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疼痛(Pain)不仅会在精神上给患者带来不愉快,还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功能上的紊乱,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对镇痛类药物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在临床上人们普遍使的镇痛药物主要为用阿片类的镇痛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其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尽管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但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让人望而生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炎镇痛药物之一。目前,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对其机制的探讨仍需深入。本文通过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多种镇痛机制的整理及总结,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并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镇痛药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镇痛机制 环氧合酶抑制剂 体液免疫
  • 简介:摘要:我国酿酒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杜康酒。近些年来,随着餐桌文化的飞速发展,推杯换盏现象非常普遍。然而,一旦酒精摄入过多往往会引发酒精性肝脏损伤,轻则导致出现腹痛、静脉栓塞,严重时还会出现低血糖、脂肪栓塞,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如何开发安全、可靠的具有解酒保肝作用的功能性食品逐渐引起大众与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葛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药用价值极高,在治疗酗酒、减少酒精宿醉症状、缓解心脏与循环系统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葛根解酒作用的药理及机制,仅供参考。

  • 标签: 葛根 解酒 药理 机制
  • 简介:摘要: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独特的制药技术,也是中医学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古人把中药炮制比作练兵,认为“未练之兵”不可御敌,“为制之药”不可去病,足见中药炮制的重要性。本文分别从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两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中药炮制 机制 研究进展 研究思路
  • 简介:【摘要】痛风多是由大量饮酒、过食高嘌呤、饮食不节、家族遗传和地域环境等原因引起的难治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为关节及软组织的红肿热痛,痛风的发病机制与高尿酸血症形成和尿酸盐过饱和结晶析出产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关。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影响炎性介质的表达、调节基因的表达、改善机体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

  • 标签: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脓毒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的威胁较大。脓毒症是造成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原因,有较高的致死率,所以需要受到重视。当前在临床上针对脓毒症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不同的药物功效不同,为了给脓毒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要求,文章针对脓毒症的治疗药物以及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研究,希望对脓毒症的治疗有所帮助,可以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脓毒症 治疗药物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痤疮是慢性炎症之一,属于毛囊皮脂腺病变,发病率较高。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黑头粉刺或者白头粉刺、丘疹等,影响患者形象,给患者心理造成负担。通过分析痤疮发生机制,探究可以治疗痤疮的有效药物,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降低其对患者健康与生活产生的影响。目前痤疮治疗中,可应用药物包括维A酸类、抗生素类、过氧苯甲酰、壬二酸等,并痤疮治疗药物开发上逐渐拓展到海洋领域,海洋真菌、海洋动物等。

  • 标签: 痤疮 抗生素 维A酸 藻类
  • 简介:【摘要】目的 达立通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本次入组对象均于本院确诊为慢性胃炎并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纳入总例数为60。病例输入计算机后随机分入两组中,每组3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达利通颗粒。分析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并评价用药方案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胃炎在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同时联合使用达利通颗粒进行治疗,可发挥联合机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达立通颗粒 三联疗法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8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消化不良病人9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阿莫西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7.87%,和对照组82.98%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率10.64%,和对照组数据12.77%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临床用阿莫西林,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药理机制 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学机制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阶段内,到我院就诊的消化不良患者,样本例数60例,在单双号分发法的分组原则下将这些样本进行分组,其中单号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组内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另外双号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组内患者采用西药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6.67%,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西药阿莫西林能够有效地治疗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西药阿莫西林 药理学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性的分组方式,将这147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4人/组,对照组73例/组。对照组采用单一小针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和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外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性的分组方式,将这147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4人/组,对照组73例/组。对照组采用单一小针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和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外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调查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中加用红霉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Pred)。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各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FEV1/FVC、FEV1%Pred均高于对照组,数据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治疗加用红霉素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这是由于该药物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红霉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芹黄素的抗UUO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以SD大鼠45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20mg/kg芹黄素组、40mg/kg芹黄素组4组大鼠均于术前3d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g依那普利、20mg/kg芹黄素、40mg/kg芹黄素, 术后连续给药2周。观察各组肾组织形态学、肾皮质中Col I、Col Ⅲ、Fib蛋白表达差异。结果:UUO组大鼠肾脏Col I、Col Ⅲ、Fib蛋白蛋白表达最高,依那普利组、20mg/kg芹黄素组、40mg/kg芹黄素组的肾脏大鼠肾脏、Col I、Col Ⅲ、Fib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下降(P<0.01)。结论;芹黄素具有抗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通过抑制EMT的形成和ECM的沉积来实现

  • 标签: 芹黄素 肾脏纤维化 UUO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调查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中加用红霉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Pred)。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各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FEV1/FVC、FEV1%Pred均高于对照组,数据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治疗加用红霉素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这是由于该药物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红霉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人类机体最复杂、最密集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其微生物数量为体内细胞总数的10倍,最高可达1014株。一旦肠道微生物过度生长,不仅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而且会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在AIH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发病机制还不甚明确的当下,通过对肠道微生物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能够为明晰AIH发病机制以及肠道微生物其中的作用提供支持,为临床提出有效的AIH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肠道微生物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哮喘是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呼吸道疾病,随着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哮喘的患病趋势仍可能进一步提高。由于哮喘分型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中医药的整体观与多途径的作用方式使其成为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而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大力发展,应用组学技术探究中医药干预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查阅和收集文献,综述组学技术在中医药诊断、干预和治疗哮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治疗哮喘的新药物、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方式与质量、开辟治疗哮喘的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组学技术 中医药 多组学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n=38)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8)应用纳洛酮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应用于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96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常规药物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舒血宁注射液 临床疗效 NIHSS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通过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所选病人进入医院的顺序为其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水杨酸制剂进行治疗,一共4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在水杨酸制剂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微生态制剂,一共4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通过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 水杨酸制剂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应用价值