都围绕着证据展开。法官依据证据来认定事实进而作出裁判,检察机关能否精准指控犯罪的关键在于证据是否充分。检察机关应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并从理论层面上和实践层面上进行分析和阐述。从理论层面上,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应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把握审查起诉标准,重点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口供证据补强规则进行了分析,对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进行了剖析。从实践层面上,从强化庭审前对证据的审查和加强庭审过程中对证据的掌控力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证据 刑事指控 证据裁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