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采用液-固和液-液掺杂方式向钼粉中引入氧化镧,用粉末冶金方法烧结出Mo合金。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掺杂方式制备的Mo—La2O3材料中第二相颗粒的粒度分布、形貌,以及钼合金的断口形貌。试验结果表明液-液掺杂方法有利于细化、分散La2O3;液-液掺杂试样的断裂韧性优于液-固掺杂试样。并通过位错塞积理论讨论了La2O3的粒度分布对钼合金性能的影响。

  • 标签: 掺杂 断裂韧性 显微结构 掺杂粒子 Mo—La合金
  • 简介:一般说来,通过涂P2O5溶液生产区熔单晶的主要缺点是纵向电阻率范围较大和掺杂的重现性较小。特别是在中心电阻率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例如目标电阻率为80—100Ω·cm的区熔晶体一般需用中子辐照方法掺杂。它的主要优点是重现性几乎达100%,纵向电阻率范围窄。一般情况下,电阻率范围为±10Ω·cm,较好的情况可达±5Ω·cm。但它也存在生产周期长这一主要缺点,从晶体拉制后算起,到退火完毕,需要1个月左

  • 标签: 纵向电阻率 区熔 掺杂方法 中子辐照 周期长 分凝系数
  • 简介:采用固相法,利用掺杂合成钻酸锂(LiCoO2),研究了稀土复合掺杂对材料的影响,用XRD、SEM、激光粒度分析(LPS)、BET和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了分析。相对未掺杂的材料,在同样工艺条件下合成的LiCoO2具有更完整的结晶度、更大的中粒径,较高的压实密度;在25℃循环(1C,3.0-4.2V)100次,容量衰减减少了2.51%,在85℃/4h高温存储测试中,容量保持率和容量恢复率分别提高了2.85%、5.34%。

  • 标签: 稀土 钴酸锂(LiCoO2) 高压实 复合掺杂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铈稳定钪掺杂氧化锆的超细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水热产物的物相和结构,结合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水热反应过程物相与能量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pH值对水热产物颗粒大小与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pH=8、反应时间为3h时,得到的水热产物为立方单相,粒径约为4nm。当pH值升高到10时,立方相的颗粒出现长大和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6nm。

  • 标签: 水热法 铈稳定钪掺杂氧化锆 纳米晶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锌纳米TiO2粉末、掺氮纳米TiO2粉末以及锌氮共掺纳米TiO2粉末(掺杂量均为1%)。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粉末的物相、形貌、光学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纳米TiO2粉末中掺锌或氮,既不会改变粉末的晶体结构,也不会产生新相。与纯TiO2粉末相比,掺锌或掺氮后粉末光催化性能更好。但同时掺入锌和氮,反而会降低TiO2粉末的光催化性。在热处理温度为500℃条件下制备的掺氮TiO2粉末光催化活性最高。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掺氮 掺锌 锌氮共掺 光催化 热处理
  • 简介:在能谱(EDX)分析时,因La的Lβ1与Pr的Lα,Ce的Lβ1与Nd的Lα,La的LIIIab与Pr的Lβ1,Ce的LIIIab与Nd的Lβ1存在谱线重叠现象,而且混合稀土通常以La和Ce为主体元素,在分析混合稀土掺杂合金中含稀土物相时容易出现对Pr、Nd的遗漏。本文介绍La、Ce、Pr、Nd混合稀土掺杂的硬质合金刀具工作表面稀土富集相EDX分析的谱线拟合方法,并对刀具服役过程中La、Ce、Pr、Nd向刀具工作表面的定向迁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存在谱线重叠现象的"相似元素"进行EDX分析,应该采用谱线拟合方法判断是否存在"相似元素",以防止出现元素的遗漏与误判;对以La、Ce为主体元素的混合稀土掺杂合金中含稀土物相进行EDX分析时,即使忽视了对Pr、Nd的分析,也不会影响对La、Ce在合金中作用行为规律的判断,但会遗失La、Ce、Pr、Nd在合金中作用行为的整体信息;在对C、S含量适中的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混合稀土掺杂硬质合金工具中的La、Ce、Pr、Nd原子可以定向迁移至工作表面,但这种迁移是非同步的,Ce、Pr、Nd原子具有较La原子高的迁移速度。

  • 标签: 硬质合金 稀土 能谱分析 切削 非同步迁移
  • 简介:以Ti-Al的3个化合物相(Ti3Al、TiAl和TiAl3)及Ti3Al8Mn为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的赝势平面波法,在优化驰豫的基础上计算其电子结构和弹性模量,系统分析成分对各相电子结构的变化及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逐步增多导致Al2p—Ti3d成键并抑制Ti—Ti键,使共价键以及成键的各向异性增强,因而使合金脆性增大;Mn替代Al位掺杂后,可减少Al—Al共价键,抑制Al2p—Ti3d成键并增强Mn与Ti的3d电子层杂化程度,降低由Al—Al共价键和Al2p—Ti3d杂化键形成所带来的键的空间各向异性和高位错能垒,进而改善合金的室温脆性。

  • 标签: 密度泛函 TIAL合金 MN掺杂 室温脆性
  • 简介:采用阴极弧蒸发技术在A120,、低合金钢和硬质合金刀片上沉积Ti与Al原子比相近的Al-Ti-N和Al-Ti-Ni.N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纳米压痕、划痕实验和氧化实验,研究Si掺杂对Al-Ti-N涂层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Ti-N涂层为以立方为主的立方和六方的两相结构,Si掺杂可降低TiN中Al的固溶度,使涂层转化为以六方为主的六方和立方的两相结构;Si的加入导致涂层硬度由34.5GPa降到28.7GPa;Si掺杂引起涂层的应力增加,从而导致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降低;Al-Ti-N涂层的抗氧化性能随si的加入而显著改善,抗氧化温度提高到1000℃以上。

  • 标签: Al-Ti-N Al-Ti-Si-N 硬度 抗氧化性 涂层
  • 简介:中国高校“纳米材料”入药获国际性突破哈尔滨工程大学盖世丽研发的“新型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在靶向可控药物缓释领域”取得突破.这种新材料既控制了药物在生物体内的释放速度、提高了药物吸收率,还实现了药物定向到达病变部位的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关注.

  • 标签: 新技术 功能纳米材料 哈尔滨工程大学 药物缓释 释放速度 生物体内
  • 简介:RH法利用气泡将钢水不断地提升到真空室内进行脱气、脱碳等反应,然后回流到钢包中。因此,RH处理不要求特定的钢包净空高度,反应速度也不受钢包净空高度的限期。和其他各种真空处理工艺相比,RH技术的优点是:a.反应速度快,表现脱碳速度常数可达到3.5min-1。处理周期短,一般一次完整的处理约

  • 标签: 净空高度 真空处理 处理周期 真空室 RH 速度常数
  • 简介:随着大电流、低电压电炉炼钢技术的问世,传统的大电压,低电流就逐步走向淘汰。这样,使用水冷炉壁和水冷炉盖,采用泡沫渣技术,应用快速响应的电子控制系统走向了现实,并对工作站进行程序控制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冷却元件的引入代替了传统的耐火材

  • 标签: 泡沫渣 耐火材料 电子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 水冷炉盖 炼钢技术
  • 简介:通过对转炉炼钢技术的研究,分析了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转炉炼钢技术的应用,并总结了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进步之处。对转炉炼钢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优化,为转炉炼钢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提供参考。

  • 标签: 转炉炼钢 技术进步 新技术 应用
  • 简介:劳务作为商品在劳务市场上流动。劳务价格的高低不仅受到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供需的影响,还同时受到工资水平、生活水平的制约。因此,其决定极其复杂。而劳务市场上的技术劳务往往因其“技术”的关键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而使得技术劳务的作价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一般商品(包括普通劳务)的作价原则。而这对于企业股份制改造中技术劳务的评估及预测尤为重要。

  • 标签: 技术劳务价格 分成率 劳务市场 企业股份制改造 劳务人员 工资水平
  • 简介:根据公司有关部门和钢研院的安排,我于6月初参加了在江苏无锡召开的200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会上除听取了部分代表发言外,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通过听取代表发言和交流自己有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 标签: 炼铁 高炉脱湿鼓风 炉顶红外摄象 高炉
  • 简介:为了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能力。线材轧机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现代化改造。切分轧制是其发展方向.目前全球已有上百台轧机采用了切分轧制技术。现有轧机只需增加很少的投资就能应用切分轧制工艺。

  • 标签: 切分轧制 轧制技术 线材轧机 现代化改造 生产能力 生产成本
  • 简介:低温轧制技术是降低轧钢工序能耗的重要节能措施。降低加热炉出钢温度,可减少加热过程的燃料消耗。减少坯料的烧损。随着出钢温度的降低,氧化铁皮量也显著减少。采用低温轧制可以缓解轧制过程轧辊温度变化,减少因热应力引起的轧辊消耗。降低轧制温度,可以减少轧制过程中二次氧化铁皮生成量,降低轧辊磨损量,从而降低辊耗。

  • 标签: 低温轧制 技术节能 轧辊消耗 出钢温度 氧化铁皮 轧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