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caspase-3mRNA表达。方法7日龄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缺氧缺血模型组。运用RT-PCR方法观察损伤后Oh、6h、12h、24h和48hβ-actin以及caspase-3mRNA在两组海马区域的表达。计算、比较两组caspase-3mRNA相对含量。结果对照组caspase-3mRNA呈相对稳定的低表达状态,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0104,P>0.05)。模型组在缺氧缺血损伤后不同时间点caspase-3mRNA表达出现显著性差异(F=10.8379,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缺氧后6hcaspase-3mRNA表达显著增高(t=2.59,P<0.05),12h后有极显著差异(t=3.963,P<0.01),24h这到高峰(t=6.835,P<0.001),48h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t=6586,P<0.001)。结论caspase-3mRNA在新生鼠海马区域呈低水平表达,缺氧缺血损伤后表达显著增多,且随时间变化,提示caspase-3mRNA参与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抑制caspase-3mRNA的转录可能会减轻缺氧缺血对新生鼠的脑损伤。

  • 标签: caspase-3 新生鼠 RNA 表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对照组
  • 简介:目的:以livinmRNA为靶点设计反义硫代脱氧寡核苷酸(PS-ODNs),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设计以livinmRNA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并作用于MCF-7乳癌细胞,用MTT、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在设计的一些反义核酸中,YMZ05能够有效地抑制l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caspase-3的活性,诱导MCF-7细胞凋亡,明显抑制其生长,结论:通过抑制livin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MCF-7乳癌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livin可能会成为抗肿瘤的新靶点.

  • 标签: 反义 磷酰硫代脱氧寡核苷酸 LIVIN MRNA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脊髓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辅酶II黄递酶(NADPH-diaphorase,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脊髓内含NOS神经元数目较少,除集中分布于后角外,大部分含NOS神经元多位于血管旁,有许多神经元胞体位于血管外膜上,其突起包绕血管外膜或沿国管外膜平行走行,有些神经元虽与血管外膜无直接接触,但其突起和血管外膜有接触的神经元密切接触,结论:大鼠脊髓中存在大量含NOS神经元,此类神经元与调节脊髓血管血流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脊髓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辅酶Ⅱ黄递酶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有许多不同的酵母已经有效地被利用来分析或表达真核蛋白。酵母的优点是生长快速,发酵条件可轻易批量化,设备相对简单.各项遗传和生物特性都被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像哺乳动物细胞一样做转译后的修饰.所以非常适合于真核重组蛋白的大量生产。

  • 标签: 酵母 重组蛋白 真核蛋白 发酵 遗传特性 生物特性
  • 简介:胃癌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位,监测其发生发展,寻求衍变过程中出现的客观指标和探索癌变后代谢调控变化,是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目前被视为一种反映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用于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而性激素非依赖性靶器官癌变后其受体的变化已受到医学界关注。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我们选择胃癌组织进行了Ag-NOR和雌激素受体(ER)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了解ER在激素非依赖性靶器官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

  • 标签: AG-NOR 表达关系 淋巴结转移 胃癌组织 靶器官 生物学意义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法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mdr-1基因的表达,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方法。结果:75例本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3%(28/75),mdr-1基因平均表达量为10^4.88±1.15拷贝/ml。结论:FQ-PCR方法检测mdr-1基因表达具有简便,准确,特异性强,可定量等优点,对化疗方法的制定,疗效的预测及考察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荧光定量检测 RT-PCR MDR-1基因 基因表达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后早期人体血清低氧应激肽效应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受伤后12—48小时以内血清,并于-40℃保存待检。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清低氧应激肽含量,皮质醇含量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颅脑外伤后早期有低氧应激肽表达,皮质醇含量增高。结论颅脑外伤后早期低氧应激肽表达可能与皮质醇含量增高有关。

  • 标签: 创伤/损伤 低氧应激肽 皮质醇
  • 简介: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对舌癌癌基因bcl-xl、Bak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平阳霉素化疗的机制。方法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平阳霉素术前诱导化疗的舌癌病例中筛选出初始治疗的10例患者用药前后的组织标本蜡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平阳霉素治疗前后的bcl-xl、bak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平阳霉素治疗后的标本中bcl-x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al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平阳霉素能有效的下调bcl-xl蛋白的表达

  • 标签: 平阳霉素 舌癌 癌基因 BCL-XL蛋白 bak表达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食管癌103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0例,腺癌3例,癌周正常粘膜组织32例TOPDⅡ的表达。结果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癌周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可见少数核阳性表达。鳞状细胞癌高于腺癌的表达。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与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OPOⅡ在食管腺癌的表达低,符合其比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差。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的事实。TOPOⅡ在高,中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者,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分化者对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化疗药敏感,预后好。

  • 标签: 食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DNA拓扑异构酶Ⅱ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20例癌旁甲状腺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抗原的表达。结果在甲状腺癌中CD15表达阳性率为68.0%,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42.0%和35.0%,P<0.05),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2例呈CD15弱阳性反应。CD15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关,在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Ⅲ~Ⅳ期病例,CD15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Ⅰ~Ⅱ期病例(P<0.05)。CD15阳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及死亡率显著高于CD15阴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和死亡率(P<0.05)。结论CD15表达对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评估是一种有意义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CD15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生物细胞中进行着各种复杂的代谢过程,除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外,还包括信息代谢过程,它主要传递着环境变化的信息,调节和控制着物质与能量代谢以及生理反应与生长发育,故称之为细胞信号系统.铜绿假单胞菌为一种机会感染性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各种严重感染与其毒力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 标签: 假单胞 因子表达 毒力因子
  • 简介:目的:考察西替利嗪对组胺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研究组胺H1受体mRNA表达,组胺及西替利嗪对IL-8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并用ELISA法对分泌的IL-8进行定量.结果:HaCaT细胞有组胺H1受体mRNA表达,(1×10-5)mol/L组胺刺激细胞5h,显著增强IL-8mRNA表达;(1×10-6)~(1×10-4)mol/L组胺作用细胞24h则显著地诱导了IL-8产生;1×10-6、1×10-5mol/L西替利嗪抑制了组胺的诱导作用.结论:西替利嗪可通过抑制组胺诱导HaCaT细胞IL-8表达而具有H1受体依赖的抗炎作用.

  • 标签: 西替利嗪 HACAT细胞 组胺 H1受体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蛋白在60例鼻咽癌和3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0例鼻咽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30例鼻咽慢性炎症黏膜P16蛋白阳性率为100%。角化性鳞癌P1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P<0.01)。淋巴结转移组中P16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P16蛋白的缺失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鼻咽癌的细胞分化、转移有关。

  • 标签: P16蛋白 鼻咽癌 免疫组化 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0例大于孕龄儿孕妇(观察组)、40例小于孕龄儿孕妇(观察组)和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胎盘组织进行分析。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进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胎盘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中凋亡指数分别为(0.11±0.09)%、(4.18±1.50)%;bcl-2阳性率分别为(2.2±0.8)%、(22.9±0.7)%。大于孕龄儿观察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成滋养细胞中凋亡指数分别为(0.18±0.07)%、(3.78±1.70)%;bcl-2阳性率分别为(3.0±0.8)%、(24.9±0.7)%。小于孕龄儿观察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0.43±0.12)%、(4.53±1.41)%;bcl-2阳性率分别是(1.2±0.8)%、(15.3±0.8)%。即:对照组和大于孕龄儿观察组胎盘中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小于孕龄儿组中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bcl-2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蛋白间具有一致性;细胞凋亡、bcl-2表达紊乱影响着孕妇胎盘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妊娠的结局。

  • 标签: 胎盘 细胞凋亡 BCL-2 胎儿生长 胎儿发育 孕妇
  • 简介:褪黑素抗吗啡依赖效应业已引起人们关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探讨。本文拟观察褪黑素抗吗啡依赖形成作用与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的关系。昆明种小鼠连续8天递增剂量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观察同时腹腔注射褪黑素抗吗啡依赖形成效应,免疫组化、RT—PCR法分析小鼠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的表达。结果表明,褪黑素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反应,增强下丘脑弓状核内β-内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和前阿黑皮素mRNA表达。提示褪黑素抗�

  • 标签: 下丘脑弓状 依赖形成 内啡肽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ICAM-1,TGF-β1,bFGF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TGF-β1,bFGF在60例胃癌原发灶的表达,同时进行癌灶病理学,腹膜形态学,浆膜印片及腹腔脱落细胞检查。结果ICAM-1阳性的表达率为38.3%,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GF-β1阳性表达率为43.3%,多见于腹膜呈明显病理改变及腹膜转移(+)的病例(P<0.05);bFGF的表达率为63.3%。其阳性表达者腹腔脱落癌细胞多为阳性(P<0.05),TGF-β1,bFGF均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bFGF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关系密切,二者阳性表达者易发生腹膜转移,可作为预测腹膜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ICAM-1 TGF-β1 bFGF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