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是峡江县稻瘟病重发生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产量损失是近25年来最严重的一年。其重发生原因主要有:主栽品种抗性低;2015年夏季是2000年以来最凉盛夏,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出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栽培管理不当和防治效果偏低。因此,在防治策略上,需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和品种更替;加强监测预警,根据田间稻瘟病发生动态,指导作物合理布局,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防控;科学合理用药,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控效果。

  • 标签: 稻瘟病 重发 原因 防治对策
  • 简介:丽湘早5系我所1984年用多抗品种浙丽1与湘早籼3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1987年品比试验,产量居8个参试品系之首,比对照73—07增产27.2%。1988年参加地区区域试验,亩产401.67—530公斤,平均亩产465公斤,居首位,比对照73—07增产17.9%。1989年全区推广5000亩,其中安远县欣山镇种植298亩,最高亩产572.5公

  • 标签: 早籼 参试品系 区域试验 品比试验 欣山 出米率
  • 简介:本文对蚌螨科的一般形态结构,尤其着重对蚌螨在分类中常用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

  • 标签: 蜱螨亚纲 蚌螨科 形态结构
  • 简介:在一种新农药的药效试验,我们常根据防效来确定最佳用药量(姑且称之为"药效确定法"),或凭经验,认为只要防效达到80~100%,就断定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忽略了这样的用药量是否经济合理。Hillebrandt(1960)第一次将边际分析理论应用到害虫防治上来。当药剂处理的追

  • 标签: 边际分析法 用药量 次将 确定法 生产函数 害虫防治
  • 简介: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单味相加组成复方一,然后在复方一基础上,遵循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并结合中医治疗乳房炎所采取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方法,添加多味中草药组成复方二。两个复方对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山羊分组试验,煎取中药原液灌服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二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一,这说明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体外简单抑菌作用结果。

  • 标签: 中药复方 乳房炎 奶山羊
  • 简介:二化螟越冬场所复杂,除稻田禾蔸外,田埂杂草,春熟作物茎杆,室内外稻草等均发现大量越冬幼虫。由于各种越冬场所食料及温湿度不同,虫量不一,二化螟发育进度差异较大。目前各地仅以调查稻田禾蔸虫量和发育进度为依据,进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预报,常常预测不准。有经验的植保干部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进行分析来加以修正,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以

  • 标签: 发育进度 越冬场所 虫量 模糊综合评判 历史资料 越冬幼虫
  • 简介:广西河池市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政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科学种植。2015年"百名博士河池行"科技服务活动实践团走访农户,参观农业生产基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河池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之中,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设计,探讨相关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翻转课堂 河池市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调查报告
  • 简介:本文根据以往对白背飞虱研究的结果和10多年来所积累的灯下、田间虫量资料,对此虫的发生量预测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预测方法,经应用验证,平均准确度,短期预测达92.7%,中期预测达89.74%;长期预测准确性也较好。

  • 标签: 白背飞虱 发生量 预测预报
  • 简介:就桔小实蝇寄生蜂种类、生物学特性、寄主选择行为、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及寄生蜂在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 标签: 桔小实蝇 寄生蜂 生物学 生物防治
  • 简介:利用温度、降水和日照资料,根据早稻生理特性和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早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早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构建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欠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有较好效果,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 标签: 应用气象学 气候适宜度 气候适宜指数 早稻产量 动态预报
  • 简介:增产菌用于桑蚕生产,是个新的课题,为了探明在桑、蚕及制种上的增产效应,省植保站与省蚕茶所于1992年4~6月联合在蚕茶所蚕桑研究室较系统地进行了该项目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 标签: 桑蚕生产 蚕茶 试验结果 茧层率 增产效应 试验研究
  • 简介:犬细小病毒病感染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犬只死亡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诊断该病的方法主要是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板法,虽然检测方法较简便快速,但其敏感性较差。通过对NCBI网站GenBank发表的CPV-2基因组序列的分析,选择该病毒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阳性病料扩增及扩增产物测序,与NCBI发表的相关基因对比,同源性在99.8%-100%,成功建立了特异性、灵敏度高的PCR方法,最低只需2.5PgDNA模板。在对28例可疑CPV病例检测,本方法检出25例阳性、3例阴性,阳性率为89.28%;胶体金检测板检测出20例阳性、8例阴性,阳性率为71.42%,证实PCR方法比胶体金检测更敏感。

  • 标签: 犬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
  • 简介:本文是在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的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一、二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的存活率,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一个虫期的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二化螟的数最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
  • 简介:对全省盆地区22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各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各地海拔经纬度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速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小麦生育期预报模式,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可实现实时动态预报小麦生育期。

  • 标签: 四川盆地 小麦 生育期 预报模式
  • 简介:1984年以前,我站一代甘蔗二点螟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预测预报。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的习性,而剥查有较大的难度,极易漏查,处在蔗蔸底部的极大多数是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的气温影响也较大,

  • 标签: 甘蔗二点螟 性诱剂 越冬代 羽化期 诱芯 预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