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开展中部六省新型工业比较研究,对于积极推进中部六省新型工业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建立新型工业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测算中部六省2000—2007年新型工业进程,并对中部六省2007年新型工业各子系统状况展开物元模型分析。结论表明,中部六省2007年新型工业水平均已处于中级阶段,但各省份新型工业进程及优劣势有所差异。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生态改造等政策建议。

  • 标签: 新型工业化 中部六省 指标体系 物元分析
  • 简介:新型工业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建立新型工业指标体系,用物元模型进行我国新型工业进程综合评价,探讨我国新型工业发展状况及其优势与不足。结论表明我国2005年新型工业水平已经进入中级阶段,处于中级阶段的中期。并明确我国走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的优势和弱势所在,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新型工业化 指标体系 物元分析
  • 简介:本文建立科学的新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评估2004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工业进程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工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趋同性.表现为地区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最后提出加速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发展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工业化 综合评价 区域比较
  • 简介:摘要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受重视,工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中后期,若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业设备和技术,明显将落后于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当下需求。工业与信息的融合是采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实现自动和智能的过程,需要针对当前信息过程中的问题,对信息工业的融合过程进行分析。

  • 标签: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机制 对策研究
  • 简介:农业之利,古今圣贤,多有论述。《尚书》讲八政,食为第一;《汉书》讲治国,民以食为天。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倚重于1964年发表的《改造传统农业》中的思想观点,荣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强调,一个国家丁业进程中,如果忽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农业基础地位 工业化阶段 《改造传统农业》 诺贝尔经济学奖 《尚书》 《汉书》
  • 简介:工业与城市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建国后中国依次经历了非城市工业过程,弱城市工业过程,正在建立工业与城市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其中关键的环节是通过新型工业之路,建立以现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装备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而拉动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力转移浪潮的持续推进,为城市奠定经济基础.其次,城市进程将有力拉动市场扩张,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效市场空间.为此需要加快制度创新:简化、降低城市设置标准,赋予国民以自由迁徒权,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滚动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城市对主导产业R&D投入,关注贫困等.

  • 标签: 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 互动机制 装备产业 制度创新
  • 简介: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是目前我国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工业、城市的特点对农村劳动力过剩有重要的影响。更多还原

  • 标签: 城市化 工业化 农村 劳力过剩 对策
  • 简介:工业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截止2004年底,四川共有181个县级行政单位,除43个市辖区外,有14个县级市、120个县和4个自治县。这138个县的幅员面积占全省94.7%、人口占全省74.2%、GDP占全省58.9%。以工业率指标来衡量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有如下特点:

  • 标签: 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化率 四川 地区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发达程度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路子。”从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

  • 标签: 新型工业化 循环经济 中国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废物再生资源化
  • 简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工业、城市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工业、城市对陕西省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纠正力量并不很强;现阶段工业、城市对陕西省能源需求的影响作用比较小,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能源需求不会成为制约陕西省工业、城市进程中的瓶颈。在当前条件下,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型的城市推进模式和新型工业道路是陕西省降低能耗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

  • 标签: 工业化 城市化 能源消费 协整分析 因素分解模型
  • 简介:"一五"时期,我国工业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选择这一战略的原因是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尽快改变我国工业十分落后的面貌.事实证明我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符合中国国情,十分必要.

  • 标签: “一五”时期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工业化
  • 简介:乡镇企业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工业城市问题,问题是农民处于双重的市场垄断之下,乡镇企业的确是中国农民的

  • 标签: 中国工业化 乡镇企业问题 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