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汉王朝通过武器上、思想上、制度上的深刻批判理念上的反思,比较彻底地清除了秦朝暴政的影响,从而促进了治国理论的变革和重构。它不仅摒弃了秦朝“任法弃礼”的误国理论,而且构建了以儒家学说为母体、以道家学说为基袖、以法家学说为完善手段、以阴阳家学说为强化武器的综合治世的庞大理论体系,为西汉法制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而当时的批判反思理论构建的直接成果,就体现在汉文帝雅纳张释之谏言,最终对犯跸者作出合法而又合理的判决;同时又表现为汉文景帝实施刑制改革,以身体刑替代肉刑,以劳役刑替代肉刑的文明改革等。进而出现了西汉法制文明的生成持续发展的局面。

  • 标签: 西汉时期 批判反思 理论建构 法制文明生成与发展
  • 简介:当前,我国撤回公诉制度尚未得到《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承认,仅有“两高”司法解释的概括性规定,处于立法的灰色地带.实践中撤回公诉也存在撤诉事由脱法化、功能异化以及撤诉后再诉现象普遍等问题,追根溯源,原因在于“审判去中心化”的实然诉讼格局,在此格局下审判沦为对侦查、起诉活动的确认,撤回公诉成为控诉机关规避无罪判决的“绿色通道”.因此,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应当扭转以往我国诉审关系的错位格局,发挥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核心作用,并基于审判中心主义视角改革撤回公诉制度,从反方向防止程序倒流.

  • 标签: 撤回公诉 审判中心 制度改革
  • 简介:"洞朗事件"的最后结果对中印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是中方强调的互利共赢外交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印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开始。中方需要深入反思这一事件的成因及处理过程。作者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中方没有进行战略优势转化并在战术层面缺少一线战术规则;二是中方需要调整完善国家安全体制以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跨部门机制性处理;三是中方应当针对印方战略动向和后续影响做好战略战术层面的调整。

  • 标签: 中国 印度 战略 战术 “洞朗事件”
  • 简介:从表面看,刑罚的产生是因为国家统治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强有力手段.但刑罚究竟是如何维系国家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呢?通过分析刑罚的报复功能、预防功能与改造功能,更可见刑罚之必要性.通过了解刑罚得以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必要性,更进一步地说明制定合理化刑罚的重要性.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刑罚体系,应该从死刑、管制、拘役、罚金以及资格刑上等方面对刑罚制度予以完善.

  • 标签: 刑罚 报复功能 预防功能 改造功能 轻缓化
  • 简介:寺田浩明对中国传统法进行总结,提出了“非规则型法”的概念。这一概念西方“规则型法”相对,从法内部视角出发,揭示出中国司法的普遍主义理念,归纳了中国法的整体共性。基于“非规则型法”的类型化指向反观西方,其规则型法的适用也存在不少“非规则型”的要素,可见其概念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从求异和求同两种思维取向下进一步追问,则中国法“重刑轻民”、法律共同体缺失、特定“信念、神话或意识形态”作为法正统性基础的成因,以及西方的疑难案件处理方式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非规则型法”概念固然存在以西方为标准参照、“非此即彼”的两分局限,但仍充分展示了在多元立场下重新认知非西方法律传统的积极努力和探索方向。

  • 标签: 非规则型法 中国法律传统 中西比较
  • 简介:法治能否成为信仰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关系重大。法治系法律主治之意,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信仰是人们内心深处最高的精神认同,是内化于心外且化于行的“知行合一”。今天形而上”已经不必然是信仰的前提和基础,这为法治成为信仰提供了可能。西方法治理论存在诸多无法解决、无法调和的矛盾,因此需要加以反思和甄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应该成为打造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文化基础,唯有如此,法治才有望成为信仰。

  • 标签: 法治 信仰 反思 终极根源 传统文化
  • 简介:醉态犯罪刑事归责应区分自愿醉态非自愿醉态两种情形,在对自愿醉态犯罪进行刑事归责时,应充分考虑陷入自愿醉态前是否可预见到后续醉态犯罪行为。根据英美等国通行的处理醉态犯罪的"马耶夫斯基规则",结合我国刑法理论主客观相一致之原则,不宜将行为人自陷醉态的行为不能预见或不可能预见而实施的醉态犯罪行为协同评价。我国刑事立法应借鉴"马耶夫斯基规则"的处理方式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适度完善,为刑事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醉态犯罪确立明确、科学的裁判规则。

  • 标签: 醉态犯罪 自愿醉态 刑事责任 马耶夫斯基规则
  • 简介:在人民群众面对不法侵害、社会纠纷或者需要求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拨打110。“有困难,找警察”成为潜意识里首先出现的救济渠道。相应的,就公安机关而言,接处警是公安机关系统工作与人民群众产生联系的首要部分,也是打造公安品牌的一个门面。然而,接处警工作长期以来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一个准确具体的定性,在警务实践中也容易产生合法性瑕疵。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接处警法律制度进行反思,探求提升接处警机制的法治化水平。

  • 标签: 接处警 职能泛化 立法规范
  • 简介:当前,我国风险规制领域公众参与正处在参与不足参与过度的困境,这实则暴露出风险规制公众参与的形式化。针对这一问题,主流法律学者主张应当通过利益组织化建构所谓的公众参与利益代表模式来解决公众参与形式化的问题。从理论渊源上考察,公众参与的利益代表模式遵循多元主义的政治哲学传统,强调通过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对抗、竞争、博弈来对风险规制决策施加影响。然而,这种公众参与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现代社会中,民主的实质是协商论辩而非对抗妥协,因此在风险规制参与模式上应当向协商转向,建构一种以协商民主为理论基础的风险规制公众参与模式,借由多元主体的协商对话来强化公众参与,克服公众参与的形式化,最终塑造风险规制决策的正当性。

  • 标签: 风险规制 公众参与 利益代表模式 协商模式 协商民主
  • 简介:教育反思过程就是教育自我变革的过程,过去的教育变革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于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课程体系。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学校教育中一些固有的顽疾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祛除,因为许多教育问题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造成的。“减负”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于是,近些年教育反思开始向家庭转向,改变家庭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同呼声。笔者同意这种判断并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根本问题在于它偏离了其根本的属性——生活性,基于美好生活而设计家庭教育才是应然道路。

  • 标签: 家庭教育 反思过程 生活性 现代教育制度 重构 视域
  • 简介:涉及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权羁问题,现有的“作品观”只是源自一种片面的利益诉求,无法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人工智能程序的著作权与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利益之间下具有从属性。从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内在生成机理来考察,其并下符合对现行著作权法中关于“独创性”和“创作意图”的内涵,贸然将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纳入著作权制度体系,会破坏其内在统一性合理性。对于对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保护,应跳出“作品观”的解决思路,在现行民事利益的框架下,基于合同规则对其在市场行为中产生的积极使用收益给予保护,基于责任规则对其利益破坏者主张救济利益而获得事后补偿。

  • 标签: 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 作品观 独创性 创作意图 合同规则
  • 简介:我国贿赂犯罪体系的建构以犯罪主体为核心而形成,相较而言,日本贿赂犯罪体系更加重视受贿行为的不同表现方式程度,这与我国存在很大的差别.某种程度上,日本贿赂犯罪体系在法网惩治上张弛有度、在不法评价上逻辑清晰.我国以自然人单位为划分标准的二元制贿赂犯罪体系存在严重问题,进而导致贿赂犯罪法网轻重失衡、惩治失当,不利于法治反腐的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借鉴日本的贿赂犯罪体系,对我国贿赂犯罪体系进行合理改造重新建构,为法治反腐提供制度性保障.

  • 标签: 贿赂犯罪 二元制体系 斡旋受贿 介绍贿赂罪
  • 简介:国内学界对"民间法"概念的适用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民间法""习惯""习惯法"等概念的相互指代使得"民间法"概念的要旨界限并不明晰。究其原因,一是民间法的相关理论研究通常采取社科法学的路径,单一的视野使得概念本身未尽全貌;二是在对"民间法"概念进行界定时忽视了理论制度的关联性,而囿于概念的推演。从司法立场重新审视"民间法"概念,不仅能够丰富对"民间法"概念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对完整的司法制度。

  • 标签: 民间法 法律渊源 民间法实体 适法性 次位性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初期,设立居民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将无工作单位的居民组织起来而管理本居住区域内的公共事务,立法遂将其明确定性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然而,因我国行政机关设至于街道上,大量的城镇基层行政事务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现实中往往委托居民委员会代为行政,遂具有了行政化特性,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事务越来越多,行政化特色愈加严重,同时,城镇基层社会中又出现了诸多团体组织,且均管理原来的部分公共事务,此种情形必然与其形成了冲突,为此,我国又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社区建设。当然,社区建设中不仅设立了独立承担行政事务的社区工作站,又以居民个人和团体组织为基础而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委员会,此实践经验往往有效避免了居民委员会的弊端,值得未来立法借鉴。

  • 标签: 居民委员会 行政化特性 社区建设 社区委员会
  • 简介:新时代要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还要促进经济动力转换、体制重塑、政府转向等。实现从计划到市场产权的过渡,完善公平参与机制,促进经济动力转换,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确保国计民生安全和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并重;实现从一般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切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适应经济空间布局调整。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仍是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个人或私企的关系、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融合等问题。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 资本逻辑 劳动逻辑
  • 简介:在“全民触网”的大环境下,公众对政务服务的要求已从单向的信息获取转变为交互的“一站式”办事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公安机关是最早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一直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详细介绍了烟台公安的“互联网+公安”模式,打破了现有的“微警务”壁垒,首创“@110”视频报警功能等一系列创新模式.这一较为典型的“微警务”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公安机关学习推广,有利于“微警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微警务 互联网+公安 烟台公安
  • 简介:我国少年审判历经33年的改革和发展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少年审判改革顶层设计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亟须进一步改革突破。从世界范围来看,注重未成年人权益的综合保护以及对犯罪行为的预防矫正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们可以对从域外未成年人审判机构设置的考察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探索少年家事综合审判模式,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审判机构设置的方案。

  • 标签: 少年法庭 审判机构设置 综合审判
  • 简介:实习是达到社会专业教育效果的手段之一。在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西藏民族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开展了3次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在这3次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中,实习生们反思自我在情景中的矛盾、困惑、冲突、迷茫等情绪,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人在情景中”理论的不断对话,认识到在实践的世界里实现“人在情景中”只是一种憧憬。藉此聚焦于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行动改变,在实践反思中寻找个人专业成长的脉络,并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 标签: 实习 实习生 农村社会工作 行动研究 实践 反思
  • 简介:非法集资并非现行刑法上的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指一类犯罪行为。根据现行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实践作法,刑法中涉及非法集资的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非法经营罪等7个罪名。

  • 标签: 非法集资类犯罪 立法
  • 简介:法律在促进企业经济活力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保护之间,如果偏重于后者,按照传统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从严规制劳务派遣活动,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现行立法以贯彻"三性"原则为目标限缩劳务派遣的用工范围,以落实"同工同酬"待遇保护被派遣劳工的工资权益,以"共同雇主"理念下的连带责任承担来加强对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均有失妥当。法律规制手段的选择,应将对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准入作为重点,完善对劳务派遣活动的有效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严厉制裁,应正确看待用工单位对派遣用工的弹性化需求派遣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传统劳动法对工厂制下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保护体系无差别地移植适用于被派遣劳动者,不能擅自扩大"共同雇主"的范围以加重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承担。

  • 标签: 劳务派遣 共同雇主 同工同酬权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